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双峰驼是当前世界上仅存的真驼属野生种,目前,其仅残存于我国和蒙古国西部,共有四个分布区。巴音郭椤蒙古自治州有三个野双峰驼分布区,种群数量在360-430峰,保护好巴音郭椤蒙古自治州三个分布区的双峰驼对该物种的保留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舞蹈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蒙古族文化也造就了蒙古族舞蹈独特的个性特点。本文从草原文化与蒙古族舞蹈、宗教与蒙古舞蹈、蒙古族舞蹈的地区差异三个方面分析了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舞蹈之间的关系,总结了蒙古族舞蹈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一、通过欣赏《蒙古人》,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民歌的演唱特点及风格。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文化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史,在蒙古高原这块古老、广袤的土地上萌芽、成长、繁衍、承传,世世代代哺育着蒙古族人民。  相似文献   

5.
论蒙古族牧业家庭教育特点宝玉柱在蒙古族社会经济结构中,牧业占有重要地位,农业进入蒙古族地区,几乎是近代的事情。内蒙古的腹地和西部、新疆、青海的蒙古族地区以及蒙古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牧业仍占主导地位。蒙古族的牧业经济在革命后虽然经历了所有制的变更、品种改...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蒙古舞的审美特征:动作之美、气质之美、韵味之美三个部分进行分析;对蒙古舞审美特征形成的原因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性格、心理三个方面来分析。同时,还从历史的角度、实践、书籍中查找分析蒙古族舞蹈的特征,让人们通过这些对蒙古舞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城区蒙古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的思路、过程和初步实验结果表明:任务驱动和协作学习构成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在内蒙古城区蒙古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历史人口初探(17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古族人口在清朝初期约217万,较明末稍有回升。但由于清朝统治者长期实行削弱蒙古族力量的政策,1840年后我国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致使蒙古族人口出现持续下降趋势,清末降至172万。民国时期因外蒙古独立,我国蒙古族人口减少54万以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蒙古族人口为131.6万。民国时期蒙古族人口虽略有增长,但各地并不平衡,有的地区主要是农区、半农半牧区增长幅度较大,有的地区主要是牧区则下降甚多  相似文献   

9.
全面贯彻民族政策,积极发展民族教育内蒙古喀喇沁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地区,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的方针,旗教育局设办了一大批蒙古族或蒙汉合校的小学、初中、高中,在发展民族教育上取得了可喜成绩。他们的做法是①专有一名蒙古族局长主...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18,(1):36-42
察哈尔蒙古服饰是随着蒙古族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在保留其基本形制、穿着风格的同时,吸纳其他民族的服饰风格而形成演变的。本文以察哈尔蒙古族服饰为研究对象,依据察哈尔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资料,结合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地区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的现状,阐述了蒙元以来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的变迁以及其体现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蒙族中学英语教师素质现状调查”研究课题,选取15所开设英语实验课的蒙古族中学进行调查研究。其中自治区级蒙古族英语实验校3所,盟(市)级蒙古族中学5所,旗(县)级蒙古族中学7所。开展英语教学实验最早的是1993年,最晚的是1997年。接受问卷调查的蒙古族中学英语教师54人。其中蒙古族67.9%,汉族26.4%,达斡尔族、朝鲜族、蒙古国教师各占1.9%。授课:62.9%用蒙古语,37.1%用汉语。综合分析被调查的蒙古族中学英语教师基本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结合英语教学内容,合理科学有效地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2.
贡桑诺尔布是近代著名蒙古族政治活动家,他率先在蒙古地区实施“革新”,并利用日本的先进科学文化及人才,创办了蒙古族第一所近代女子学校和军事学校,派出蒙古族第一代留日学生,为发展蒙古族文化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文化是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内蒙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保护和利用蒙古族体育文化的相关策略,为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与政策制度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资源的保证;与民族博物馆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手段;与民族乡镇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土壤;与民族节庆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 年级:初中二年级 一、前端分析: 1、教材分析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歌曲。抒发了蒙古族人民对美丽的草原和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这首歌曲采用了五声宫调式,具有蒙古族牧歌的风格。悠扬起伏的旋律把人们带入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之中,使人们感受到了蒙古草原绿色、热情的美。该歌曲的曲式结构为单二部曲式。A段为前六个乐句,B段是副歌部分。  相似文献   

15.
新疆蒙古族民间谚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以新疆蒙古族民间谚语为着眼点,探讨其在社会转型期的现状,梳理新疆蒙古族民间谚语的唯物主义内涵,进而揭示民间谚语在现代蒙古族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蒙古族文化发展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文化研究是中国蒙古学的新兴学科领域。我国的蒙古文化研究比蒙古语言、文学、历史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十多年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目前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7.
尚义县五台蒙古营是河北省的蒙古语言文化孤岛。当地主要使用蒙古语,蒙汉双语人占95.1%;22.8%的蒙古族会蒙古文,其中75%是从内蒙古嫁到本村的女性;27.3%的小学生在内蒙古的蒙古语学校就读。村民对普通话的社会地位评价最高,对蒙古语的实用功能评价最高。蒙古语保留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聚居、与内蒙古蒙古族通婚、部分在读学生接受蒙古语文教育、村民对传承蒙古语言文化持积极态度。蒙古语仍会作为当地主要交际语,并发挥传承蒙古族文化的功能。随着外出打工人数的不断增加,青少年虽能用蒙古语交流,但与中老年产生了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学生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应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部分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根据蒙古族的特点,将合作学习应用于蒙古族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旨在探讨在蒙古族学生英语教学中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科尔沁蒙古族服饰是科尔沁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科尔沁文化的重要途径。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原生态人文环境的消失,科尔沁蒙古族服饰面临消亡的危机。本文介绍科尔沁蒙古族服饰的特征及现状、保护的价值,最后提出科尔沁蒙古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构成生态语言系统,生态语言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兴蒙乡卡卓语作为蒙古族人民的交际工具,是蒙古族人民在750余年的发展变迁过程中的历史产物,其产生、形成、发展见证了兴蒙乡的发展历程,在传承和发展兴蒙蒙古族文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维护语言文化的生态平衡系统就是要尊重历史的选择,尊重语言的自然地位并积极学习主流文化、主流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