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邮博览》2010,(2):3-3
《集邮博览》诚邀广大作者赐稿。要求如下:1.来稿文字简练,图文并茂,一般字数在千字内(部分稿件除外)。2.作者向本刊发送稿件之日起30日内(以邮戳或发送电子版文稿日期为准)未收到本刊通知决定采用者,作者可另行处理,本刊与作者另有约定者除外。  相似文献   

2.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12):4-4
新邮不新每当我拿到《集邮博览》,看到"新邮前沿",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不舒服,因为它来的太迟,已经起不到新邮预告的作用了,还白白浪费了版面。作为一个集邮爱好者,制作极限片或首日封等,都急切地想尽早知道新邮的发行情况,如发行  相似文献   

3.
张本 《集邮博览》2012,(1):53-53
看到贵刊刊登的《我与博览的故事》征稿启事,我的心又激动起来,我与贵刊情缘27年,件件事情在心中涌动,回忆起了许多过去的事,不爱动笔的我以实情匆匆写下一稿。  相似文献   

4.
5.
赫建 《集邮博览》2012,(7):34-35
我与《集邮博览》的第一次接触始于1988年。当时我出差进京,空闲时去坐落在南礼士路的北京市邮票公司营业部。《集邮博览》编辑部就在营业厅的楼上,我带去了几枚自制的极限明信片。特去拜访。  相似文献   

6.
刘大有 《集邮博览》2008,(12):81-88
~~《集邮博览》2008年总索引@刘大有~~  相似文献   

7.
向茂 《集邮博览》2012,(7):38-38
寻寻觅觅,邮集。风风雨雨,切切。相伴前行。人生路上,有一路欢歌笑语,有一程悲欢离合。天下宴席,聚散总相随。相伴前行。有爱恋,有喜乐,有博览,有万家灯火,有枕边书,有一杯热茶,有快慰情理。龙飞凤舞,莺歌燕舞,冬雨春风,红了芭蕉,绿了杨柳。一年又一年,升起的太阳照耀着黎明,落下的月亮驱走了黑暗。迎来这即将万紫千红又一村。这又一村,如美酒滋润心田。这又一村如瀑布洗濯心灵。它就是我的心灵驿站,是我劳累奔波下的港湾,让我修身养性的牧场。  相似文献   

8.
在我收藏的两百多本《集邮博览》杂志里,有一本封面盖有两个邮戳,内页已经泛黄(如图)。这本被我珍藏了二十多年的《集邮博览》杂志。看似普通却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每当看到它,我便想起我与它的故事。初中时,我在一个同学的影响下开始集邮。从开始的收集信销票,到后来收集成套新邮票。邮票收集多了,感觉到集邮知识的不足,于是开始购买集邮类杂志阅读。  相似文献   

9.
徐纲 《集邮博览》2003,(6):11-11
笔者在新加坡工作了6年,工作之余集邮,也喜欢阅读集邮刊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国外见到了《集邮博览》,真是他乡遇故知。新加坡是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也是亚洲著名的贸易金融中心。由于多年的英文教育,新加坡人的中文水平并不高,年轻一代的华人阅读中文  相似文献   

10.
《集邮博览》创刊于1982年,原名《北京集邮》,当时是北京市集邮协会的一本会刊。1987年更名为《集邮博览》。不知何故,2006年突然宣布休刊。所幸2007年8月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而复刊,广大读者由忧变喜。这一变化,使《集邮博览》从省级上升为国家级的一本期刊,从此为《集邮博览》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我和《集邮博览》相识已有30个年头了。伴随她同行,见证了她从单色到套色,从铅印到胶印,一直到全彩,从“丑鸭”到“凤凰”的变迁。第一次见到《北京集邮》是1982年10月,是北京一位邮友寄给我的。这本由北京市集邮协会主办的《北京集邮》创刊号,虽然只有32页,但设置了“邮票百科”、“邮风与邮德”、“邮学研究”、“世界邮坛”等栏目,文章精彩且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于一体,让我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2.
正《集邮博览》月刊全彩100页定价10元,全年120元邮发代号:2-230寻邮:邮政、邮史、邮人、邮集、邮票、邮市……赏邮藏大观。找乐:栏目互动、特色增刊、邮品赠礼、会员欢聚……开心邮乐。实惠:物美价廉,让利读者。方便:微博、微信、QQ群随时随地;邮局、刊社、电话、网上订阅……随愿随心。您可通过以下方式随时订阅: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我一直是一个集邮爱好者,但是我的集邮却开始于猴票丢失的时候。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刚工作,一天一位朋友到单位带来了他买的猴邮票,并将其中一个四方连直接送给了我,当时我不集邮,也不懂集邮,所以没当一回事,后来在写信的时候因为嫌这个邮票麻烦就用掉了。  相似文献   

14.
我是《集邮博览》20多年的读者,也是小小的笔耕者,对她可以说是情有独钟,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作为读音,曾经因她的停刊而扼腕叹息,也曾因她的复刊而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更因没有看到复刊第一期而多次向邮友打听,并在网上搜索……最后总算圆了梦——在深圳特区一家邮社上邮购得《集邮博览》复刊号珍藏版(总第225期),接着又获复刊个性化邮票珍藏版。  相似文献   

15.
曹风增 《上海集邮》2004,(10):36-37
《极限集邮研究》(3框48片)是我组编的集邮文章剪贴形式的展品,获得“无锡文献展”二等奖,这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多年来从事极限集邮宣传、写作、研究的肯定! 我的集邮写作,从1987年发表第一篇邮文起,至今正好18年。我的集邮一无家传,二无馈赠,三无整批购进,因此在初期就确定了只收集极限片、风景邮戳、集邮书刊这几个目标。因风景邮戳太多太滥,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就放弃了,而极限片和集邮书刊至今我仍  相似文献   

16.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集邮博览》伴随我已经30年了。回顾与她相处的往事,心绪难平,感慨良多,脑海里存储着不少温馨而难忘的记忆。20世纪50年代末,在我读初中的时候。首先结识了《集邮》杂志。可以说,《集邮》是我集邮道路上最早的启蒙先生。1982年7月《北京集邮》创刊了。  相似文献   

17.
《集邮博览》2009,(5):79-79
本刊2009年第一期向读者发出了"征询读者意见表"。在很短的时间,编辑部就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除西藏、青海外)读者的反馈意见。这些热心的读者认真填写自己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编辑部在所有"意见表"中选取了300份有代表性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由此比较准确地掌握了读者对杂志的认识、需求以及希望和建议。在整理读者意见同时,我们也  相似文献   

18.
三十而立气宇轩,岁月无悔艳阳天。 图精励志风华茂,只为傲立万重山。 我伴博览三十年,暖春寒冬记心田。 友朋今朝喜相聚,瞻望未来笑开颜。  相似文献   

19.
1984年的一天,我在113书摊上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北京集邮》,虽然只有32页,但我却被它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于是从1985年起,我开始订阅《北京集邮》,并想办法收齐了1983至1984年的几期杂志。但1982年的创刊号一直没有找到。1987年杂志改名《集邮博览》,视野更加开阔,内容更加丰富,融知识性、学术性、资料性、趣味性于一体,简直令人爱不释手。二十多年来,《集邮博览》伴随着我的集邮历程一路走来。谁知到了2006年底,杂志突然停刊,我怅然若失。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集邮博览》创刊30年,而我与她相识仅仅是第5个年头,真是相见恨晚,似乎还感到一些小小的遗憾。 这几年来,每当投递员给我送来《集邮博览》,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这还得从5年前的一件事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