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行的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有自主独立型、校企合作型、校企进校型、人才订单型。柳州师专的工学结合模式实践获得了几条宝贵的经验,那就是准确进行人才培养定位,恰当选择工学结合时机,利用工学结合带动专业建设,坚持校企合作的教学路线。  相似文献   

2.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校企共同全程与全面参与。本文认为师资队伍的"双师"要求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是"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关键,制度、文化和机制建设则是校企长效运行机制建设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通过市场调研及校企专家论证,明确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制定了与其相适应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2个平台、5个模块、3条主线的"253"课程体系,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保证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和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两个方面阐述了民办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就学校、企业和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给出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五个完善策略:转变技能型人才培养观念,形成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企业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深度融合,形成良好合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学校自身建设,提升办学能力;学校着力建设对接区域经济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良好的政府主导人才联合培养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高职高专院校积极构建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机制、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分析了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意义,探索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对"联盟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介绍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在分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并对"联盟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认为建立利益紧密相关的校企联盟,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7.
创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制度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建工学结合教学制度是高职院校实施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证.文章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瓶颈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了创建工学结合教学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已经有十余年,但实施的程度和效果一直不令人满意。作为第一批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近三年的专业建设中,认识到建立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的机制与制度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机制与制度建设应立足于"组织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教学运行管理、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七个方面。在具体的机制与制度建设过程中,这几个方面要进行通盘考虑,需要强调的是,它们之间不是各为一体、相互独立,而是紧密联系、互相融合,共同服务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职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重点,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上下了工夫,也产生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现阶段,我国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文章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困惑及其改革创新的出路,对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小荣 《教育与职业》2012,(11):109-110
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进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训条件的改善等一系列工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材料工程技术专业通过"五项措施"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五个对接"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五个结合"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