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题报道的创新,既要求“快”,也要求“深”。“快”是新闻要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新闻能新的必要条件;“深”是专题报道的本质特征,也是专题报道推陈出新的必由之路。“快”中求“新”,“深”中求“新”,专题报道才能高人一筹,形成“集束效应”,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小邪 《新闻世界》2006,(7):53-55
这里的电影都离不开爱情,这里的爱情都在电影中回放,在电影里,我们透视着爱情;在爱情里,我们阅尽了人生。十部经典影片,一场荡气回肠的情爱历程。从“寻找”到“心动”,漫长的“等待”,短暂的“缘份”,是该“珍惜”还是唏嘘?爱是“时间”?是“空间”?是“寂寞”是“责任”?还是“离别”之后的“重逢”?也许“爱”就是“人生”……[编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最容易遇到以下问题:一是“旧闻多”,二是“量过大”,三是“距离远”,四是“不活泼”,五是“形式老”,六是“深度不够”。一些记者大都习惯用总结式的“老模式”,把一些用过的材料“重抄”一遍,很难出新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不让读者把这道家常菜“吃腻”,常报常新呢?我们只  相似文献   

4.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这个定义明确地把它与“新闻评论”和“杂”区分开来。它包括“新闻评论”,或说“新闻评论”是它的“子集”,换言之,“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被动”地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不依傍“眼前”的新闻,而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新  相似文献   

5.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谈病历档案在医疗保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静 《山西档案》2004,(5):45-46
病历档案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是科技档案的一个类别,是现代医院管理信息的主要载体,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依据,可以追溯到悠久的历史源头。病历档案曾称“病例”或“病史”,中医称“诊籍”、“脉案”,后称“医案”,美、英等国称“病案历史”或“医学记录”。1953年我国卫生部予以正式定名称为“病案”。  相似文献   

6.
校对的"察"与"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是校对主体对校样差错“察”与“断”的结合。“断”是“察”的结果,“察”是“断”的前提。“察”就是在校对差错时善于察其源,观其形,识其义,辨其音。  相似文献   

7.
汉语同音字多,未必是好事,电话通知“全部来”,听成“全不来”,满拧。也巧,几天内收到三封信,都有一个词儿:捅娄子,但写法不同。一位文化界的老友写的是:“此间会议,领导又说千重要万重要,不捅楼子最重要”作“楼子”;一位报界编辑写的是:“老总告诫,谁捅漏子,谁负责”作“漏子”;一位期刊编辑写的是:“言论栏目难办,怕捅娄子也”作“娄子”———那么,到底是“楼子”“漏子”,还是“娄子”?便查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倒是都作“娄子”,《中国俗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却作“捅漏子”,并特意加…  相似文献   

8.
寥寥无几 其中的“寥”容易和同音词相混。有写“廖廖”的,有写“了了”的,有写“聊聊”的。“寥寥”读 liá oliá o(疗疗),表示稀少。成语是指很稀少,没有几个。“了了”读 liǎ oliǎ o(燎燎),表示明白,如“不甚了了”。“聊聊”读 liá oliá o(疗疗),表示闲谈。“廖”读 lià o(撂),表姓氏,不能重叠。这几个同音词都不表示稀少,所以都不能和“无几”组合成成语。   两全其美 把这个成语理解成双方面都美好,于是就容易写成“两全齐美”,这是错的。“全”指顾全,“美”是美好,“其”是他们。成语的本意是做一件…  相似文献   

9.
李涛 《新闻传播》2005,(2):33-34
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品种”,好比一道经常要吃的“家常菜”。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最容易遇到以下问题:一是“旧闻多”:二是“量过大”;三是”距离远”:四是“不活泼”;五是“形式老”;六是“深度不够”。一些记者大都习惯用总结式的“老模式”把一些用过的材料“重抄”一遍,很难出新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不让读者把这道家常菜”吃腻”,常报常新呢?  相似文献   

10.
德国希特勒的“纳粹主义”、“纳粹党”,长期被译为“国家社会主义”,“国社党”,那是错误的,容易引起误解和混乱。正确的翻译应当是“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党”。  相似文献   

11.
就信息污染问题研究而言,“五种关系的探讨与研究”是路向,“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研究”是“号角”,“制度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探讨与实现”是“旗帜”,“网络时代的思想与文化建设”是“我们坚守的阵地”,西方两大传统——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合理内核”是我们研究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闪光点”上找光源无情未必真豪杰“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艺是珠”。“闪光”的东西固然光彩夺目,但毕竟不等于“火”,也不都是真正的“光源”。这如同镜子可以闪光,冲亮可以发亮,但它们自身并没有燃烧。所以,抓典型不能不看“闪光点”,又决不能被“闪光点”所迷惑。托尔斯泰曾把诗歌比喻为“在人的灵魂里燃烧局一团火”,并说,“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一个令人感奋、催人奋进的先进典型,不也是“在人的灵魂里燃烧的一团火”吗?那么,这发热发光的“光源”在哪里?赖以燃烧的“能源”何在?常识告诉我们:“热”是“光”的…  相似文献   

13.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09,(17):6-6
王建辉:文化产业的“国有民用”或“民营国用” 有利有弊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总裁王建辉在《中华读书报》撰文说:所谓文化产业的“国有民用”或“民营国用”,或者换一个说法叫“民进国退”或者“国进民退”问题,近来也开始得到人们的注意。这个状况有利有弊。好的方面,都是为人民服务,假定这个“民用”与“民进”的导向是正确的,能够成为国有的一种强有力的补充,这就是好的,是新文化生产力的代表;但是,“民用”或“民进”如果挖了国有的墙角,甚至于威胁到国家的文化安全,那就是弊与害。“国进”的情况也是可能的,毕竟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国有控股,这种局面也不一定就是“民退”,民营的灵活机制将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的电视新闻“软处理”,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让“软新闻”真正软下来,进而使“软新闻”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二是让“硬新闻”在不失“硬”特征的前提下,合理地保留“软”内核和深化“软”内容。“软新闻”即社会新闻。尽管学术界对社会新闻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并没有影响社会新闻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软新闻”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强化,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软新闻”和由“软新闻”引申出的“软处理”。这里的“软”是指情趣性,“硬”则是指思想性。“软”并非软绵绵,更不是追求低级庸俗的东西,而是指新闻事实的表…  相似文献   

15.
倪久芳 《新闻战线》2022,(11):99-101
寻找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的前提和基础。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产”新闻,从节日及季节性工作中“捉”新闻,从上级宣传任务中“吃”新闻,从来信来电来访中“集”新闻,从文件资料中“掘”新闻,从新闻媒体中“借”新闻,从重大会议中“挖”新闻,从通讯员来稿中“寻”新闻,从“道听途说”中“拣”新闻,从基层调研中“跑”新闻,从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中“追”新闻,从朋友圈、网络平台中“捕”新闻,都是新闻线索采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陈立吾  胡剑 《新闻前哨》2006,(10):48-48
何为新闻,历来众说纷纭。权威的说法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又有学称,“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还有学说“新闻是新近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其实,不管是“发生的事”还是“发现的事”,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看重的是生动鲜活的新闻实践,是跑新闻,抓新闻,抢新闻,做到“人无我有”。  相似文献   

17.
天桥市中有“三王”,都是名的老字号,逛天桥的人提起“三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三王”,即百年老号“海顺轩”茶馆,也叫“王八茶馆”,经理姓王,为人和善;“烤肉王”,在天桥驰名数十年之久;“豆汁王”,也是数十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词海辨正     
是‘’参于”还是‘’参与”?“对新时期文学,老人始终密切关注且积极参予。”(《羊城晚报》1994.225第6版《访冰心老人》)“参予”应改为“参与”才对。“参与yu也可写作“参预”,是表示“参加”的意思。如《羊城晚报》1994年五月10日第1版的标题:“本报今天转载《夏令营的较量》一文,希望有心人积极参与讨论。”这个“参与”是用得对的。“予yu”和“与yu”又都有“给”的意思。如“免予处分”、“授予奖金、奖状”,“与人方便”等,但“予”没有“参加”的意思,所以写作“参予”是不对的。“各届”与’‘各界”“衷心感谢各届…  相似文献   

19.
“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是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先生借用体操术语,对两类新闻所作的形象化表述。“自选动作”很容易理解,一看就知道是记根据新闻规律和读需求自己选择的题目,是以迂回方式表现主旋律的报道,是“规定动作”的补充或陪衬。“规定动作”则是领导机关点题的“动作”,是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和媒体主管单位的意志而必须完成的“动作”,  相似文献   

20.
一生 《新闻三昧》2005,(2):39-39
在报刊上,“艰苦”、“坚苦”二词容易搞混。比如“革命军民坚苦卓绝扭转战局”常被写成“……艰苦卓绝……”。实际上二词是有区别的。一是“坚苦”重点在强调行为主体的内在精神方面,如坚忍刻苦、坚韧不拔、坚持到底的意志,“艰苦”则强调行为主体面对的艰难困苦客观环境方面;二是“坚苦卓绝”是一个固定词组,“坚苦”除了与“卓绝”搭配,一般不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