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学习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经验数字化,数学知识生活化。因此,教学中应主动地开发教材,使教材内容贴近儿童情趣,在课改下同样生机勃勃:从而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让数学教学过程富于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2.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已成共识。教材中的解答应用题被解决实际问题所代替,教学中教师将新知学习生活情境化。然而,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依然传统,没能把更多的空间还给学生,学生的自主、创新能  相似文献   

4.
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生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  相似文献   

5.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尽最大可能地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它明确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我们应  相似文献   

6.
任怀让 《小学生》2012,(11):89-89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因此,我们就要让数学学习走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需要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形成"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良好风气,在数学课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7.
孙淑兰 《吉林教育》2005,(12):47-47
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1.从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有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缝纽扣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缝纽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数学。学生应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让数学走进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0.
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  相似文献   

12.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含有数学知识的生活事例引进课堂,就一定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小学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生活情境,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探究习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培养创新意识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因为只有具备较高探究能力的学生才能够从已知的问题出发通过比较、分析进行科学的猜想、归纳,使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好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自觉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运用于生活。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也是学生良好素养的重要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远离学生实际的  相似文献   

17.
陈文生 《小学生》2012,(12):14-14
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修订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  相似文献   

18.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中若能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热爱数学,用心学习数学,并在实践中应用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我们身边的学生又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20.
赵海 《考试周刊》2009,(50):93-93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的真谛。如何才能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被动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关键在教师。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