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是通过美学原理,对美学知识的学习等方法,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它是社会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2.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关系教育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近几年来,不少学校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效和经验,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学校如何改进办法、完善措施,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呢?笔者认为,运用系统原理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所谓系统原理,是指一种由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若干元素有机组成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系统科学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系统论的角度,论述了教学的三个重要原理:一是教育的基本原理是适应与转化,二是教育的根本功能是发展与创造,三是教育的重要原则是结构与整体。  相似文献   

4.
所谓教学整体改革,即在整体理论指导下,努力实施教学各要素(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及与其相关的各层级系统(学校管理系统、思想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等)的优化协同,以实现教学改革整体效益的优化(请见《普教研究》1994年第六、五期拙文《论教学的优化协同》、《教学,整体改革的重要环节》)。但是,开展教学整体改革同开展教育整体改革一样,还必须确立改革的主题,否则,则很难实现教学整体改革的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研究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序列中,是基础的基础,起着核心根基的作用。因此,讲透这门课的基本理论,保证这门课的教学质量,提升这门课的教学实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也是对这门课任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的严峻挑战。要上好《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必须用心处理好原理与"元"理的关系、深刻与生动的关系、述理与育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系统论的整体视野考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效性与教育实践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教育实践系统与外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紧密联系.只有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与教育环境这四个方面共同入手,大力解决当前影响各方面积极作用正常发挥的突出问题,形成整体性的教育合力,才能实现教育实践系统功能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现有“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基于分而治之的思想,侧重于通信系统模块化的分解剖析,忽视了不同模块之间的联系及通信系统整体的工作机制。为此,在课程内容梳理重构的基础上,以信息在各通信模块中对应的表现形式和传输方式为线索,在数学原理、物理形式和实体功能等不同层面上,明确模块间的接口和联系,建构分与合的有机融合的知识体系,实现分进合击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全流程中融入通信系统工程案例和研究热点,强化对知识原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认知。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学是一项重大而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从教学定位上说,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中最具有基础性地位的课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它全面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从教学目标上来说,它内蕴一个知识掌握——能力培养——信念树立的循序渐进的育人过程;从教学功能上来说,它是集知识教育功能、政治认同功能、思维培养功能和信念教育功能四位一体的功能教育。系统观念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在“原理”课教学全过程中加以贯彻和实施。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融入“原理”课教学全过程,需要坚定树立“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有机统一“三大组成部分”的教学内容,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协同的教学方式,由此才能实现“原理”课教学的整体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9.
陆再玖 《学语文》2006,(1):50-50
整体性原理是系统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是相融相通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应以系统的方法论为基础,用整体的、联系的、动态的观点来研究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都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把教学过程中每个要素融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以此理论为指导,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须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原理、方法在研究对象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必然的联系,但二者又具有极大的不同。本文在对二者关系进行研究的前提下,进一步探讨了二者有机结合后的积极作用与保障措施,意在科学归纳、总结其规律性,更好地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内容与手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原理、方法整体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解决的是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信仰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简称"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其基本要求是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原理"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原理、方法在研究对象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必然的联系,但二者又具有极大的不同.本文在对二者关系进行研究的前提下,进一步探讨了二者有机结合后的积极作用与保障措施,意在科学归纳、总结其规律性,更好地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内容与手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原理、方法整体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13.
所谓的整体性,就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而协同性,则是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作用,促进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与相关部门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由于我国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以及网络等其他环境中信息的多样性,导致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得不到有效开展。通过对整体性与协同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分析,探索整体协同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系统科学把整体具有而部分不具有的某种属性或特征的现象称为整体涌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种持续与周围环境交换信息、物质和能量,并能相对独立运行的复杂系统。运用系统科学中整体涌现性原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能进行研究,得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能受系统中增效和减效涌现性的产生和消涨所决定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对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严重影响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在原理教学中适当引入经典著作进行解读,实行原理与原著相结合,是探索原理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提高理论修养,锻炼理论思维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可以从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和原理教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TRIZ创新理论的内涵与应用背景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使用创新方法的必要性,阐述了将TRIZ创新理论中的分割原理、反向作用原理、借助中介物原理和变害为利原理等,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不仅大大提高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也为其他相关高职院校思政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高校深化"原理"课教学改革,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实现大众化,在整体上应坚持"三个目标":知识传授、方法论教导和意识形态引导。在课堂教学内容讲授上做到"四个贴近":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需求、贴近教师的能力和特长。在教学方式和手段改革上做到"四个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下的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阶段性教学和长期辅导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学校内部管理改革的探索吴忠市一中乔金鹏一、按照系统原理,构建管理框架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需要依据系统科学的思想,从整体上考察和把握管理对象,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整体与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建立管理系统,以求得管理的优化。所谓系统...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偏重知识的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薄弱的问题,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通过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以“追根溯源、绿色化工、辩证思维、奋发向上、家国情怀、专注执着”为主线的教学案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水乳交融,取得了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适应与转化原理是教育哲学的基本原理.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系统中,所谓适应是指“三维目标”必须与“最近发展区”相互适应,“教的活动”必须与“学的活动”相互适应,“教的内容”、“教的方式”与“学的内容”、“学的方式”应当相互适应,教师、学生、教材及其它学习资源、手段、环境等因素间的相互适应.所谓转化是指教师要把知识、能力、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化给学生,学生再把所获得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化为现实力量.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怎样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做到积极地适应,从而达到高效率的转化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