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兰修在《桐华阁本西厢记》叙文中所说的“琵琶本” ,是指清《太古传宗琵琶调西厢记曲谱》 ,日本学者久保得二和传田章据此认为另有一种“琵琶本”《西厢记》 ,并将其列为明代刊本 ,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中国的幼儿园掀起了"学习故事"的热潮,以"学习故事"为篇名、关键词搜索文献260余篇,其中英文18篇,另外,还有三本关于学习故事的译著。综合已有文献,从"学习故事"的内涵、现实意义、如何撰写"学习故事"、"学习故事"的叙事性评价实践及其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以求对"学习故事"形成整体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简要阐述学习故事对我国现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二十四孝"故事存在于三个系统中,分别为《二十四孝诗选》系、《孝行录》系和《日记故事》系。《日记故事》成书于元代,明清时期被大量刊印,其"二十四孝"故事成为明万历以后全国最流行的"二十四孝"故事题材,甚至成为后来"二十四孝"故事的通行版本,也对后世以"二十四孝"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一、故事激趣,引出"点(、)"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讲一个故事,请注意听,听后要告诉老师,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师:同学们,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生:这个故事讲了"眼睛"的重要性。师:这位同学听得真仔细,体会得很对。那你们知道,我们汉字中哪个笔画被称为汉字的"眼睛"呢?——对的,是点(、)。  相似文献   

5.
<铸剑>以故事引出复仇之路,以复仇终结了人物形象,又以闹剧颠覆了严肃的复仇故事本身.鲁迅先生对这则故事的再创作,运用了古代的素材、现代的理念.对"铸剑"故事的重写,让"复仇"超出故事意义.死亡之后的复仇,而非复仇之后的死亡,展示的是分裂个体的存活状态.走出复仇之门,返归生命的本真状态,透过故事展现鲁迅先生对人生的深入思索和永久追问.  相似文献   

6.
正本书叙述了一个个真实的教学故事,是"教师的故事",也是"写教师的故事书";是"教师的研究",也是"研究教师的书"。这体现了一种模糊性——它准确地说明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了。本书共有八个故事启示录,每一个启示录中都包含了大量的小故事,并对这些教育故事进行了分析点评,揭示叙述这些教育故事在教师成长中的意义,颇为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9,(3):45-47
"梁祝"故事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包容性与渗透性。"梁祝"故事大约在明朝时期开始在广西大瑶山地区传播。大瑶山瑶族在传播"梁祝"故事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需求对传统的"梁祝"故事进行了创造性的艺术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本。与传统的"梁祝"故事相比较,《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本在文本结构、故事情节、传承观念、人物形象和故事结局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既是"梁祝"故事自身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表征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民族艺术独特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主题对"美满"爱情的追求思路写了什么故事;如何写这个故事的;为什么写这个故事;什么情况下写这个故事的。步骤第一课时聊故事里面的故事一、写了什么师:还有几个月同学们就要进入中学了,我知道,  相似文献   

9.
正一、"故事重构"的定义"故事重构"是作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选择一定的角度对原故事进行重新的构建、组织、比较,实现对原故事进行深入理解分析的一种教学手段。(一)"故事重构"的思路要遵循以下原则1.适时原则小说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故事重构"的时机问题,即在什么时间利用该理论知识,要选取恰当的时机,恰到好处。比如对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故事重构"最好选择在学生对欧亨利式的结局了解后进行。  相似文献   

10.
"故事"是传统叙事文学的核心。施蛰存在小说里对"故事"十分用心经营。作为一个站在现代和传统的交汇点的作家,他把现代和传统都融入到了"故事"里。在《塔的灵应》《黄心大师》《夜叉》《魔道》这四篇故事性很强的小说里,他对古代神佛故事和志怪故事进行了重写,从古代文体资源里写出了现代,从神佛小说里写出了人性,从志怪小说里写出了人心,并在叙事手法上表现出了前卫的姿态。施蛰存没有完全剥落传统的色调,展现出了作为一个"兼容"的海派作家的气质。  相似文献   

11.
笔记、历史笔记与史料笔记,是三个不同的学术概念。“笔记”一词,最早见于南梁;“史料笔记”一词,是在近代以来的历史研究活动中出现的;而“历史笔记”一词,则见于近年一些学者的表述。不过,对这三个概念及内涵一直没有比较一致的认同。所以,对它们的科学厘定,于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笔记的文献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评价问题是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地认识历史、吸取经验教训、发扬民族精神都离不开对历史问题的客观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学术界探讨评价历史问题时往往各抒己见,加之近年来大量出现的历史文学及影视作品,也对青年学生认识历史产生极大影响,愈加凸显历史评价问题的重要。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以历史主义原则为指导,以历史人物、事件或事物对历史进程起推动或阻碍作用为标准,客观地认识历史人物、农民战争以及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等问题,正确评价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革命与改良等问题,以培养学生探讨理论问题的能力,真正担负起历史教育工作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的方南生校点本《酉阳杂俎》是当前较好的本子,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校勘失误,本文特择其中失校、误校、误录之十条,以作商榷。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语法学史上,朱德熙先生的代表作《语法讲义》影响广泛。该书是在美国结构主义语法学影响下,特别是在赵元任先生的语法著作影响下写出的一部现代汉语语法名著。它充分体现了作者进行语法研究的诸多特点,如从功能、结构、意义、句法位置、语音和表达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综合研究,将静态层次分析与动态变换分析结合起来,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详尽描写,并且注意古今对比、中外结合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创造的优秀文化 ,是可以传之百世而不朽的 ,如仁义之德 ,礼让之风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等 ,在社会与家之间 ,都是无物可以代替的原则。而在实际行动中 ,则不免发生形存实亡的质变 ,在《孟子》中 ,这样的实例很容易看到。一、是乃仁术孟子游说齐宣王 ,说了下面一段话 :“君子之于禽兽也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并说“是乃仁术”也。(《梁惠王》上 )仁 ,本来是就人的德性而言 ,孟子以“君子远庖厨”为“仁术” ,无形中已经失去了“仁”的本义。杀死禽兽而食其肉 ,是行动的必然结果 ,而为这种行动…  相似文献   

16.
《巴别塔》是墨西哥导演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尼亚里图2006年执导的新片。本文从"巴别"含有的"变乱/通天"的内在悖论、影片的叙事逻辑以及叙事视点三个方面入手,指出影片中存在的无法弥合的裂隙恰在于,建构一个超越差异、心灵相通、彼此相爱、世界大同的神话在"9.11"之后的现实世界的虚幻性。  相似文献   

17.
校书二札     
近读《艺概注稿》《苏辙集》二书,发现其中字词句间有错讹。鉴于二书具有很高的文献学术价值,故列举其错讹,供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周立波游记作品分为早期游记、战地游记和建国后红色游记,周立波游记观察记叙入微,善于发掘景观文化内涵,语言生动,文风质朴。  相似文献   

19.
盛会莲 《家教指南》2005,(2):101-105
本文以敦煌文书中<礼阿弥陀佛文>的不同版本和<大藏经>No.1980善导<往生礼赞偈一卷>之第三篇偈文为依据,对敦煌文书中的<礼阿弥陀佛文>进行了校勘,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大正藏本"愿往生礼赞偈"和敦煌本"礼阿弥陀佛文"有共同的底本.龙树菩萨撰有"礼阿弥陀佛文"或"愿往生礼赞偈"这样的文章应是可以信从的.文章同时对几件文书的定名提出了质疑和重命名.  相似文献   

20.
汉魏之际思想与文化蜕变尤烈,学术分野甚剧,各方学问得以突破经学框限而独立发展。期间史学之昌、史注之盛,促使学人以己身所学为《汉书》训章释句,曹魏人如淳凭其律学功底,征采大量的律令、律说等内容以注释《汉书》,既广征博引、解制明典,又彰显了引律注史的注释体例与风格。如淳《汉书》注引律注史的意义,已超出文献学上训诂注疏之功用,更为后世研究汉魏典章制度,特若汉魏律说提供了最直接的文献材料,同时也为后人窥视曹魏律章句学的研习与传承提供了视角,实堪称"史之功臣,古之益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