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左右着世界的发展走向。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关于"中美关系"的教学中要使学生对中美关系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把握当今中美关系的可能走向。本文从厘清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着手,对当今中美关系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展现了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中美关系成为世界大国关系中的承中之承.所谓“动一则动全身”。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又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这就注定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好坏影响着两国的全局利益,影响着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决定了当前甚至未来相当长时期双边关系.尤其是经济合作的基本态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风云变幻的中美关系史上,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本年3月,台湾海峡出现了紧张的军事对峙,欲知未来,  相似文献   

4.
在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挺进的今天,党中央抓紧时机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对于深入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巩固小康,缩小东西部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认真吸取50年来西部建设和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是健康有效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暑的重要一环。一以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西部的建设服务于国防和安全,以重工业为主,尤以采掘业、原材料加工业和国防工业为重点。1973年以后,由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三线建设也遇到很大困难,受到严重损失,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5.
所谓国家关系,主要是指政府间关系.尤其涉及介入外交关系的某些人士:领袖人物、政府官员、外交人士,以及非官方的幕僚(主要是学术界人士)和新闻记者。两国间关系越多.相互依赖也就越深。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常是在进展与停滞、合作与对抗中来回摆动。这种不稳定状态的出现,主要是中美间既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矛盾,又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共同衬益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于1998年6月24日至7月3日成功访华,象征着美国实行40年来的“遏制”外交战略的终结,现正推行着“建设性接触”的新外交战略。从而为开始中美两国迈向21世纪“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新纪元迈出了实际的一步。但今后中美关系是否能朝着“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方向健康发展,还将主要取决于两国在一些国际性问题上对双方国家利益的政策。因此,研究分析美国对跨世纪世界格局的评估判断和外交战略,无疑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美关系未来发展趋势和制定我国对美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敏感问题.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成为中共解放台湾问题的一个转折点.战前,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已接近尾声,解放台湾,实现祖国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时机已基本成熟.战争爆发后,美国迅速地改变了对台政策,不但使台湾国民党政权得以死里逃生,而且对中共解决台湾问题造成极为不利的局面.美国对台湾政策演变的历史表明,调整的核心是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每一次调整和变化都同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联系在一起.本文是对美国学术界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动态进行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敏感问题。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成为中共解放台湾问题的一个转折点。战前,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已接近尾声,解放台湾,实现祖国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时机已基本成熟。战争爆发后,美国迅速地改变了对台政策,不但使台湾国民党政权得以死里逃生,而且对中共解决台湾问题造成极为不利的局面。美国对台湾政策演变的历史表明,调整的核心是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每一次调整和变化都同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联系在一起。本文是对美国学术界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动态进行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克林顿执政期间,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经历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脱钩,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劳联—产联对总统国会的游说使中美关系呈现不确定性,劳联--产联虽然受“夕阳工业”的影响力量大不如前,但仍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美中经济和安全评议委员会(以下简称经安会)是美国国会为评估美中经贸关系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而专门组建的一个跨党派委员会,自2001年起每年都向美国国会提交报告,并作为美国国会议员评论中美关系的重要依据。2005年11月,经安会发表了其2005年度报告,报告涉及美中经贸关系、中国的技术发展及其对美国国防工业的影响、中国军事力量及其对美国利益的影响、中国的地区战略以及中国对媒体和信息的控制五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50多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唐丽丽 《内江科技》2012,(10):65+64
本文主要以个案"江泽民关于中美关系的讲话"为例,从主语和主题以及客观与主观的层面上探讨了英汉语言思维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经济发展前景尚不明朗,人民币汇率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经济的焦点,中美汇率问题被美国视为中美贸易,甚至是中美关系的绊脚石.表面看是就中美贸易关系均衡化发展引发的汇率问题,实质上国际大国经济实力此消彼长过程中的角力.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看,人民币并不具有大幅升值的基础,人民币大幅升值也解决不了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国际经济的稳定.如果短期内让人民币大幅升值,不仅不利于中国自身经济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拜登当政后中美关系走向成为全球焦点,美国智库对美国内政外交影响深远,研究拜登新政期间美国智库涉华信息热点及其对华态度,为我国认识和评估中美关系提供有益参考。[研究方法]以美国18所智库在拜登“百日新政”期间公开发布的涉华文章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美国智库关注的涉华议题及其态度倾向。[研究结果]美国智库重点关注中美关系、中国内政外交、中国意识形态、中美贸易金融、中美科技竞争与新冠疫情等议题。美国智库对华态度呈现出“竞合观”与“冲突观”两种基本形态:“竞合观”主要来自自由派智库,主张“胜出”中国的方式是“强己”,在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框架下与中国在局部领域开展合作;“冲突观”主要源自保守派智库,忽视共同利益,建议美国政府对华采取强硬手段,以遏制中国发展,赢得竞争优势。其中“冲突观”占比最高,成为美国智库对华态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新保守主义者始终敌视中国,仍然固守冷战思维,强调意识形态分歧,把中国视作取代苏联的下一个战略对手和威胁.美国的对华政策受新保守者主义的影响很大,他们采取了"反共产主义"策略,遏制中国崛起;突出意识形态,推进民主进程;突出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等强硬政策,严重影响了中关关系的健康发展.全面认识新保守主义与美对华政策的特点,对中美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韩萌 《大众科技》2013,(3):176-178
从太平洋战争到二战结束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是中国抗日战争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延续。但在短短的几年中,美国对华政策却经历了两个阶段的转变。本文就抗战后期(1941.12—1945.8)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历及其原因进行论述,从而对正确处理当今中美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外交成果辉煌,这一时期与我国新建交的国家有61个,期间中英关系由冲突走向正常,进一步改善了中国的外部环境,这一成就的取得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外交战略决策的调整、冷战形势、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英两国各自的国家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行业要闻     
<正>温家宝: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地时间9月22日在纽约与美国企业、金融、学术界21位著名人士举行座谈,听取他们关于发展中美关系、加强两国经贸合作的看法和建议,并阐述了中方立场观点。在回应比尔·盖茨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时,温总理坦率地说:"我曾告诉有关技术人员,我说软件就是大脑加市场。人家大脑创造的财富即使放在桌子上,没有经过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07,(11)
1995年李登辉访美,公开叫嚣"台独"。为警告李登辉的分裂言行,解放军随即在台海进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两岸战事一触即发。1996年3月,台湾举行大选,美军派两个航母战斗群进入台海,意图威慑解放军,中美关系进入冰点。  相似文献   

19.
如何评价美对华贸易政策及中美贸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美建立贸易关系以来,中美贸易关系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各种矛盾和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美国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以及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国会通过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有关"购买美国货"条款和对中国产油井管与轮胎的诉讼,不仅带有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而且给摩擦不断的中美贸易关系带来新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美国对华经贸政策的调整既保持着连续性,也有现实性需要的考虑。  相似文献   

20.
《内江科技》2013,(12):89-89
<正>近日,2013年中美科技合作执行秘书会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举行。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马林英与美国国务院副助理国务卿马格利斯作为双方执行秘书共同主持会议,来自两国政府相关部门的代表与会发言。马林英副司长表示,科技合作是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双方在能源、农业、环境、卫生、气象、海洋和渔业、计量标准、基础研究、地震、地质、林业、交通、清洁炉灶等科技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已形成"宽领域、多层次、广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