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工业控制单元装置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国家工业控制单元装置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依托单位是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五院502所。经国家科委批准,“中心”已正式组建。“中心”主任由工业控制知名专家魏庆福研究员担任。...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ARISA服装CAD系统发展和特色北京信息与控制研究所,即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710所是航天工业总公司直属研究所,是总公司系统工程研究中心、CAD/CAM软件开发与培训中心和信息中心,成立于1982年5月。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教授担任第一...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航天金穗高技术有限公司自1994年6月组建以来,代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承担国家金税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的研制与推广任务。几年来我们深切体会到税务系统信息...  相似文献   

4.
魏敬 《陕西档案》2007,(4):29-30
航天档案是中国航天科学技术活动领域中形成的,它记载了航天科技工业各单位在研究、设计、研制、试验和鉴定工作中产生的科技文件,反映航天科研和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军转民的成功典范——北京航天智控工程公司改革十年成功之路本刊记者郎靖北京航天智控工程公司隶属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由原航天部智控所改组而成的。作为一个伴随中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高科技企业,“智控公司”的成长历程不愧是中国航天科技转为民用...  相似文献   

6.
《四院报提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四研究院主办的一份内部报纸.创办于1987年。Ic年来,《四院报》坚持“做领导参谋,做职工朋友”,始终将两个文明建设作为宣传主线,传达院大政方针,反映广大职工心声,针吸丑恶,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受到院领导的肯定和广大职工的喜爱,成为四院两个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为企业改革鸣锣开道。IO年来,《四院报》坚持紧紧围绕院重大改革宣传报道,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如1993年院首次在全院范围内通过公开答辩竞争招聘一批年轻处级领导走上岗位,院报不仅给以及时报道配发评论员文章…  相似文献   

7.
服务国防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北京计算机应用和仿真技术研究所简介北京计算机应用和仿真技术研究所隶属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是技、工、贸一体化的高科技研究所。该所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工程、软件工程、仿真工程、信息管理工程、计算机通讯与网络工程、计算机集成...  相似文献   

8.
2004年5月20目前后,艳阳高照的中国首都北京,来了一位持殊的俄罗斯女客人。她就是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她对中国航天有着浓厚的兴趣,参观了中国科技馆的航天展览和其它一些与航天相关的地方,希望加强俄罗斯与中国在航天方面的合作,并希望中国早日飞出第一名女航天员。  相似文献   

9.
《全国新书目》2008,(22):2-2
为了进行一次全民性的有关"太空出舱活动"航天科普知识的传播和推广,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好地关注中国航天、了解中国航天、热爱中国航天,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联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精心打造了《漫步太空》这套有关太空出舱(太空行走)的基础性科普丛书。这套丛书既是一套有关航天知识的系统科普教育丛书  相似文献   

10.
2017年4月24日,“筑梦太空”——航天文物展开幕式暨庆祝“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在我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筑梦太空——“掌中苍穹“雕塑入藏和航天文物展开幕式”为主线,同时启动“中国空间站青少年科学实验计划”航天科普系列活动,并与北京、文昌、厦门等地庆祝“中国航天日”活动现场进行了视频连线。  相似文献   

11.
《导弹概论》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中国航天初创时期,亲笔撰写的中国航天第一部教科书,该书于2006年10月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当95岁高龄的钱老看到样书后,为该书首发式亲笔签名,出版社已将钱老签名样书捐赠给国家博物馆珍藏。一、《导弹概论》写作的历史背景50年前,新中国刚刚诞生,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实力十分有限。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和核威胁,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垄断和全面封锁,保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自己的导弹武器,发展独立自主的航天科技工业。著名科学…  相似文献   

12.
贾玉涛  方华 《新闻三昧》2008,(10):34-34
8月28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举行新闻中心成立揭牌仪式.标志着院新闻宣传工作伴随着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的步伐.步人了一个新的阶段。李洪院长和梁小虹书记共同为新闻中心揭牌。院发展规划部部长宣读院新闻中心成立文件.人力资源部部长宣读院新闻中心领导聘任文件.于建民被聘任为院新闻中心主任。于建民主任在发言中回顾了《航天长征》和长征电视中心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孙立华 《航空档案》2005,(10):74-76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在2003年10月乘神舟5号飞船进入太空,从而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飞天梦。至今,全球已有600多人,900多人次进入太空。由此不难看出,21世纪初将掀起载入航天的热潮,航天员正成为一种新兴的职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报道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火箭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太空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开创了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历史性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从总体上看,中国航天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有10~15年左右的差距,而在载人航天上,中国还有更多的技术需要掌握  相似文献   

16.
自人类开展载人航天以来,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有能力太空行走。"神七"成功发射,中国第三个实现了太空行走,意义重大。这一次,中国人真正征服了太空,中国航天国家权威机构才终于打破从不发行航天金条的惯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事业在新老更替、发展转型等过程中正面临着“失忆”威胁.航天档案部门作为核心历史记录的保管者,应肩负航天记忆建构、维系和传承的使命.启动航天记忆专项工程,收集和编研航天型号任务、重大项目、重大经营决策、名人名家、传统特色活动及组织沿革、建筑、基地等方面的文件、照片、录像、实物、手稿等,打造“立体”航天记忆,加强航天记忆资源开发,增加航天人归属感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航天科技,以其国防尖端性和其蕴涵的国家利益因素而备受关注。所以,无论是卫星发射还是飞船发射报道,都燃起了广大受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但是,航天科技究竟给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少现实变化,以及中国航天在提升综合国力、在世界航天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等报道,却显得较少而零散,使受众难以形成系统而深刻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4年前,中国航天总公司及下属6家单位共同组建了北京航天金卡电子工程公司,从事计算机网络建设、大型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开发及系统集成,以及IC卡的研究、制造、开发应用。1995年该公司设计出我国第一张IC卡,从而赢得“中华第一卡”的美誉。几年来,公司自主开...  相似文献   

20.
航天文化是反映人类探索自然的精神体现,它使人们对航天事业产生认同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发挥巨大的优势。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切入,通过航天文化模因的生成逻辑及其多维呈现、传播创新等,分析“天宫课堂”这一航天主题品牌活动如何将中国航天文化嵌入广大青少年的记忆中,以实现航天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