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其中“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属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指的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面对新的课程目标,很多教师感到了困惑。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有效整合,教师必须明确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正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获得的全部学习结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把全部学习结果分为“结果性”学习成果和“过程性”学习成果二个维度.“结果性”学习成果包括4种类型的知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和4个层级的智慧技能(知识技能、理解概念、运用规则、解决问题).“过程性”学习成果包括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在数学结果形成与应用过程中的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思维等;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在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中,体会认知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特点和了解数学的价值等;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等.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中关于问题解决的目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因此,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教学一项基本的且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理清“除尽”和“整除”的关系;理解和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2.能力目标:能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会根据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根据信息进行分类、总结、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3.情感目标: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并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交流、对话的意识,积极探索的精神,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义、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体会“面在体上”。2.能力目标: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愿望。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老师想让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把桌上的物品当成积木,同桌合作搭一…  相似文献   

6.
吕美荣 《江苏教育》2004,(11B):25-25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目标变得丰富了,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使得数学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三维目标的关系可以形象地表述为:知识与技能既是数学教学目标,又是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变化的重要载体,它是认知的花果;过程与方法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认知的杠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附属品,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且与其它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它是认知的根本。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落实三维目标的两条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尽管大多数教师具有正确的教学目标观,但对有代表性的初中数学学科169个教学目标案例的结构性观察发现:教学目标普遍存在内容不全面、结构不完整、行为不具体等问题。怎样剖解这个疑难问题?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的方式进行探索,初步的理论求证与实践验证表明,探索中形成的“五步骤、五成分”理论对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改革中的过程性目标及其实践问题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过程性目标及其实现是新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理解“过程”和“过程性目标”的内涵;其次,分析相应的数学教学活动应具有的特点.特定的数学活动要具备以下条件:数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活动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领导者和合作者.  相似文献   

9.
吴兆丰  刘明 《数学教学研究》2003,(8):F002-F002,3,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学习数学的情感主要指兴趣、态度、积极性和自信心 .对学生而言 ,数学学习过程既是他们接受、探究、处理、反馈数学信息的过程 ,也是他们形成、表达、传递学习数学情感的过程 .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学好数学 ,为他们的终生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布卢姆明确将“情感”列为教学目标三大领域之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也将“情感”定为“发展性领域”课程目标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1] 要求“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  相似文献   

10.
课程目标是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所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改变现行数学课程的弊端,新课程在目标与内容上均作了较大调整。强调“双基”的形成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新课程目标的显著特点。从知识分类研究角度分析,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目标的实施,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形成、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有力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并分别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可见,“问题解决”是数学课程目标。就“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而言,具体的要求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发展创新意识等。  相似文献   

12.
“过程与方法”被列为课程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中较为突出的部分,也因此引起了许多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的不解和疑惑。其主要原因是,新课程目标中“知识和能力”目标基本上和以前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就表述方式上相比,没有太大的出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比,尽管在内容上和目的上“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生命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满足三个维度,其中第三维目标(又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下简称情感目标)教师们普遍认为难以预设和具体把握,或者说是颇感“迷茫”。作为教研员,笔者担任本区的中学生命科学教学比赛的指导。其中“神经调节”一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脊髓的功能;反射弧的结构;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完成的复杂反射活动。其中教学重点是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的功能;反射弧的结构。历经多次课堂观摩、反思、改进,对其中情感目标的内容预设和课堂落实中的一些共性问…  相似文献   

14.
梁青 《山东教育》2007,(3):38-39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中都用了较大篇幅表述了“情感与态度”的目标内容。对于这一目标,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在过去的《大纲(试用修订版)》中虽然已经注意到了学生的情感教育,也有“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的要求,但从整体上看,教学目的还基本上局限于知识与技能范畴,情感教育方面的目标内容仍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朱燕玲 《河南教育》2009,(10):37-37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维度的“三维目标”上。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落实“三维目标”.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许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此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什么是写作中的“虚”。2 .培养写“虚”的能力。3.理解议论、抒情及想象等手法对写“虚”的作用。二、情感目标1.在教学中 ,张扬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2 .在小组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三、技能目标1.拓展生活空间 ,引导学生体会作文处处有生活 ,生活处处是语文。2 .培养联想、想象能力。3.从普通的生活现象中 ,提炼富有哲理和情趣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1.用语言表现对客观事物的感情和认识是重点。2 .由客观事物产生丰富的联想、想象是难点。【教学设想】实施开放化教…  相似文献   

17.
在地理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实施另外两个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是组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具体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知识与技能”的有效学习和“过程与方法”的高效实施的动力.主要从如何理解“三维目标”及有机整合两方面谈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8.
“三维目标”实现了课程教学由“以知识为主”向“人本位”的转向,注重学生“认知—技能—情感”的全面培育。目前高校文学类课程教学目标与“三维目标”有相通性,可把后者作为评价高校文学类课程教学的依据。在具体的教学评价中,首先将“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为一级评价指标;其次根据相关规定和结合高校文学类课程实际特点,将一级评价指标细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二级评价指标;再次确定两级评价指标中的各自权重;最后根据两级评价指标的权重,评定评价等级,由此完成高校文学类课程教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将“总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其中,“问题解决”分为4各子项目标作详细要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制定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的教材在内容编写上作出了一些重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