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拉小提琴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听《梁祝》这首乐曲。七岁时,我想学乐器。因为对《梁祝》的喜爱,我选择了小提琴。刚开始练琴时,我感觉特别累。练习过程枯燥无比,通常一个动作就需要练一个多小时。我经常被耳边的声音吵得头昏脑胀。练了两个月,我有点受不了了,一度想要放弃。有一天听完《梁祝》后,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既然是你自己作出的选择,就应该坚持到底。做事贵在坚持。只要你能坚持  相似文献   

2.
彭一雯 《教师》2014,(25):124-125
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首绚丽多彩、真挚感人并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交响作品,它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与西方艺术特点,作为"一个阶段、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上成熟的标志"而得到国际公认。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产生,是中国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借用西方乐器的优势来表达中国古典乐曲的一次有益尝试,此曲既发挥了欧美音乐的优势,又展现了中国古典音  相似文献   

3.
《同学少年》2012,(6):18-21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编者听的感觉,真好听,我从呱呱坠地起就一直在听。这世间一切奇妙的声音,都令我无比好奇。我喜欢听旋律优美的音乐,它们总能带给我奇妙的感觉。听《梁祝》,在缠绵的音乐中我能听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丽爱情和离别时的无限伤悲。听《夜莺》,优美婉转的旋律带给我仿佛在空中徜徉的感觉。听《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韵律如人生感叹。听《阳关三叠》,听《高山流水》,听《二泉映月》……  相似文献   

4.
听,我们呱呱坠地时就一直在听,听这世间一切奇妙的声音,它们都令我无比好奇. 我所认可的听是从音乐开始,我喜欢听旋律优美的音乐,这些音乐总能带给我奇妙的感觉.听《梁祝》,在缠绵的音乐中我能听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丽爱情以及离别时的无限伤悲;听《夜莺》,在优美婉转的旋律中我仿佛有一种在空中徜徉的奇妙感觉;听《琵琶行》弹奏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人生感叹.听《阳关三叠》,听《高山流水》,听《二泉映月》……  相似文献   

5.
一天,刚开始上课,有一位学生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话:"老师,让我们听听阿杜的《他一定很爱你》吧!很好听的。"语音一落,立刻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原本安静的教室一下子开了锅: "现在是上课时间唉!这些歌曲不能听的。" "为什么不行,这不也是歌曲吗?而且比课本上的歌曲更好听呢!" "这是爱情歌曲,中学生不适合听。" "那《梁祝》呢?《天仙配》呢?不是描写爱情的?老师  相似文献   

6.
以前我很讨厌道家的思想,总觉得道家那些一味消极避世的观念看似超脱,实则是一种颓废,于是我也就很讨厌道家的音乐。虽然我并没有怎么听过,但道家的音乐在我脑海中一开始就被打上了颓废的标记,笼罩着层层乌云。朋友送给我一盘磁带,其中有一曲道教的《松山风曲》,我一听那淡如白开水的筝声就头疼。而且其中又夹杂着沙哑的二胡凑热闹。与其说它追求的是一种静,不如说它追逐的是一种杂乱,一种无感情、无理性的凌乱,我一听就烦,然后就倒带。再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趟武当山。幽静的山中洪亮的钟声与道观中缭绕而升的烟火仿佛创造了一个远离…  相似文献   

7.
10月14日,以演奏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而被世界乐坛誉为「小提琴皇后」的日本著名小提琴家西崎崇子,来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识相恋的杭州,乘着画舫,拍摄第一盘《梁祝》激光影碟,也是首张中国经典名曲影碟。西崎崇子女士对《梁祝》情有独钟,但她却一直不知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19,(3):45-47
"梁祝"故事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包容性与渗透性。"梁祝"故事大约在明朝时期开始在广西大瑶山地区传播。大瑶山瑶族在传播"梁祝"故事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需求对传统的"梁祝"故事进行了创造性的艺术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本。与传统的"梁祝"故事相比较,《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本在文本结构、故事情节、传承观念、人物形象和故事结局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既是"梁祝"故事自身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表征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民族艺术独特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梁祝》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传统戏剧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样的,根植于《梁祝》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继承了原来戏剧的神韵的基础上,用全新的形式来重新演绎了这部经典剧目,与原作相比,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舞蹈发展的长河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可谓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在这么多的版本面前,新时代的经典题材舞蹈作品创作以何取胜呢?本次中国古典舞系的舞剧作品《梁祝》大胆地采用"舞蹈本体"创作思维,以一种全新的创作视角重现这部传世经典。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名盲班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我常常感到尴尬:同学们学唱课本中歌曲时毫无兴趣,唱起流行歌曲来却有滋有味;虽然听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和钢琴曲《黄河》也会感动,但却不像对流行歌曲那样如醉如痴。每当走进课堂,看到同学们忘情地着唱着一首首不知从哪里学来的流行歌曲,如"不要在我哭泣的时候说爱我,除非你真的能给予我快乐……""伤不起,真的伤不起……"我就思考怎样在音乐课中,让孩子们既能学习课本的内容,又能  相似文献   

12.
更重要的事     
作为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誉为“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您能和我们谈谈它的诞生过程吗?  相似文献   

13.
3月13日晴生活就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万花筒,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细细去品味,那筒里的每一片花瓣都能让你着了迷。而我,却对读书着了迷。很小的时候,听奶奶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我翻遍了家里的书柜,也没有一本能从中找到黄金屋的书。那时,我并不喜欢读书。爷爷买来的《西游记》,第一次带我走进了神话世界,我看到了真善美,分清了假恶丑。我钦佩孙悟空  相似文献   

14.
我在焦急地等待,等待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个时代,我把它叫做"中国的美国"。 听多了"中国的哈佛"中国的MIT"中国的比尔·盖茨"'中国的《纽约时报》"中国的马伯理诉麦迪  相似文献   

15.
一天,我接到语文教研组长的邀请去听《七律长征》一课。《七律长征》是毛主席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而创作的诗。  相似文献   

16.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曲者之一,著名作曲家陈钢在《文汇报》上写了一篇颇有新意的短文,名曰“三只耳朵听音乐”。他认为,“特别是生活在二十世纪当今社会的现代人,必须有‘全息’的听觉结构网,才能接受美妙音响世界的浩繁信息。因此,我们要用三只耳朵听音乐——一只听古典音乐,一只听流行音乐,还有一只听现代音乐。”  相似文献   

17.
正一曲《故乡的云》唤醒了多少中国心,一首《梁祝》化蝶成美丽的传奇,"四面楚歌"成就了大汉的基业,凄美了"人杰"、"鬼雄"的壮烈。孔子重乐,课标讲美,音乐的美丽与价值总让人感动与牵情。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重、难点:1.乐曲主题及其表达的内容、情绪。2.不同音色在音乐表达上产生的不同效果。3.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对音乐表达的作用。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视、听、想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用诗一样的语言去讲解,让学生走进音乐殿堂去享受音乐。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在《梁祝》音乐中走进教室,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轻声播放《梁祝》音乐,师:今天进教室时老师为大家播放的这首乐曲,你以前听过吗?如果你听过,你知道它…  相似文献   

19.
有一年夏天,我在华南师范大学参加高考作文评卷。在广州读大学的弟子们知道我来了,纷纷赶来叙旧。弟子们说:“老师,您在高三教我们的那些字词,早就像水过筛子一般大都漏完了,而您在高一高二,教我们听《梁祝》《二泉映月》作文、看漫画、欣赏广告的这些场面现在还记得。”是的,一个语文老师,教了学生几年语文,到底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回味着弟子们的话,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高中时代的语文老师,想起老师的那块小黑板。  相似文献   

20.
正做了第一季《中国好声音》之后,有一次我去青岛参加一个活动,《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老师对我说:"真没想到,在《中国好声音》里面,你居然可以野蛮生长到现在这个样子!"说实话,我也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