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茶文化绵延数千年,历史悠久。到《红楼梦》成书时期的清朝已经接近成熟完美的地步。古典名著《红楼梦》展示了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书中描述了不少精致茶具。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杨宪益和戴维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有关茶具的翻译效果,让读者在欣赏这些精美茶具的同时,领略我国饮茶的情趣。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其最高准则是目的原则,即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译者的翻译策略往往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译者的意图、文本的类型、语言的功能、文化等外部环境等等。从目的论出发,可以更好地了解译者的翻译策略,通过分析《水浒传》的两个英译本,为译本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运用的目的论对京剧剧本剧本《锁麟囊》的翻译进行了阐述,探讨京剧剧本英文翻译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旨在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评述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目的论将"翻译充分"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以此作为出发点,在翻译纲要的指导下,考察译本的预期功能,译入语受众和译本产生的动机等,从而检验辜氏《论语》英译本是否满足其翻译目的,评价其翻译是否充分,研究的启示在于:该译本是符合其翻译目的,翻译充分的译文,辜氏所运用的各种增补、删除和重排的翻译方法是实现其翻译目的的合理手段;在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今天,译者不但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有深刻和透彻的领悟,而且还应对译入语文化作潜心研究,同时考虑到译本的文本功能,以更适合译入语读者接受和更利于文化传播的方式使得中国的典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传播。  相似文献   

5.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多种不同的英译文。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手段。由于翻译的目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译文文本,文学翻译中一本多译的现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不少学者认为功能主义目的论因过分强调翻译的目的性,因此更适合应用于诸如操作指南、新闻、广告等类型的文本的翻译,从而质疑其对于文学翻译的适用性.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上述说法提出了质疑,并尝试用目的论的三个基本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对当代知名女作家张洁的代表作品《祖母绿》以及戴乃迭的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功能主义目的论对文学翻译及其评价的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欢 《文教资料》2008,(18):21-22
本文从赖斯和弗米尔的目的论看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的翻译,分析林氏翻译的精妙之处,即:不纠集于异化、归化的翻译方法,而是根据目标读者和翻译目的灵活采用.  相似文献   

8.
《阿Q正传》是鲁迅和中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在众多外文译本中,威廉·莱尔的英译本得到的评价较高。翻译目的论自诞生以来,对翻译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此,从翻译目的论角度赏析《阿Q正传》第二章的英译本,分析译者是如何遵守翻译目的论而创作出成功的译本,以期为其他译者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陈曦阳  李娟 《海外英语》2022,(18):11-12
文章通过目的论对《马达加斯加的企鹅》片段进行配音翻译分析,证明以下结论:1)“目的证明手段正当”。以目的语言最终呈现的形式和语义来达到源语言创设的目的,是翻译的最根本性原则;2)从翻译形式转向交际功能和社会环境,达到语篇一致与忠实原则。配音翻译遣词造句与人物个性一致,忠实保证口型同步,声画一致,才能给观众呈现一部“原汁原味”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李琼  危秦亚 《英语广场》2021,(11):36-38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也不断深入,人们可以轻松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影视作品承载着国家文化,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美剧是人们快速了解美国文化生活的方式之一,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剧开始在中国流行,字幕翻译的质量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对美剧《小谢尔顿》中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红楼梦>杨宪益译本及霍克斯译本的部分译文进行对比研究,力图找出两个译本译者采用不同翻译方法的原因.文章以德国的"目的论"为指导,通过对翻译的目的、译者与原作者、译者与译语接受者、译者与发起人之间关系等影响翻译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最后得出结论:杨宪益译本倾向于异化,霍克斯译本倾向于归化;两位译者都尽力本着忠实于原文和忠实于读者的态度,遵从了忠诚原则.同时他们竭力实现其各自的翻译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它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该文基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皇帝内经》的Veith女士和李照国译本进行对比探究,得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被外译的原因以及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两译文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3.
何蕾 《海外英语》2014,(18):123+128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它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该文基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皇帝内经》的Veith女士和李照国译本进行对比探究,得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被外译的原因以及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两译文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4.
《暮光之城》的中文字幕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为了实现电影字幕翻译的预期功能,传达信息和传递感受,该字幕翻译灵活运用了直译、意译、增译等翻译策略,保证了目的语观众通过最小的努力获得最清晰的信息和与源语观众大致相同的感受。本文通过《暮光之城》字幕中文译本,以翻译目的论的目的性原则为主要标准,分析其字幕翻译是否以及如何在译入语文化中实现其目的。  相似文献   

15.
《活着》作为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历史及文化,其英译本由美国汉学家和翻译家白睿文翻译而成。文学作品中隐喻的应用非常广泛,而隐喻的翻译既非常重要,也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活着》的语言朴素,也包含了不少隐喻的用法。文章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用《活着》及其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隐喻翻译的例子,并探讨和总结涉及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京剧字幕的有效翻译是京剧走向世界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文章以目的论为指导,结合戏剧文本的二重性,从译文的可读性、可表演性以及译文中出现的问题三方面对国家大剧院新编京剧《赤壁》的英译字幕(范守义译)进行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7.
韩玲 《海外英语》2011,(6):224-225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派提出的观点,其主要内容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所以翻译要受到目的的制约,应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即遵循译文的目的性原则。该文通过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诗词意象的翻译,阐述了不同的翻译目的会决定不同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并会产生不同的翻译效果。评价一篇译文的优劣在于它是否在译语情境中实现了译文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费密尔(H J. 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翻译的"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译文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或功能,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也不同.翻译不是纯语言的转换活动,它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如何处理文化差异现象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依据"目的法则",林语堂在<浮生六记>的英译本中采用了变译的方法,既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又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特点,达到了两者的满意结合.  相似文献   

20.
李永芳 《文教资料》2013,(23):20-22
目的决定手段。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手段,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对电影《魂断蓝桥》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