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论对"备课"的关注,是将备课视为教师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也看作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更认为是教师一项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在备课实现的形式上,传统教学论的研究更多地是指向教师个人独立的备课,亦即个人备课。这种"备课"活动是教师个体独自完成,备课的时  相似文献   

2.
施玉明 《林区教学》2009,(11):27-28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敷衍了事,或人言亦言,甚至有个别人不备课。从备课的目的、常见的备课类型、备课的基本内容等方面作深入阐述,以引起大家对备课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初中历史教学的“二度备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有效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二度备课是指在第一次备课的基础上,再次、多次备课。初中历史教师任教的班级多,二度备课尤为重要,它是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引领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笔者以人  相似文献   

4.
备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教学能力所作的一切准备工作,是教学工作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备课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折射出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呈现出了教师对教学理想的追求,并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现以高中历史学科为例,从备课的四个环节分析"备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基础,备课的过程是教师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确立目标、选择教法、对课堂进行预设的过程。有没有备课是课堂教学质量优劣的决定因素。而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因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由同年级同学科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集体备课可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教学上的失误与缺陷,有利于集思广益,资源共享,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6.
电子备课又称数学化备课。是指采用计算机网络工具对教学素材进行采集、加工,对电子教案进行设计、制作的一种备课方式。本人探索和实验电子备课已经三年有余.在感受到“电子备课”这一改革创新举措给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风暴式改变的同时.也发现如果处理不好电子备课中的几个问题,电子备课也会流于形式,出现重技术而轻学生的不良隐患。以下是本人在电子备课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想法,希望与同行们共同商榷,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集体备课在各地备受青睐,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如何正确认识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已摆在我们每位教师的面前。通过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学习及教学工作经验,笔者对集体备课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集体备课的好处1.教师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教学高效化。以往,教师备课时各自备各自的课,有时会出现理解的错误和思路狭窄,而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可以引发所有备课者思想和智慧的碰撞,优化教学  相似文献   

8.
中学的政治课教学,应巧妙的设计教学过程,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改改变的不仅是教学理念,而是对教师的改变,最后体现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改变。一、备课改变教改前———备课备教学大纲、教材、学生、教法,教改后———备课备新课标,教材,学生、教  相似文献   

9.
颜京文 《生活教育》2014,(8):98+7-98,7
正一、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的策划工作。备课有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之分。前者是教同一科目的教师在一起共同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或介绍本学科的新的信息和知识。后者是个人的钻研。集体备课必须建立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我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抓课前备课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0.
传统备课与教学设计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观念的变革和现代教学媒体的广泛应用,教师的备课开始由传统的经验型备课转向现代的科学型教学设计。传统备课与教学设计的教学目的性、计划性、一般程序都相同,但二者教学活动的中心、系统性、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要素的表现均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集体备课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学行为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实效性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源起:对集体备课的真正目的和意义的思考传统观念一直认为,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是促成有效教学的保证。生成教学过程观告诉我们:有备无患的课堂已经不再可能。因此,备课真正目的不只是以一个教学设计及教案文本为课堂教学作准备,集体备课(以下简称集备)也不是把课前备课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一线教师的教育行为都发生巨大的变革。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课程,也将从过去的“耗时多、效率低”的批判声中走出,以全新的面目呈现于学生的面前。而其中,语文教师对备课环节的认识和行为的改革是高效实施语文课程的关键。一、传统语文教学的备课缺失在语文教学岗位上工作过的老师,都会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备课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备课大致分为“备教学目标———备教学重点、难点———备教学环节流程(包括作者简介、文章段落大意、作业布置等)———备教学方法”等步骤,这样的备课是在“教学过程完整、教学环节清晰、…  相似文献   

14.
邹见芳 《中国教师》2010,(13):34-35
<正>课堂教学质量源于教师的备课质量,提高教学素质首先要提高备课素质,掌握和运用备课教学艺术。备课过程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准备过程,能够优化教学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2015,(9):103-109
智慧化教学环境的快速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备课模式和备课工具的支撑,然而当前网络备课系统存在教案机械电子化、备课脱离教学过程等问题,严重降低了数字化教学的效率及其常态化进程。一体化设计思想主张"承前启后:整体应用一体化"、"时间线与教学活动一体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一体化"。基于该思想,文章设计了网络备课系统及其应用流程,支持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以及教案的发布与应用,实现了备课与教学的无缝融合,对促进数字化教学常态化、提高数字化教学效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冯祥国 《教师》2011,(32):121-121
一、源起:对集体备课的真正目的和意义的思考传统观念一直认为,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是促成有效教学的保证。生成教学过程观告诉我们:“有备无患”的课堂已经不再可能。因此,备课真正目的不只是以一个教学设计及教案文本为课堂教学作准备,集体备课(以下简称集备)也不是把课前备课作简单的任务分解。以研促教,研中悟教应成为备课活动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7.
这篇论文主要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总结,对集体备课的作用、内容及可行性进行探讨。集体备课是实现教师交互式教学及进行教法研讨的一种新型备课模式。集众人睿智,取长补短可令集体的工作锦上添花,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备课的过程是不断钻研教材、反复构思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一个人的备课代表着一个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可以折射出他的教学理念,呈现出他对教学的智慧和精神。备课也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是教师健康成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的重点是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中的备课又是教学质量的直接反应。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体育课堂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已经成为当前很多教师关心的课题。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其对教学质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备课中的备教材、抓重点、难点、备课反思等方面来阐述备课对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设计和新方法,而且更是一场教学挑战。经过半年的尝试,我觉得做好备课工作在新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备课和传统备课,又有哪些不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