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让数学课更加生动活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桂文通老师的课例《众数、中位数》 ,眼睛不禁为之一亮 .如果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节课最突出的特点 ,那就是 :生动活泼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数学的重要性 ,因为学生最反感的就是空洞的说教 .然而 ,令广大教师为难和尴尬的是 ,现行的数学教材严肃、呆板有余 ,生动、活泼不足 ,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 ,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化的再加工和处理 .这一点桂老师做得比较好 ,我们应给予充…  相似文献   

2.
应大力倡导开放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例《众数、中位数》是桂文通老师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大胆实施开放性教学的一种尝试 .应当说 ,这是一个成功的开放性教学的课例 ,很值得广大数学教师认真研究、细细品味 .开放性教学 ,从广义上理解 ,可以看成是大课堂学习 ,即学习不仅是集中在课堂教室内 ,也可以通过课外包括网络学习来进行 ;从狭义上讲 ,可以看成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开放 .桂老师的《众数、中位数》这节课显然属于后者 .我认为 ,这一节课其开放性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题材内容的开放从课堂题材内容来说 ,它不仅可以来自教材 ,也可以来自生活 ,来自学生 .在《…  相似文献   

3.
桂文通老师的课例《众数、中位数》无疑是一个朝着数学教学改革方向努力的成功课例 .本着“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笔者就个人的理解谈以下几点意见与桂老师商榷 .第一 ,数学教学中为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尽可能是“现实情境” ,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解决 .由此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促进数学知识的意义的理解 ,培养学生数学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对此 ,桂老师展示的情境问题及其教学有下列问题值得商榷 :( 1 )工资按周计算 ?李小姐月工资达 880 0元 ,而其余员工月工资在 40 0~ 1 0 0 0元 ,悬殊如此 ,恐不常见…  相似文献   

4.
当看到这则课例教学过程的引入时 ,我被深深吸引住了 ,它促使我一鼓作气把这则课例看完 .看完的第一感觉是太完美了 .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 ,流畅自然 ,教师的每一个问题都由学生自己思考、讨论 ,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 ,表现得极为活跃 .整个教学过程正如作者自己所言 ,基本上体现了五个原则 .从课前的分析、教学过程到课后的分析 ,各个环节都从理论方面加以解释 ,阐明这样教学的依据 ,体现了作者理论功底和教学功底的深厚扎实 .在惊叹作者设计了这一节完美的课例的同时 ,细读之后 ,发现有几点想和作者商榷 :第一 ,…  相似文献   

5.
课例《众数、中位数》较好地贯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 ,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 .该节课中至少有 2 1位学生参与了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交流 ,认识了数学对象 .但课例提供的穿插在学生发言中的教师点评 ,有些读来感觉生硬 .如在对第一个问题 (关于工人工资 )的讨论中 ,学生 2说 :去掉李小姐和学徒的工资 ,用剩下的 2 1个人的平均工资 2 1 9元表示比较合理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既然平均数不能说明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李小姐的工资和大家相比很悬殊 ,那么模…  相似文献   

6.
阅读了桂文通老师的课例《众数、中位数》 ,笔者感触颇深 .一方面觉得课例很好地运用了“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创新教学模式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凸现 ,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的理念 ;但另一方面也感觉到课例中一部分学生的活跃似乎也掩盖了一些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笔者也想就课例来谈一下数学设计应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的问题 ,并以此作抛砖引玉 ,愿就教于同仁 .1 教学设计上的关注新课导入的问题情景的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但若能把表中的“亲戚、领工、工人、学徒”改为“工种 1、工种 2…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这就意味着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全班每一位学生都应是关注的对象 ,“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 ,而不是做传声筒 ,同时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 ,教师应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发展 ,使教学过程成为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课例《众数、中位数正是基于这个理念而设计的 .桂老…  相似文献   

8.
9.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 ,贵刊“课例点评”栏目所刊载的教学案例不但适应了这种大趋势 ,而且始终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通过对这些鲜活案例的采撷和研究 ,笔者在不断地剖析和反思着自己的课堂教学 ,同时也在反省着我们的教学行为 .多年来 ,借助于高考指挥棒给予的惯性 ,我们习惯于沿袭思维“深挖洞”的训练模式 ,熟稔于对方法技巧的全新包装 .形式上的“戴帽穿靴” ,使我们显得尴尬难堪 ;内容上的“枯燥乏味” ,使学生显得苦不堪言 .给学生不留作业 ,而学生高呼老师“万岁”的善意讽刺 ,已经使我们“岿然不动”的姿态有所改变 .今天 ,当…  相似文献   

10.
拜读了桂文通老师的《众数、中位数》的课例 ,收获很大 ,启发也颇多 .课例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出探索的问题 ,学生获得新知识后 ,再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产生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 ,学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数学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整个课堂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大家互相讨论 ,合作学习 ,思维活跃 ,气氛热烈 ,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模式 ;课堂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评价、相互完善 ,培养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用开放题进行教学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众数、中位数是学生学习统计知识涉及的两个重要的统计特征量 ,是学生学习用数据说话的优质素材 ,也是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应用数学的最佳固着点 .然而 ,许多教师的教学活动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建立相关知识和实际生活的适当联系 ,收效甚微 .桂文通老师的《众数、中位数》一课 ,立足于问题情境的精心创设 ,以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为目的 ,以启发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为主要策略 ,为我们展现了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重要学习环境的新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观 .1 创设问题情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问题情境是指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 ,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 .课堂可以被看做一个小小的社会 ,数学课堂其实“是一个小型的数学学习共同体” .在课堂社会中 ,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与学生共同成为有关数学思想、情感的体验者 ,交流者和共享者 ;学生也不是数学知识的接受者 ,而是数学思想、情感的主动建构者 ,他们以自己的整个身心去体验课堂情景中的问题、事实、情感和价值 ,并生动地交流自己的思想 ,共享共同建构的数学知识 ,共享集体思维的成果 .课例《众数、中位数》很好地体现并贯彻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体验·交流·共…  相似文献   

13.
教学方法体系是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巴班斯基依据马克思主义 ,从理论上把活动分为引起、调整和控制三个阶段 ,将教学方法体系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 ,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进行 (借以保证个人对教材的加工过程 ) ;第二类 ,教学认识活动的刺激和动机 (借以保证教学活动最重要的调整职能 ,保证意志和情绪的变化 ) ;第三类 ,教学认识活动的检查及自我检查 (借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自我控制的功能 ) .纵观课例《众数、中位数》 ,我认为桂文通老师的这堂课吸收、体现了巴班斯基教学方法体系的思想 ,是一个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驾驭…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认为 ,使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能力之一是人际之间的交流能力 .数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 ,数学通过交流才得以深入和发展 .在交流中进行数学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与传统数学教学相比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 ,在教学中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也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数学教学变得平易近人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会开始 ,从直观的和容易想象的问题出发 ,把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背景包含在他们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 ,使学生能够自…  相似文献   

15.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双边交互的动态过程, 良好的教学是教师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一切积极因素,并通过学生对教学活动积极参与的心理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来实现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为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则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外因,是教学活动中教学策略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相似文献   

16.
17.
一次听一位老师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在教学“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这一知识点时,该教师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的特点,设计了让学生制作长方体框架的探索活动。每位学生准备12根小棒,红、黄、蓝三种颜色代表不同长度的小棒各4根,8个三角的接头。师:你能运用这些材料搭一个长方体吗?学生兴致很高,各自开始拼搭。有学生发现小棒搭错了的及时调整,几分钟后,学生手中的材料全部用完,一个统一、标准的长方体框架也就搭成了。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它有几条棱?你是怎么数的?有几个顶点?学生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方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是统计中的重要概念,除深入理解外,还应注意实际应用.本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总评:1.本课通过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认知冲突,从而引入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让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平均,并体会到中位数与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1课前分析 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两个统计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好素材.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众数和中位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运用. 难点是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