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文心雕龙>论述作家风格处颇多,而<才略>篇是其论作家风格的典范;其论作家风格涉及"才略"、"文"、"辞令华采"三大对象;其论作家风格重在论"各其善也",即论诸作家风格的突出点;其论作家论,或用比较法,或用"迭用短长"法;其论作家风格,多用隐喻性语辞.  相似文献   

2.
杨红玉 《现代语文》2006,(12):83-84
刘勰《序志》中把《心雕龙》分为四大部分,第四部分可以称为学评论,周振甫说,学评论部分,“即从学史、作家论、鉴赏论和作家品德论的角度来探讨学评论”[1],所谓作家论即为《才略》篇。纪昀评《才略》曰“各论其人”[2],指出《才略》篇是专门批评论述作家的。刘永济解释“才略”二字说:“才略,才能识略之谓也,属之人。”[3]詹镁说:“《才略》篇是专门评论作家的才思的。‘才略’就是才思和识略。”[4]这些观点都指出《才略》是论作家的。  相似文献   

3.
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是一篇历代作家通论,他对先秦到魏晋的近百位作家进行了评论,集中体现了刘勰的作者批评观,也是中国古代作者批评观的代表作。在《才略》篇中,刘勰用了三种作者批评研究法:一、作者比较批评法;二、结合作家和作品来分析的作家批评法,三结合作者与时代的关系来分析的作者批评法。  相似文献   

4.
《心雕龙》以《体性》为核心构建了精深完备的学风格理论,刘勰认为作品的风格是由创作主体的性情决定的。并结合学创作实际将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开后世风格类型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5.
才略批评是评论作家的才气识略及其与作品的关系,从而评判作家创作优劣得失的一种古代文论批评话语。才略批评的形成与我国古代名实思想以及汉魏六朝的人物品藻分不开。由于才略批评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大多以感悟式的点评形式出现,后人在总结整理时往往容易忽视这样一种批评方法的存在,相应地,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大潮中对它的研究也非常薄弱。文章力求还原到古代文论话语的语境中对才略批评进行比较全面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从而弥补学界对才略批评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初,《文心雕龙》研究学者詹锳在《刘勰与〈文心雕龙〉》一书中对《文心雕龙》的结构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在学术界首次倡导《文心雕龙》的风格学研究.与此同时发表了一系列风格学研究的学术成果,后结集出版为《文心雕龙的风格学》专著.在《文心雕龙》结构体系认识上,詹锳提出七分法,首次标举风格学和修辞学.尽管在具体篇目的划归上,不免有其主观失当之处,然风格学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价值,构成其《文心雕龙》研究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7.
在对《文心雕龙·隐秀》篇的研究中,有一类颇具影响的意见是将"隐秀"看作不同的风格类型:一是"隐"与远奥的风格相近或相通;二是"秀"与新奇的风格接近;三是认为"隐秀"与"风骨"属于刚柔对立的关系,"隐秀"是阴柔的风格。从《文心雕龙》原文所述可知,"隐"、"秀"、"隐秀"都不是风格类型,而是刘勰受汉代京房《易》学影响所作的美学探讨。"隐秀"这一美学命题,是刘勰主张的写作之美与写作策略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体性》专篇,高度概括了作品风格的八种类型,围绕“体”“性”“才”三者关系,通过文学史上翔实的例子来证明“表里必符”的观点.刘勰对于作品风格的论述,不但对后世作品风格研究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文学研究、文学创作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言语风格思想是刘勰《文心雕龙》语用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心雕龙?体性》篇是刘勰论言语风格的专篇,“体”即言语风格,“性”则指语用主体的情性。刘勰的言语风格思想涉及言语风格的决定要素--语用主体的情性、言语风格的构成要素--意义内容和语言形式、言语风格的养成以及言语风格的外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伦理道德批评在《文心雕龙》中有丰富的表现:"文之枢纽"里,其基本观点是"为文"应表现儒家伦理道德体系所包含的"仁孝"等诸多美德;"论文叙笔"中,刘勰从思想内容、文章体式、主体态度等方面提出了伦理道德的要求;"剖情析采"中,刘勰对具体的作家作品进行了伦理道德的点评、评判,其中有些批评稍显拘泥牵强。  相似文献   

11.
12.
从《文心雕龙》原文所述可知,刘勰写作《隐秀》篇的主旨,是在提倡一种中正的写作之美,并提出如何创造这种写作之美的对应策略。据此,可以纠正当前将“隐秀”视为各种风格类型的意见。“隐秀”不是风格类型,而是刘勰主张的“雅丽”写作美学与写作策略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3.
刘勰《文心雕龙》之《体性》是关于作家风格与个性的专论。《体性》篇中提出了风格的八种基本类型.阐明了风格与个性相统一的辩证关系.探索了作家个体风格相异的形成原因。其价值意义在于:一、对创作规律及其本质的揭示:二、符合实践论的认识论;三、具有开创性。一个作家要写出风格独异的好作品.就务必历练生活,陶冶情性,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4.
刘勰《文心雕龙》中“乐府”一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乐府”这一诗体的论文。作者从儒家的乐教观出发,从声、辞两方面全面论述了南朝宋以前的乐府音乐。对秦、汉、魏、晋的乐章包括庙堂仪式音乐及采自民间的乐曲和歌诗都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些批评虽然过于严苛,但其研究乐府的开山之功还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5.
刘勰据事叙理,言非蹈虚,敷述昭情,善入史体。《文心雕龙》里存在着顺叙、逆叙、补叙、正叙、借叙、插叙、直叙、婉叙、铺叙、略叙、意叙、先断后叙与先叙后断、假议论以叙与夹议论以叙15种叙事法,其中,顺叙最基本。刘勰批评话语叙事有常,历时性顺叙是《文心雕龙》大部分篇章中的基本序列。然而,这种序列并不单一。刘勰通常得心应手,运用多种叙事法把它组合成可以呈现出多种形式的复合序列——常中有变、正中有奇是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总结性的文学批评巨著.用现代美学的观点,从文学自身的规定性,对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风格进行美学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刘勰《文心雕龙》从第二十六篇《神思》到第四十四篇《总述》的十九篇,刘勰称之为“剖情析采”,是刘勰关于创作论的论述。其中《体性》篇的“体”即语言风格,“性”是指文学主体的情性,刘勰从“体”和“性”之间的关系对文学风格进行了论述;又将文学艺术风格归结为了八种类型并且指出了每种风格的特点。《风骨》篇则从“风”、“骨”即从文章结构和语言方面对文学风格进行论述,提出“风骨”的主要特征就是“气”与“力”。综合《体性》《风骨》两篇对文学风格的不同论述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刘勰的文学风格论。  相似文献   

18.
“风骨”问题是龙学研究中的经典悬疑之一。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予以阐释:“风”的内在之意是符合雅正传统的情,且要情感真挚饱满,“风”的外在表现是成文后的以情动人的感染力、鼓舞力;“骨”的内核是经之雅正。外在表现是辞之精约、端直。对于像诗赋类的文学性文体应注重“风”,以“情”感人;对于奏启类应用性较强的文体应注重“骨”,以义理、辞约动人。风骨合意是指雅正体约、极具感染力的文章风貌,“六义”说是风骨的集中体现,风骨不同于风格。  相似文献   

19.
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模式主要可以概括为四种,即经典批评模式、文体批评模式、才性批评模式和知音批评模式,各有所侧重,相互之间又构成一种主要以作者情志批评与作品文本批评相结合的整体"范式"。从文学批评的立场看问题,在《文心雕龙》"文之枢纽"前五篇中,可以有更丰富的理解,概括地说,就是建立起一种经典批评模式,主要包括其关于文学批评的合理性依据、正当性立场、价值判断原则、文学发展的合法性和基本批评标准,简单地说,就是合理性、正当性、价值性、合法性和准则性这"五性"原则与方法,这种批评原则与方法是贯彻《文心雕龙》全书的。  相似文献   

20.
《古诗》,或称《古诗十九首》,是中古文学史上引起最广泛争议的一组诗。实际上,文学史上最早对《古诗》进行深入探讨的,当首推《文心雕龙》。刘勰以“五言之冠冕也”论《古诗》在五言诗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意义;以“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论《古诗》的艺术成就;并依据“阅时取证”、“比采而推”的科学思路,辨析《古诗》的作者及创作年代。《文心雕龙》的相关认识是深刻,甚至是经典性的,是研究《古诗》必不可少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