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该文着眼于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研究,从现状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拓寻创新之路径,于创新路径中深切体会中西哲学的本质差异,了解中国本土哲学的真谛,从中得出翻译好中国哲学典籍作品的关键在于以中西哲学之眼观中国哲学典籍之独有特色,将中西哲学差异的整体思维观,置于翻译的全过程之中。翻译中国哲学典籍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思想精髓的重要传播途径,是建立中国哲学话语与概念系统的手段,更是树立、培养文化自信的关键步骤。作为新时代译者,需在深入了解本国文化根基、吸收外来学说的同时,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深入了解中西方哲学及其差异,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播至世界。  相似文献   

2.
壮族文化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含壮族神话传说、宗教文化、始祖文化、歌谣文化等内容,在其不同文化的文本中也包含着一系列的专有名词、文化意象、句子结构形式、修辞方式,充分反映出壮族民族文化的价值信仰、思想与行为方式。基于此,在壮族文化典籍跨文化翻译、对外传播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着壮族典籍不同章节的序歌、语篇内容,搜集与挖掘其中蕴含的专有符号词汇、文化意象,并依据目的语受众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习惯,作出现有文本涵义、文化意义的归化与转换翻译,以此推动壮族典籍的语义交际翻译、跨文化语用传播。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负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它的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因而关于中华文化典籍的外译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典籍外译实践效果,拓宽中华传统文化广泛传播途径,该文以译介学为研究方法,从译介的主体、内容、途径、受众和效果5个方面对中华文化典籍外译的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可知,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中国把自己的文化推介到世界,而译介学为中华文化典籍外译提供了全面科学的理论框架,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成熟,能够助力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远大目标。  相似文献   

4.
罗先丽 《文化学刊》2023,(1):202-205
壮族典籍外译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用顺应论是指话语发出者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根据特定的交际情境、交际对象或交际目的等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典籍翻译有着极强的解释力。本文以语用顺应论为指导,旨在寻求壮族典籍跨文化交际外译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2010年6月9日,以“想象澳大利亚”为主题的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正式开幕。自启动半年来,澳大利亚已经在中国举办多项活动,较为成功地向中国人民展示了澳大利亚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6.
《文化学刊》2011,(2):184-184
李雪涛在《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撰文指出,在当代中国,有很多现象表面来看是中国与西方的问题,实则是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换言之,许多看似地域上的不同,实际是时间上的错位。因此。中国文化的出路在于顺利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乃至”后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未来中国文化的形态,应当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民族性与时代性,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1,(2):106-106
杨莉、伍敏在《湘潮》2010年第11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性所在,是中国人民自我认同的重要标志,是中国提升文化吸引力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构建文化尊严的指导思想,是中国构建正确尊严观的核心。面对现今中国社会文化尊严的缺失和错误尊严观,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最佳文化尊严和正确尊严观的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文化学刊》2011,(4):161-161
周波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诊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新的世纪里,中国文论研究应当如何开创新的局面,从而取得更为丰富的理论成果,是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米兰 《职业圈》2010,(31):15-15
2010年10月,由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世界经济和文化研究中心、欧洲教练拉术学院等存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共同举办“首届国际企业文化高端论坛暨国际企业文化最新学术成果中国发布会”在京召开。会上发布了“‘十二五’加强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并推出组织(企业)文化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陈实 《对外大传播》2011,(10):57-58
放下手边繁碌的工作,离开朝夕相处的领导和同事,离开亲人和祖国……2010年8月20日,我在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学习和研修生活,开始了。在密苏里哥伦比亚这样一个美国中西部州镇,我沉静地学习、生活了4个月,零距离接触了美国和她的人民,感受着一种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和风格各异的首饰文化。 首饰文化是服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首饰,在古代本通指男女头上的饰物。《后汉书·舆服志下》:“后世圣人……见鸟兽有冠角頔胡之制,遂作冠冕缨蕤,以为首饰。”又“秦雄诸侯,乃加其武将首饰为绛衫,以表贵贱。”曹  相似文献   

12.
人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可以入画的。只要画家愿意,一丝风吹草动、一行长空飞雁、一涧高山流水、一沟树木葱浓,凡此种种皆可落托系绾于心,赋其形神意韵于画布之上,艺术之美就感天动地。在中国西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逐步抬升的群山之中,有一条名叫岷江的古老河流在群山中滔滔奔流,它穿过茫茫岁月,终于雕塑了一片富甲一方的肥沃土地——成都平原。岷江的上游是羌族聚居地,这里有座美丽的校园,这就是雪山草地儿女热情向往的名叫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它在全国高校中虽然显得普通、娇小,但不乏艺术和科学的神圣生命与知识的优美,这里的许多教师…  相似文献   

13.
畲族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少数民族,一千多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畲族人不断繁衍、生息,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在服装、发式、头饰等各方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刻上了畲族独特的烙印,当我迈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当即被畲族的美丽震撼了。  相似文献   

14.
高原 《文化交流》2009,(8):70-74
甘肃祁连山下山丹大马营草原上,有一个奇特的大家庭,全家20多口人,来自3个民族,有5个姓氏。他们原本出身极其贫寒,又遭遇接连不断的人生灾难,于是同病相怜,走到一起,并把心中固有的善和深深的爱,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了这个新组合的家庭,写下了一个人间少有的美丽故事。  相似文献   

15.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东弄村的蓝延兰,是位名不见经传的畲族文化传承者,她不但是畲族的编织彩带传人,还是个地道的畲族山歌传播者。  相似文献   

16.
探寻神秘的畲族,将被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所折服.如果说畲族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史书,那象征凤凰图腾美丽的畲族头饰就是其经典的篇章,记载着畲族渊远流长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7.
畲乡莲韵     
张建成 《文化交流》2012,(10):59-6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中华各地,在中华各族,莲荷之韵,绵长悠远. 2012年7月,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的十里莲花长廊,花开壮观,白的、粉的、红的、淡紫的、间色的,单瓣、复瓣、重瓣、重台、千瓣,异彩纷呈,令人惊叹、陶醉. 莲花花开季节为6月至9月,7月怒放.为把畲乡的莲花打造成亮丽的旅游名片,柳城畲族镇组织当地畲乡艺人,编排颇具民族特色的畲乡风情表演节目,每逢周六、周日以十里莲田构筑舞台,进行表演,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赏花品莲和采风、写生、摄影.  相似文献   

18.
畲乡景宁的旅游胜地大涤,在创建4A景区时面貌焕然一新。游客接待中心、游步道、整治后的小溪、小桥流水、农家小院,使得原本就恬淡、空气清新的自然景观,更增添了高山特色的韵味,不愧为具有畲乡风味的避暑胜地。  相似文献   

19.
毛古斯舞是土家族最原始、最古老、最粗犷的一种歌舞。毛古斯舞,土家族语称“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是老公公的意思。它是土家族纪念祖先开拓荒野、捕鱼狩猎等创世业迹的一种古老舞蹈。汉语多称为“毛古斯”或“毛猎舞”。毛古斯舞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主要流行在湘西的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古丈县。每逢过年或节庆时,都要跳这种古老的毛古斯舞。  相似文献   

20.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岷江上游的理县境内,距省会成都150公里。它依山傍水,雄奇壮丽,整个寨子布局严密工整,座座古碉如宝剑直刺蓝天,乃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的民族,人口约20多万,集中分布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理县、茂县、黑水和松藩等地。吉羌人原先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