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为”是道家的基本观念。在道家思想体系中,“无为”是与“道”以及“自然”紧密联系的。“道”是道家思想的基础和核心。道是万物之本原(道原),是先天地而在的存在,也是事物之本体(道体),是某一物之所以成为某一物的根据。而“道”化生万物、成就万物,并非为了什么目的,完全是自然而然的,道之本性即是“自然”。“自然”的本义是“自其然而然而不强迫”。就自其然而不强迫而言,“自然”也就是“无为”。自然无为既可以合而言之,亦可以分而言之。合而言之:自然即无为,无为即自然,故日自然无为。分而言之:自然是道之本性,亦可称为道体;无为是道之运作,是人所应效法者,亦可称为道用。  相似文献   

2.
论庄子的"无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无为"的提出,是基于"道法自然"的思想."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合乎本真本然的自然之道.庄子"无为"的主要指向,是政治上的"无为"."无为"主要是遏制统治者私欲、权力的膨胀,是对现实政治中的有为异化的批判与超越."无为"还具有人的生活也要遵从自然之道的意义.庄子"无为"的理想是"与道为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4.
《莆田学院学报》2022,(1):29-35
综合考察《庄子》文本中的无为思想,并将其置于庄子思想的整体视域之中,从中抽绎出庄子无为思想的哲学基础。认为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并将其发展到一个新境界。庄子无为思想的哲学基础由三个维度构成:以道(无)作为无为的本体论基础、以自然作为无为的价值论基础、以齐物作为无为的思维方式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老子之道的生命美学意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老子之道是指宇宙本体,包含广阔无边,永恒无穷的宇宙时空和它化生万物的无穷的生命力两方面的意义。从生命美学来说,它具有如下两方面意蕴;一是道赋予万物生命个性和成就了万物与世界之美,可见它是万物与美的本原;二是道的法则是“无为而无不为”:它化生,衣养万物并没有目的,但又成就了万物和世界之美,达到了目的,其中正包含了对美的重要规律-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理解,老子的上述认识源于我国远古先民对生命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相似文献   

6.
老子在宇宙、人生、政治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无为"是老子思想的灵魂。它强调人们做人要坚守自己的本性,做事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宇宙都能处于和谐统一状态。老子认为"道"是万事万物应遵循的总规律,道具有自身的规律,同时又时刻掌控着宇宙万物的兴衰,"道法自然"是老子"无为"思想的立论基础。"无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不仅适用于个人的生活态度,同样可以用于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7.
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的社会背景下,庄子在对社会的批判中提出了自然无为的基本主张,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无君、无为和返朴。庄子“自然无为”思想发掘及其具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就当今的认识来看,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即科学合理的价值体系;“自然”即存在于各种自然及社会系统中的自组织过程;“无为”即应通过调控社会价值体系来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黄烨 《现代语文》2007,(5):24-25
“无为”作为“道”的最高品格,在老、庄处各有不同的阐述。本文主要从政治和人生层面加以比较,又分别从“无为”针对何而发、蕴含的主要意义以及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对比分析,展现出老、庄“无为”思想之异同。  相似文献   

10.
老庄的核心政治思想是无为,无为其实有着很深刻的内涵,它类似于西方小政的提法。老子和庄子无为政治思想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老子的无为是君主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权术;庄子的无为关注的是每一个人的生命。庄子的无为思想诚为古今中外最彻底之自由思想,但彻底的结果是陷入了悖论。  相似文献   

11.
王船山认为,宇宙大化没有情感意志,是无心的。无心即为自然,自然就是无所以然而有自而然的意思。故宇宙的生化不是决定论的,而是发自本身的自然生成变化。  相似文献   

12.
老子“无为”思想中,蕴含了一种精神追求的价值取向,“无为”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策略。它要求教育者懂得潜移默化,还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无为”中包含的反向思维方式也告诉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有时应该不行动或者反向而行。  相似文献   

13.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天道自然观和守己无为的人生哲学 ,通过对人们的宇宙观、人生哲学、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及表现手法的影响 ,使我国古代建筑避免了西方实对摹仿的模式 ,而升华为生态性的艺术美典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通过黑白艺术在泼墨间展现山水蓬勃的生命力,“布白”的出现使得山水画具有超凡脱俗的深邃意境。在学校管理中,为了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校长也应如艺术创作者一样,要“留白”,要“有所不为”,才能使学校更好地发展。“有所不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长的境界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自由意志问题,即人是否有自主选择和自我决定等能力的问题。《道德经》文本中的“自然”,蕴含着万物都依其各自本性,自主存在和自由发展的思想,这为行动主体的人拥有自由意志找到了形而上的依据;“无为”即是作为宇宙万物总根源和总依据的“道”,在顺任万物“自然”发展的同时,对万物进行间接地、柔弱地约束和规范。这种弱性约束和规范既是无目的、无意志的“道”对万物包括人在内的弱性决定,也是对万物自由性和自主性的保障。把这种弱性决定,称为“道的弱决定论”或“自然弱决定论”,是对“道者弱之用”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中,班主任的工作越来越难做,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是当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主导思想。了解和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是符合当今的教育形势和学生的成长规律。笔者以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结合现代学校管理规律,试图找出更有效的德育模式,提高学校的德育功效,更好地为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服务。  相似文献   

17.
无为思想作为战国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共同“母题”,并非专属黄老道家,除黄老学派外,尤以儒家。无为思想最为突出。在汉初政治中,首先提出无为的陆贾不仅继承了儒家无为思想,而且在这一思想的时代改造中,将周公拉到了无为范畴中,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儒家的礼乐教化。由于刘邦的离世,吕后对陆贾加以排挤,这一思想逐渐转为黄老无为,其中完成转化最为重要的人物是曹参,在治齐的过程中,他抛弃了儒家无为,而采纳黄老无为,并最终推至全国。黄老的上台既是当时具体政治环境的综合后果,其思想特点也决定了它左政治峰活巾的暂时牲.  相似文献   

18.
地方环境监管部门负有监督企业的环境利用行为、制裁其环境违法行为、保证本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职责。环境监管不作为其实质在于行政主体消极行使行政权力,是被动姿态上的滥用权力,是另一种形式的行政腐败,相比于环境事故的直接造成者,实施不作为行为的环境监管部门责任甚至更重。文章研究了地方环境监管部门在环境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以及调整中的不作为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原因,给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