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青藏高原,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屋脊""第三极"。保护和建设好青藏高原对于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为了守护这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无数科学家将青春和热血倾洒,足迹遍布青藏高原上连绵不绝的山川。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张强弓就是其中一员。  相似文献   

2.
<正>龙胆花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这里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高山植物区系和大量的特有植物类群。在青藏高原众多草本植物中,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算得上是最靓丽的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青海省地处海拔4000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那里是华夏文明的摇篮——生命之源黄河、长江发源地。早在距今两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柴达木盆地和昆仑山一带生活。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在这片原始的高寒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高原游牧生活。随着畜牧业生产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广大牧区也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困扰。今天,随着一系列国家生态保护工程工作的开展,青海草原的生态、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相似文献   

4.
<正>青藏高原以高亢的地势、寒冷的气候,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它的平均海拔4500米。这里有世界最高、最大的山脉。全长2400千米的喜马拉雅山耸立在高原的南侧;在它的北边是横亘于西藏中部的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藏语意为"众水之源"、"众山之根";念青唐古拉山,意为"大亲眷光明之神",是西藏神话与信仰的重要集散地之一。位于西藏北部的喀喇昆仑山,是连接喜马拉雅山和唐古拉山的链条。唐古拉山横卧在青藏高原的中部,昆仑山为西藏北部的天然屏障,为西藏与新疆的界山,西藏东部蔓延着连绵起伏的横断山脉。青藏高原还是众水之源。世界著名的河流有许多发  相似文献   

5.
<正>绵延的沙丘,巍峨的雪山,清蓝的湖泊,幽绿的沼泽,繁衍不息的野生种群,伴着清风和飞云,构造出一片神奇的土地。它被称为人类的禁区,又是生命的天堂,这就是可可西里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地区,也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自然环境独特,被称作"万山之宗、千湖之地、动物王国",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和生境最后的庇护所",也是"全球生态系统变化的活生态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正>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形成于第三纪,第四纪以来,高原大幅度上升。它的隆起不仅改变了高原本身气候,而且通过影响大气环流进一步影响了高原四周的气候。青藏高原对东亚乃至北半球的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一/独特的高原气候特点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东西长3000公里,南起25°N,北至40°N,跨15个纬度,南北宽1500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雄踞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  相似文献   

7.
户万 《科学中国人》2022,(Z3):78-79
<正>鏖战雪域高原,攻坚青藏铁路常年积雪、风寒刺骨,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一条天路穿山而过,这就是青藏铁路,是通往拉萨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多年冻土铁路。“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三大技术难题。1961年,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的第一批科研工作者在海拔4950米的风火山上,建立了青藏高原上唯一一个全年有人值守的风火山冻土观测站,  相似文献   

8.
西式牦牛肉食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和"世界第三极"之称.土地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6%;草地面积12834.9万公顷,约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3,可利用草地11875万公顷,约占全国可利用草地的36%;有牦牛1300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0%以上,每年产肉30万t.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它的隆起不仅改变了高原本身气候,而且通过影响大气环流,进一步影响了高原四周大范围气候。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屏障和分支等机械动力作用,一是热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不久前,青海可可西里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湖泊数量最多并延续了大型哺乳动物大迁徙景观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它也是青藏高原第一项世界自然遗产。作为"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可可西里是高寒生态系统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完美结合,凭借其自然原真性、地理独特性、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诗意奇美性、神秘未知  相似文献   

11.
<正>青藏高原由于其地势高亢、幅员广阔、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土地珍贵而被称为"地球第三极",这是在高寒地理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生态区域。这里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被破坏后便难以恢复。高原的草地虽然分布面较广,但生态环境极为严酷,高原腹地草原牧草生长期只有3个月左右,绿色生命显得短暂而又脆弱。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风沙不断,严寒侵袭。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高原的持续隆起与天气干旱化的趋势,再加上人类的破坏活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一直趋于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西部甘、青、新诸省区之间,横亘着一条阿尔金山脉。它是中国西部各主要构造单元的邻接地带,又是青藏高原西北部的自然边界。在这片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的广袤土地上,有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寒多样生态环境。有人说这里是人间天堂,它有着动人心魄的美丽风景——有茫茫的雪山、清澈的湖水,壮阔的金色沙漠和一尘不染的蓝天白云,还有各类野生动植物400多种;也有人说这里是"魔鬼地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被称为"世界屋脊";又因为严寒,与南极和北极并列,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这片寒冷的高原人迹罕至,交通闭塞,似乎和文明古国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上,青藏高原的出现,对于古代中国和古代印度文明的产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原让东亚季风不断加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而东亚季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总辐射量最高的地区,也是全球超太阳常数的极值区域之一。此处形成了一个"嵌入"对流层中部大气的巨大的热源,可以伸展到自由大气,其超越了世界上任何超级城市群落所产生的中空热岛效应,对全球与区域大气环流系统变化的动力"驱动"产生了难以估计的效应。与地形热力过程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亚洲夏季风是世界上范围最广和强度最强的季风;从冬季到早春季节转换过程中,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造成青藏高原大地形感热的"快速响应"及其相对高值动态移动,在盛夏梅雨及其云降水带前沿线恰好停滞于中国"三阶梯"地形分布山地—平原过渡区。此现象表明,青藏高原可能扮演着夏季风过程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关键角色。中国区域低云量与总云量极值区均与青藏高原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中东部湖泊群与冰川集中区空间分布几乎吻合,这表明"亚洲水塔"形成的关键因素与"世界屋脊"特有的云降水结构不可分割。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对局地与下游区域云降水过程水汽输送流型等均有显著影响。长江流域降水与全国低云量存在一个明显沿长江流域的带状高相关结构,充分表明长江流域降水与上游"亚洲水塔""热驱动"以及对流系统具有重要相关关系。从跨赤道经向环流的视角可发现,夏季南、北半球跨赤道气流低层强偏南、高层强偏北气流出现在东亚地区和北美区域两大地形对应的赤道区,这2个跨赤道极值区恰与青藏高原、落基山高原位置相对应。青藏高原纬向与经向环流圈结构与区域-全球大气环流相关机制,印证了"世界屋脊"隆起大地形的"热驱动"及其对流活动在全球能量、水分循环的作用。青藏高原特殊水汽三维结构分布和跨半球的纬向和经向大气垂直环流图表明青藏高原对全球尺度大气环流变化的贡献显著。文章进一步以东亚、全球水循环的视角,提出了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性大气"水塔"的观念,认为在高原地区一个水塔的"供水"和"蓄水"循环体系,特别是高原地表冰川、积雪和湖泊作为"蓄水池"系统,使得所有的河流可作为"输水管道",将"水塔"的水向周边区域输送出去,高层大气也提供向外输送的渠道。青藏高原特殊的跨半球大气水分循环可构建"世界水塔"与其周边地区独特的水文功能概念,综合描绘了青藏高原"世界水塔"及其地球上一个完整的行星尺度陆地—海洋—大气水分循环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耸立着许多世界著名的山脉和山峰.其中的山脉之王,当属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中部,就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东南两端,分别屹立着南迦巴瓦峰和南迦帕尔巴特峰.  相似文献   

16.
《青海科技》2014,(3):39-39
<正>"不望牛心山上雪,错把祁连当江南"。祁连是人间的天堂,大自然孕育的宝地。这里风景如画,是高原独特的旅游圣地,是摄影师镜头扑捉的焦点,在这里,可以感受春日里的阳光明媚,夏天里的满山绿意,秋色里的沧桑与宁静,冬日里的一片雪白。祁连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原始生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这里雪山纵横,生物种类丰富,生态系统多样,形成了祁连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风格。自然风光景点主要有:牛心山、卓儿山、黑河大峡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部,主要包括青海,西藏,新疆南部,四川西部,甘主云南的西北部,高原东西长约2000多公里,南北宽约1000公里,约占我国总面积的四分这一。高原的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而在西藏西部平均海拔高度却在5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地形最复杂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等。由于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国,亚洲、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形式和天气气候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曾  相似文献   

18.
正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高海拔环境塑造了这里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坐落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的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便是无可争议的西藏建筑瑰宝。这个依山而建的庞大建筑群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被誉为雪域高原上的建筑奇迹,也是拉萨乃至西藏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泛第三极地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度重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既要实现区域发展又要"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的前提是,必须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从多学科角度深入认识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态和人文。中科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是青藏高原研究的主力军,自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40余年来,从未间断对青藏高原的多学科研究。2017年8月,时值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本刊特组织策划"青藏高原综合科学研究进展"专题,从青藏高原综合科考的意义、青藏高原的保护与发展、青藏高原的"成长史"(地块来源及其移动对气候、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对第四纪冰期动物群起源和对人类文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青藏高原1979—2013年水平分辨率为2.5°×2.5°的地面感热通量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对青藏高原热源基本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地面感热与中国夏季降水有密切的关系。当高原感热偏高时,高原夏季500h Pa为正异常,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中国东部存在异常的偏北风,长江流域以北地区降水偏少,而长江流域以南的降水偏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