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哈代悲剧小说中的现代主义色彩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从思想内容层面上,着意表现现代文明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创痛,具有浓重的危机意识,与现代主义文学颇为相似;二是在技术表述层面上,隐喻、梦、象征等手法的运用更是体现出哈代对现代主义的探索与开拓。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独特的悲剧美感形态体现着人类的价值,显露着人生的意义.我们在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深刻反思与探索生命的真谛,更执著地去追求真、善、美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从个人生活际遇、民族文化负重、悲剧美学意识等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作家的悲剧心理 ,具有放逐的失落、选择的艰难、悲剧美学意识的自觉等特征。形成无事的悲剧、微笑的悲剧等风格范型  相似文献   

4.
卢隐是"五四"时期接受新式知识教育的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笔下的女性处于"五四"这一特殊时期,在新知识的冲击和封建礼教的压迫双重作用下,其女性命运难以逃脱"悲"的结局。一方面,她们虽积极地寻求反对宗法男权,但最终却又被迫服从于封建礼教;她们憧憬美好纯洁的爱情,然而往往又屈从于强大的习惯力量,以悲剧而告终。她们的悲剧形象,具有那个时代鲜明的典型性色彩,我们在此探究她们的悲剧运命及其原因,具有文学史及社会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的传统婚姻理念遭到了新写实小说家的无情嘲讽。新写实小说家采用爱情偶然性模式展示了恋人无法找到自己满意对象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了爱情的虚无。新写实小说家爱情观的产生是物质困窘和"文化低迷"的产物,其对爱情本质的理解体现出了理想主义溃退的精神实质。经历了爱情悲剧的男女主角采取婚外情等形式进行补偿,但最终依然逃不脱悲剧命运。新写实小说家通过双重悲剧表达了她们对于生命终极的思索与追问。  相似文献   

6.
悲剧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个体与群体的审美文化自觉,师陀的小说创作也显示了他的这种美学追求和文化建筑。可以说,死亡的悲剧是师陀小说悲剧意识的最终指向,他以不同形式的死亡来向我们展示悲剧的终极状态,而其作品中许多人物的死亡都体现出了滑稽与荒谬性,将我们引向生命的纵深与终极的否定。本文试图通过对师陀小说死亡悲剧意识的分析探讨来进一步认识其小说的深层意蕴和内涵,体味师陀对生命的终极思索。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全面怀疑是鲁迅悲剧人格的逻辑起点;对于民族存亡的深刻忧惧是鲁迅悲剧人格的理性显现;灵魂深处的孤独以及由此而来的悲壮抗战是鲁迅悲剧人格的情感底蕴;对于下层民众“集体无意识”作用下历史惰力的痛切批判是鲁迅悲剧人格的核心体现;宏观上对立而统一的艺术张力及悲喜复合的特定艺术形态是鲁迅悲剧人格在风格追求上的美学转换。  相似文献   

8.
鲁迅笔下的一系列悲剧的女性形象,如祥林嫂、爱姑、子君等,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广大妇女在封建礼教统治下所受到的残酷迫害和不幸的人生遭遇,而且对其自身所承载的创伤,作了多面剖析和全景透视。祥林嫂们遭受着稳做奴隶和欲做奴隶而不得的双重悲惨境遇。鲁迅对悲剧女主人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作品从三个方面论述哈代小说中存在的悲剧意识:即社会悲剧、命运悲剧和生命悲剧;然后从作家入手对其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悲剧的英雄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他们虽然表现出不凡的气度和英雄的本色,但他们毕竟是天国神系家族中的成员,永远以冷峻的目光俯瞰着茫茫的人环众生,与世人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英雄在人间。人间的英雄立足于社会生活的沃土,继承着传统文化的积极精神,由五各养育着他们的生命之躯,显现着人类共通的情愫。  相似文献   

11.
李娟 《职大学报》2013,(6):51-54
20年代的乡土小说因其作家群体的集中性和作品时代的鲜明性,已成为中国文学史的术语之一。它的发端由于受浓烈的社会现实悲剧性和西方现实主义手法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并成为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基调,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12.
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作品中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形成她悲剧创作色彩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经历的变故、感情的受挫。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在其作品中具体体现在:对婚姻、对扭曲的人性、对变态心理、对命运的不可抗拒、对"人性恶"等方面的描写。  相似文献   

14.
在鲁迅小说的整个审美世界中,女性形象占有一席特殊的显赫的位置。鲁迅以其独特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揭示了旧中国妇女既是社会悲剧又是性格悲剧的全部内涵,鲁迅侧重挖掘她们性格的缺陷软弱和致使自己失败的内在因素,体现了鲁迅对历史的悲剧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没落的贵族家族给张爱玲心理造成的深刻影响,分析她复杂的内心感情,以及她在动荡的社会中,面对时代与社会的个人感受。没落的家族、时代的沉落感,是造成她“失落者”心态的重要原因,由此形成了她精神上的悲观气质。她在山穷水尽之时找到了最后的精神家园:文学创作。她将自己的经验世界提升为小说世界,形成她小说世界的基本主题:揭示在不可避免的时代沉落中,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6.
散文家徐蔚南曾创作过多部现代短篇小说,但一直被学界忽略。他的小说表现出一种浓郁的幽默风味,渗透着自我对人性、命运、人生等问题的理性沉思。他擅长以克制的情感去建构文本,以恬淡婉约的方式去抒情言志。小说重视心灵探秘的特质,注重剖析探究人物复杂多变的隐秘精神世界,渗透着小品文家的独有气质与笔法,以及现代小说家的敏锐触感,表现出别样的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17.
菲利普·罗斯的小说《复仇女神》讲述了美国犹太裔巴基·坎托与脊髓灰质炎疾病和随之而来的诸多苦难相抗争的故事.以邱紫华的悲剧精神理论为指导,分析小说主人公巴基·坎托与悲剧命运、民族苦难和悲惨爱情抗争的历程,不仅能够较全面地展现主人公巴基的悲剧抗争精神,达到深刻揭示小说主旨的目的,而且能够拓宽该作品的研究视角,丰富对该作品的...  相似文献   

18.
福贵的人生中充满了苦难和死亡,福贵面对人生苦难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告诉人们:面对不完全的生命状态,要想"活着"就要有能承受生命中苦难的毅力,时时挣扎在苦难深渊中也不放弃。从福贵身上人们看到了生命本真力量的强大,看到了人类最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对于悲剧问题的研究较多,各有各的道理所在.通过对悲剧的产生、衰落以及对悲剧问题在不同时期的(从古希腊美学直到20世纪的美学)阐述,对悲剧的理论问题进行一番细化的整理,从而把握悲剧理论发展的脉络,为悲剧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