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例一] 新授“相遇问题”的课尾教师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来小结本课: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2.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谁能帮助解决? 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课堂十分活跃,不仅归纳出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解题规律,而且通过相互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学生在师生、生生对话交流中思维砥砺、增智怡情的过程,"提问——回答"是对话交流的主要途径.从常态课、公开课中时间分配的统计中可以发现用于"提问——回答"的时间占到80%以上,显然这80%时间利用的是否有效,意义重大."提问——回答"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师提问的策略.为便于比较,仅就四个课例中对"选取两个特殊点画直线"这一知识点中的提问进行分析.先做一个简单统计.课例(一) 课例(二) 课例(三) 课例(四)封闭性问题 1 2 3 2开放性问题 2 4 3 4检查性问题 1 2 3 2启发性问题 2 4 3 4学生的提问或相互的对话、讨论 1 1 1 2有效提问的总数 3 6 6 7对四个课例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节奏的把握,切入点的选取,参与结构的调控,问题结构的设置等方面的共同特征.1 提问的节奏张弛有度,这得益于提问后等候时间的科学分配当学生只需要简单回忆和推论即可以回答时,等候的时  相似文献   

3.
1简介本节课的主题.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关键信息:1、教材的使用: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开放性地、创造性地使用.2、教法:以探究、实际操作、讨论、展示、交流为主要途径,教师引导,学生互  相似文献   

4.
在“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的课例 1— 2中 ,成雪华老师用了四个问题以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但在这四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似乎总流露出不相信学生 ,没有把学生看成与自己平等的、有独立个性和思考能力的个体的观念痕迹 .在此愿与成老师和其他同仁共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1 .老师的“问导”显得过于繁多 ,而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和次数几乎为零所谓“问导” ,就是通过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读罢课例 1— 2 ,心中有一个比较强烈的感受 :教师的“满堂灌”成了“满堂问” ,而学生是在不断地…  相似文献   

5.
贵刊在2007年第9期刊出了《一次函数的图象(1课时)》的四个课例,阅读后使人受益匪浅.四个课例在落实新课标理念方面都做得很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较好地体现,既关注了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与交流,也关注了情境创设应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问题.四个课例的设计总体上是较为成功的,对一线教师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下面笔者将从数学交流的视角谈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1 请"从众式"交流远离课堂我们倡导数学交流形式的多样化,因为它可以改善数学  相似文献   

6.
课例一:上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围坐在一起.课的内容是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课.上课了,教师要求几位同学到讲台上,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小结.交流完后,教师又要求同组学生之间交流自己小结的方法和经验.这时可以听见只有几个小组内有学生在说话,但是声音很小.5分钟后,教师宣布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7.
王洁 《江西教育》2005,(18):8-9
什么是课例?我们应该怎样来做课例研究呢?这里跟大家讲述一个我所见到的一个课例的“诞生”过程。一、开始:面对—个共同的教学问题为什么要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我们教研组决定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展开研究。沈老师的一堂公开课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开始。沈老师授课的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和退位)”。课堂交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但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实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是教师们必须面对的共同的教学问题。以课例的形式将教学中大家共同面对的教学问题呈现出来,是教师做…  相似文献   

8.
<正>我应一所学校邀请,参加了他们的一次教学研讨活动,研讨主题为"先学后教",下面是该校教师上的一节课。80分钟的"先学后教"1.讨论导学单中的预习内容。教师先让学生拿出前一日所发的导学单,分小组对导学单的预习内容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交流。2.导学单的汇报。教师先后请三个小组的学生汇报交流,并进行了指导和总结。3.当堂训练。4.课堂小结。反思:听完这节课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节"先学后教"的课,教师想带给学生什么?毫无疑问,"先学后教"  相似文献   

9.
一、培养质疑精神让学生“乐问”1.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想问”。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疑,在活跃、开放的教学氛围中产生“想问”的意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2.积极评价质疑,让学生“敢问”。学生的质疑一般可分为三类:A.与课文关系密切的,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教师要着重对提问的学生加以鼓励,可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作为学习的重点;B.不在关键处,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相互解答;C.与课文内容无关的问题,教师可婉转地告知学生,因为与课上内容无关,在课下帮…  相似文献   

10.
钱鑫 《中学教学参考》2014,(13):124-124
<正>近年来,笔者一直坚持在地理课堂中采用自主互助教学法:1.自主探究学习。老师课前制订导学案,学生依据教师的导学案开展自主学习,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划出来,在小组互助学习中向其他同学请教。2.小组内部互助合作。小组成员将自主学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讨论,同时将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3.班级互助讨论。对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采用互动交流的方式,寻求帮助。4.教师点拨归纳,课  相似文献   

11.
【同题课例展示】一、欣赏歌曲《再别康桥》,引出课题1.要求学生随着歌曲一起吟唱。2.了解作者(由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介绍作者,教师展示徐志摩的相关图片及文字)。二、朗读、赏析、改写课文1.听朗诵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并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一节)。2.教师讲述诗歌欣赏的方法。课件展示:情感情乃诗之胚景物景乃诗之媒板书:景物+情感=意象3.组织学生讨论,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节,教师及时评价(特别是对诗中“招摇”、“金柳”、“新娘”、“悄悄”等关键词进行探讨)。4.改写课文,学生交流。(1)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节改成情境性描…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而课堂讨论是合作、交流的主要形式。它具有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兴趣高涨等优点,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因此,它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所采用。但是在有些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公开课、汇报课、演示课上,虽然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了讨论环节,但由于课堂容量太大、教师钻研不够深入以及应变能力较差等因素,结果使讨论流于形式,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组织好讨论,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科学合理地安排讨论小组。要在课堂…  相似文献   

13.
一、四点感悟1.关于“情境的创设”《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于是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情境的创设”,不管是计算课、概念课、应用题课还是实践活动课,都有一个“情境的创设”。上课一开始往往呈现这样一种教学流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学习新课……为此,不少教师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地去创设一个“情境”,当然,一个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地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  相似文献   

14.
课型: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一二句话说说春天的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2.能较清楚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画,说话大方有礼。 3.注意倾听别人的话,能大方地进行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CAI课件 学生:1.画一幅春天的圆。 2.收集有关春天的词句。  相似文献   

15.
导学案的制订应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下面笔者以《古诗词三首》一课为例,谈谈怎样灵活使用导学案,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这节课的主题是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要引导学生挖掘蕴含在诗词中的意境、思想和情怀。《独坐敬亭山》原导学的主要流程如下:1.流利朗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2.交流: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相似文献   

16.
<正>课例: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教学重点:探索类比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教学难点:观察合作,讨论交流,逻辑应用新知,总结解题策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副三角板、航标单等.一、活动背景数学课堂是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一直以来教师们兢兢业业地研究教与学,把研究成果融入课堂,为的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能不能变得更主动,知识的传递能不能更和谐,学生能不能学得更快乐,针对这些问题,笔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在某校听了一节关于"平面向量数量积中的最值问题"的公开课.授课教师和学生在讨论某一问题时,出现了"让学生和观课老师都有疑惑"的情况.结合上课片段,以及课后的研讨,形成以下思考与同行们交流分享.1问题提出问题如图1,已知△ABC是边长为2的  相似文献   

18.
《“一元二次方程”课例 1》 ,用的教法可以说比较先进 ,既注意了让学生愉快地去学 ,又注意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且练习得也比较多 ,师生、生生交流也不少 ,可以说这节课的教法确有许多可取之处 .但是 ,最后学生的反映“只看课本 ,没有多少问题 ,经过老师提问题、指导、点拨 ,又觉得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这句话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说明了这节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那么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这与这节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无关系 .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提出来与大家共同磋商 .一、教师语言功底…  相似文献   

19.
贵刊第9期刊登的四位老师关于"一次函数的图象(1课时)"的教学课例,为我们展示了四堂生动的教学场景.四个课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可谓异彩纷呈.笔者读完之后,受益匪浅.四课例共同之处在于:(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识生成的过程;(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4)采用学生自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在自评反思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一”设计理念: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课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营造交际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动口说,给每个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口语交际的培养应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教学要求:1.感受秋天的美丽、迷人,真诚赞美秋天。2.通过讨论交流,自行设计出组织秋游的方案。3.愿意在宽松的氛围中主动表达、主动交流,并在交流中进一步培养口头表达、合作学习等能力。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宽口语交际的交际面。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