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努力尝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学习生活中必需的数学,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幼儿的数学知识是在熟悉的、具体的事物的基础上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它伴随着直观、生成和应用。学习它们不仅仅是为了理解它们,更是为了应用它们解决什么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数学知识的增加,数学学习更多地侧重于逻辑和系统,数学也就变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难以理解和直接作用于实际生活。用一定的数学直觉结合不完全数学归纳法处理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相信它的合理性和存在性,以便于更放心地应用,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所以教材中安排的"解决问题"内容可以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实验课的作用与开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并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合适的课程模式,才能发挥该课程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是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学习中蕴含着应用,应用中渗透着学习,学习和应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数学源于生活,又须回归生活,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都要走进生活,融入生活,自然地与生活建立"链接",才能事半功倍,学到真正有用、有价值的数学,最终形成数学素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应注重发展学生的10个核心素养,其中特别指出数学课程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目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普遍的学、用脱节现象,学无所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数学教学关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思考问题,促成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在积极应用探究式的教学策略,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高中数学知识往往难度较大,学生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培养,这并不符合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为了满足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需求,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在数学学习课堂上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利用探究式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启发数学学习思维,有效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并深入探究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数学实验引入高职数学的问题驱动式教学,并以实际问题为各教学情境的载体,把数学理论知识的典型应用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用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作为广义的学习任务,形成课程内容或任务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且通过计算机和数学软件包的应用,促进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结合,使学生摆脱了繁重乏味的数学演算和数值计算,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去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形成良好学习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求教师更新观念,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深入钻研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和创造性地加工设计,使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突出数学的应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学生有了应用的需要,才能形成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其良好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0.
薛博 《内蒙古教育》2012,(18):43-44,5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社会,应用于社会。而写数学日记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求教师更新观念,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深入钻研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和创造性地加工设计,使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突出数学的应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学生有了应用的需要,才能形成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其良好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问题中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小学数学应重视生活化的探索,即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用问题解决学习的方式,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体现数学,用“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产生数学?生活“需要“;为什么开设数学课?生活“有用“,即学习就是为了应用.《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文化.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学——知识“,而缺乏“习——应用“的过程,使教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用数学的应用价值调动学习兴趣,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用数学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有很多困惑,学习数学有没有规律?一会学函数,一会学几何,到底学习数学有什么用?数学习题中,常常是有用的条件不直接给,而总是拐弯摸角隐藏起来,不是老师有意刁难学生,就是在玩数学游戏。形成学习数学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升学。面对学生的种种疑惑,近年来,众多教师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而且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明确指出了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在数学学习中应该让学生“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所谓体验和理解,就是在数学学习中理解为什么学习数学,学习和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并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悟到数学的价值、数学的思想和文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数学这门学科越来越有着更广泛、更深刻的应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应用数学教学已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理所当然。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能够把课堂上的数学知识运用自如,才能真正算是学好了数学。那种认为“考得好就是学得好”的观点是不全对的,一位数学家说过:“即使你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你只不过是把别人已经做过的题目再做一遍而已,学习贵在创造。”数学的应用,需要一种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只会做考试中的题目,往往不够。请看香港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数学日记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东方考试文化传统的影响,一方面脱离实际,学生应用能力低下,另一方面忽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热情和追求,把数学学习简单地理解为解题,学习数学仅仅为了升学,缺乏社会理想。其实,数学的应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文化层面,数学自产生之日  相似文献   

19.
对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而言,数学是枯燥的、抽象的、难学的,为了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缓解他们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通过开发校本课程《生活中的数学》,将数学生活化,引导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让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成就感。并通过在线学习、数学专题讲座、数学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掌握丰富的数学文化,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人文素养、思政素养和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20.
目前初中学生总觉得学习数学就是用来应试的,纯粹是理论性的知识,没有实用价值,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学、甚至弃学现象。数学应用意识肤浅,实践能力较差。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