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谓“人文性”,即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人性、人情和教养。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主要指在阅读教学的情境中,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剖析,人物性格的展示,情感性语言的感悟,学生获得全面、丰富、完美的人性教育。它包含了对真、善、美的颂扬,也包含了对假、恶、丑的揭露。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何以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的统一”,主要针对过去在“统一上”的模糊认识而提出来的。或者过分强调工具性一面,或者过分强调思想性一面,都是片面的。可见,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是与“工具性”相统一而存在,相融会而贯通。1在人文气息中发现人性之美阅读教学的媒体是语言。尤其是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集中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因为个性化的语言是特定环境中的产物,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张显,是人物感情发展的轨迹。阅读教学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传承文化,传播思维,传播各种文化中美的东西、善的东西,培养学生学会理解与包容,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维生素C的故事》。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远航探险。船队才航行不到一半的路程,十几个船员突然病倒...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阅读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等功能,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阅读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等功能,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的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保持二者统一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人文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教学者认真思考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人文性的构建,要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设定感染学生场景;要呵护学生好奇之心,拓展探究学习空间;要更新学业评价观念,肯定学生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人文性乃阅读教学的灵魂。离开人文性,阅读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  相似文献   

7.
杨明 《平原大学学报》2004,21(4):140-142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教学的重心,阅读教学如何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如何适应人与计算机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素质,给学生“打下精神底子”,这已成为许多语教师十分关切的话题。中围绕着渗透人意识的理论依据和手段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是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阅读的主体,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感受和感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及其传达出来的人文精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以人文精神为指向,注重人文性的开发是高中语文阅读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我们常说的社会性、思想性、情感性等含义。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望,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但传统的语文教学却过多地强调工具性从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结果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肢解课文,繁琐的分析与刻板的训练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失去了兴趣。而不少教师又都走向另一个极端,谈到工具性,便认为是技术主义,于是语文又成为了"人文性"的天下,导致语文教育的目标逐渐被淡化。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语文教学呈现出更多的人文性是时代的要求。因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必要明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内涵,在充分挖掘文本人文性的基础上落实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就是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见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对于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就是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见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对于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的中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往往重工具性而轻人文性,阅读应当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对于语文学科在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文本中的文化因子与人文关怀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结合点,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障。对于这一个主题,我认为有两个原则:一是师生对于课文人文内涵的把握应该把握整体性原则,二是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的中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往往重工具性而轻人文性,阅读应当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对于语文学科在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文本中的文化因子与人文关怀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母语教育的重要形式 ,不仅具有很强的认知、传承和应用功能 ,而且也有铸造灵魂、愉悦身心、升华生命的涵养功能。因此 ,人文价值取向给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必须树立主体观念 ,做到有情阅读。鼓励学生把自己摆进去阅读 ,用自己的经验 (亲历或间接 )、情感、眼光和生活理想去观照课文、渗透作品。人们通常把解读文学作品称作“对话”。按照西方接受美学的观点 ,一切的文本不只是一种历史存在 ,更是一种当代存在。接受美学的始祖之一姚斯说 :“一部文学作品 ,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这种统一是摆在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加强语文阅读中的人文渗透是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试图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探索人文教育的渗透方法,以适应新时期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语文学科性质新的提法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是是教学要针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因此人文性是一种思想观念。但是从实际来看,因为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往往忽略过程和方法的调整,更是很少顾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和形成,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提高。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强化人文性?笔者认为应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个方面入手。要做到有基础、有保障、有措施、有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