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学校的思想教育除了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人生观的导向外,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的思想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也不失为德育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民族精神是激发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内在动为一个民族的存在离不开自己的文化,离不开自己的价值观和传统道德。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导引、激励、保持人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是真正的民族之魂。只有充分认识中华民族传统人生观的精华,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民族文化传统的人生观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关心国家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中单民族是有几千年灿烂文化传统的民族,中国素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人类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中华氏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凝聚力所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对开放改革的新形势,根据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要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一、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症美德?“德”指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文化的民族。当今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的许多要求和规范,都可以在我国的传统美德中找到历史渊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精华都是中华民族凝聚力所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校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两史一情”教育的同时,进行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全面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4.
<正> 任何一个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反思”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本位文化和优秀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努力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振兴中华民族的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永葆礼仪之邦的美名,是炎黄子孙的神圣责任。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鲜明的人学、人生学特征,“现世”、“入世”特征的伦理道德型文化。在一脉相承、从未间断的休养生息中,中华民族形成极具特色的习尚礼仪、价值观念和生  相似文献   

5.
弘扬传统美德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张德水,徐素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因此,学校应把弘...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华经典文化越来越得到国人的重视,传统美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只有深深植根于民族经典文化土壤,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发展尽为师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勤俭廉正”为特征的人格品质、以“勇毅力行”为重要规范的道德实践活动。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贯穿于德育工作始终,对树立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合格公民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荣辱观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道德、民族精神、伦理三方面论述了传统荣辱观的意义,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八荣八耻”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也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血脉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她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学习并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德育品质,有利于学生生发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同时也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渐趋深入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未来的世界公民”。2001年7月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明确提出:“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003年4月教育部《普通高…  相似文献   

11.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的提出及其发展 为了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会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中国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1990年,笔者首倡并主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必须广泛深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种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传统美德教育是幼师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德育主要内容之一,有其独自的运行过程和规律。其具体的教育目标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培养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合格的有良好的道德水准的人,以此来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08,(21)
以传统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其内在价值,通过环境建设、社团活动、综合实践与校本课程等途径,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校园文化,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让学生能站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石上,成为有根基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优秀文化道德传统是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当前的世界形势下,加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即传统美德)教育尤其重要,它已成为中小学德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道德、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  相似文献   

15.
李儒文 《课外阅读》2011,(12):332-332
国学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在经济高速发展、拜金主义日益严重的今天,对青少年进行国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传统美德,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敦厚善良的心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国学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强调了国学教育不仅要多读,更要践行,将国学中的理论精髓,内化为行动和气质,从而达到学习国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6.
加强领导是深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关键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桑逢文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的问题,是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问题,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继续发展的保证。因此,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继承和发扬包括传统美德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毛泽...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一词,在英文中被翻译为“harm ony”agree-m ent(offeeling,interest,opinionsetc.):意思是(感情、兴趣、意见等的)和睦、一致,体现了一种整体和谐统一的色彩。长期以来建构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价值理想。由于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是以血缘家族为中心,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使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为一种“农业文化”,这种“农业文化”更为强调整体的利益,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浓厚,人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更容易采取整体主义,致使社会和谐程度比较高。这种文化,也产生了个体愿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8.
韩愈的《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日常教学主要以讲授知识为主,但决不能忘记“传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其中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积累的优秀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支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符合当前“课改”的整体要求,也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于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并加以运用,不仅可以很好的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助于对下一代的教育。乐善好施、乐观豁达、讲究礼貌、孝敬父母是蒙古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个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进程中已经内化为了每一个民族成员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这些传统美德的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的形成;促使幼儿去“自我中心”,发展亲社会行为;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历经五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奠定了文明古国的辉煌.中华民族也因为中华文化的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古到今,一代代华夏子孙传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文化,尤其是国学经典著作,更是影响了无数人.不仅国人学习,外国人也在学;不仅学生学,商人也在学.可见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繁荣的贡献之大,对世界大融合大发展影响之大.作为当代的高中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以及人生的厚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中生即将步入更高的学府进行深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是个人必备,这不仅是新课标对高中语文的要求,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