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当前集体备课所面临的困境集体备课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研活动形式,青年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有助于集众人智慧对现有教学进行反思,使教师养成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每一节课的良好习惯。因此,集体备课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集体备课是实现教师交互式教学及进行教法研讨的一种新型备课模式.集众人睿智,取长补短可令自己的工作锦上添花是众所周知的道理,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更好地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3.
一.集体备课活动现状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是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最重要的平台和途径,因此我们一直强调反思性教学。毫无疑问,集体备课有助于汇集众人智慧对现有教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这篇论文主要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总结,对集体备课的作用、内容及可行性进行探讨。集体备课是实现教师交互式教学及进行教法研讨的一种新型备课模式。集众人睿智,取长补短可令集体的工作锦上添花,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保华 《教书育人》2008,(11):31-32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集体备课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攻克难关,实现智慧和资源共享,弥补教师独立备课过程中的不足,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真正做到了博采众长,保证备课的质量。近年来我校就如何开展好集体备课进行了深入探讨,也有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任祥元 《家教世界》2013,(8X):138-139
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对课程改革、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所起的作用不可否认,但集体备课在实施过程中的形式化、低效化、教条化现象也日益严重,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目前集体备课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的积极性、参与度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集体备课目前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措施。集体备课不仅是要同组教师经过讨论形成较为理想的教学设计,更重要的是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使教师产生顿悟,进一步丰富其教育智慧,提升其专业素养。教研组长作为教师教育智慧顿悟的催生者,必须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捕捉有价值的情景和问题,以促使教师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低效或无效,教学就必然低效或无效.只有实施有效备课,才有可能实现有效教学. 备课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所谓集体备课就是集合整个备课组众人的智慧和力量来研讨、设计大体的教学过程,明确知识的重难点以及突破方法,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个人备课包括三次:第一次是在集体备课之前的个人思考和准备;第二次是集体备课之后个人对教学方案的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第三次是课堂实施之后的进一步反思和补充等.  相似文献   

9.
策划人语“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树从泥土里吸收养料,人从群众中获取智慧”、“众人拾柴火焰高”,诸如此类的谚语表明,互助能激发、点亮彼此的智慧,集体的力量远大于个体。教师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备课也是如此。集体备课是集思广益、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形成同伴互助氛围,彼此点亮对方智慧之光,快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措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学校都将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放眼校园,集体备课俨然已经成为校本教研中的一道风景线。然而,因为有些教师认识不到位,或因为学校缺乏科学管理,或因为教师对集体备课方法没有掌握,本应“资源共享、智慧碰撞、互利共赢”的集体备课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集体备课成了一言堂,成了个别教师的舞台,一些教师集体备课时出工不出力;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成了大家相互拷贝应付检查的范本;在一起美其名日为集体备课成果……一人一课“分工”的教案最后拼凑……集体备课因“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纯粹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如何让集体备课返璞归真,真正发挥其优势,点亮群体教师的智慧之光,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助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一、集体备课的内涵及意义 集体备课是指以备课组教师集体智慧为依托,以新课程理念为参照,以学校多年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基础,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备课过程呈现更大的生成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的一项集体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能,促进教师之间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提高教师整体教学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1.
集体备课作为备课的一种新生事物,能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使教师在讨论和教学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生成教学的智慧火花,它既可以补充教师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也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还能较好地促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更好地落实课改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基础,备课的过程是教师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确立目标、选择教法、对课堂进行预设的过程。有没有备课是课堂教学质量优劣的决定因素。而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因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由同年级同学科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集体备课可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教学上的失误与缺陷,有利于集思广益,资源共享,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3.
陈静 《儿童音乐》2014,(3):64-67
集体备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常见研讨模式,其最突出的功能是萃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集体备课可以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避免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局面,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备课是教师对文本分析的展现,是教师智慧的浓缩,备课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之一,凸显个人钻研作用的集体备课流程才能收到实效:这种活动形式能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讨论氛围,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见地和心得,既汲取了集体的智慧,又发挥了教师个体的独特性,优化了教学效果。学校要运用“专题研究、集体研讨、形成共案、科学使用”的备课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徐增娣 《考试周刊》2009,(45):11-11
备课是教学常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在钻研课程标准和分析处理教材上,可以集众人智慧,全面、深入地理解教材,把握重点。集体备课不可缺少,但集体备课缺少个性,缺少针对性,缺少个人风格,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时,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课堂上的各种变化,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和习惯,对集体教案进行调整、修改、完善,能够适合本班学生,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备课是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和联系纽带,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备课改革,其结果必然是使教学活动的过程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真正富有实效的教师集体备课,可以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培养教师  相似文献   

17.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基础,备课的过程是教师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确立目标、选择教法、对课堂进行预设的过程。有没有备课是课堂教学质量优劣的决定因素。而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因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由同年级同学科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集体备课可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教学上的失误与缺陷,有利于集思广益,资源共享,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8.
<正>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习。集体备课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全体科任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以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备课方式。集体备课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一项常规内容,是为了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实现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实现学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曾经的夜里挑灯备课。单打独斗,完成一个人的精彩的时代已经消失,融入众人智慧与集体力量的集体备课则大行其道。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教学年级的变更,许多时候的集体备课已有违当初的意图,偏离了预期目标。它虽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却泯灭了许多教师的教学个性思维和灵感,丧失了教学个性的张扬的机制,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日渐低下和学生负担的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20.
正集体备课因其合作分享,能发挥众人智慧,取长补短,为自己的工作锦上添花而众所周知。其活动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更好地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2011年9月,笔者所在的学校有幸成为全市集体备课推广示范单位,任道重远,意义重大。全体组员积极参与、齐心协力,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付出了集体和个人的双向智慧,笔者作为教研组长将该活动进行了系统记录与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