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合花》是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新选入的小说。虽然《百合花》是一篇战争主题的小说,但作者借助“草蛇灰线”与“避重就轻”的叙述技巧,让读者在阅读文本之时常能感受到个体之间的动人与深情。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叙事的“轻”来消解现实之“重”的目的,即“以轻克重”。同时,《百合花》也能够引导读者对于个体存在价值的珍视。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女权主义批评与精神分析视野下解读《百合花》,可以超越国内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百合花》继承短篇小说的伟大传统,表达的是始于女性权利的诉求,终于对“底层民众”人性的终极关怀.发出来自社会底层的一种“孤独之声”。“被子”“缝衣洞”的描写体现了女性的落寞与家园生态的话语.“茶几”“月亮”等重点突出了女性的孤独,“枪”“野菊花”“百合花”等暗示了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反常合道”是我国传统诗学的重要准则,亦为解读现代文学作品提供了借鉴。《百合花》中隐藏着战争叙事与诗意书写之反常、物资匮乏与精神丰盈之反常、性别隔阂与人情交融之反常、英雄事迹与“普通”“青年人”之反常。“合道”则是更本质、更深刻的人情美与人性美的回归。探究“反常合道”的抒情模式,有助于学生对《百合花》的认识从局部走向整体,由表层到深层。  相似文献   

4.
“情者文之经”,文学的特殊力量在于感染,在于以情动人,使读者受到熏陶。女作家茹志鹃的《百合花》(1958年3月《延河》),通篇洋溢着军民之间、革命同志之间纯洁真挚的骨肉深情,也充满着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怒之情。 《百合花》是以情动人,以情取胜的。  相似文献   

5.
短篇小说《百合花》是当代著名作家茹志鹃的代表作亦是成名作,写于1958年,当大跃进的热浪席卷全国.文学界也因此充满了打擂比武的声音的时候,陕西省文学刊物《延河》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百合花”的小说。尽管《延河》地处西北,《百合花》也仅只是一篇几千字的短篇,但它却以自己独有的百合花般的气息与芬芳。给当时一片燥热的文坛带来一缕清新的风。  相似文献   

6.
赏花     
百合花 百合花是形状似喇叭的大花。它通常呈净白色,因此,“lilywhite”的意思是“纯白”。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里,百合花象征纯洁。纯真美丽的姑娘常常被比作白色的百合花。[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师: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文的名字叫——生:“百合花开”。师:“百合花开”是一种特别美丽、特别神圣的景象,该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8.
<正>基于学生内生力提升的批判性阅读是一种积极的阅读活动。批判性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作品,精选切入角度,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探究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从而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教学《百合花》时,笔者选定的切入角度是“百合花”这一意象。在小说中,“百合花”是新媳妇被子上的图案,也是小说的标题。笔者以“探索”和“还原”为主线,  相似文献   

9.
赏花     
百合花是形状似喇叭的大花。它通常呈净白色,因此,“lily-white”的意思是“纯白”。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里,百合花象征纯洁。纯真美丽的姑娘常常被比作白色的百合花。  相似文献   

10.
<正>《百合花》(见统编版必修上)是当代著名女作家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有近6000字。阅读中如果能立足关键要素,深挖细枝末节,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或许能取得“牵一字而动全篇”的艺术效果。一、抓“一个中心”“一个中心”,即一个主旨,也就是本篇小说的主题,或曰主题思想。小说《百合花》讲述的是1946年的中秋,  相似文献   

11.
朱江 《语文学习》2021,(1):48-50
恐怕没有哪一个词语,像《百合花》中的“被子”一样,在一篇短篇小说中,被反复提及。《百合花》是著名作家茹志鹃的成名作,发表于1958年3月的《延河》杂志。小说致力于表现解放战争的生活,揭示正义战争的伟大力量存在于民众之中的主题。解读这篇文章中的“被子”十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百合花》自问世以来,便一直被遮蔽与误读。作为二篇“主情”小说,“思乡情”是《百合花》的核心情感,“同乡情”及“男女情”是其升华,“军民鱼水情”则是十七年文学语境的规范及作家采用置换的叙事策略的结果,这也是作品一再被遮蔽与误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08年3月,我赴徐州参加了“中国新生代小学语文名师展示课”活动,这期间聆听了北京名师王文丽老师执教的《百合花开》。她的课给了我这个青年教师很大的感触。虽过去数日,但如今回味起来,仍感清新脱俗,意蕴绵长。那一株清丽倔强的百合花,那一大片漫山遍野的百合花,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仿佛还能嗅到百合花的淡淡清香,长久不能消散……  相似文献   

14.
一条枣红底色,撒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慢慢盖上了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脸庞……在八月十五的月色中,营造出了一种流动着淡淡哀愁的悲剧之美。那个刚刚在人们心中活起来的小通讯员就这样远去,快得令人猝不及防。“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百合花》就在这令人扼腕的气氛中戛然而止,留下无穷的感伤和无尽的追思。《百合花》是茹志鹃的代表作,也是成名作。它截取了一个战争的横断面,简单叙述了纯真朴实的小通讯员受命护送来自文工团的“我”去包扎所,抵达后又为伤员向当地一个农村“新媳妇”借被的插曲。在简短的交往中,刻画了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许多生物学家研究表明,植物居然也有感情。植物会激动。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普斯金博士做过这样的实验,请催眠学家对一名妇女进行催眠术,在催眠学家和妇女之间放一盆白色百合花,并在百合花的小茎上固定一架装有脑摄像仪的传送器。由于催眠术的结果、妇女一会儿欢笑,一会儿忧郁,此时百合花也表现得十分“激动”,它在荧光屏上显示的线条就像九级风浪一样,在“奔腾咆哮”。  相似文献   

16.
《百合花》是作家茹志鹃于195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在文学界,《百合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茅盾先生曾在《百合花》发表之初有言:"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当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1]1981年《百合花》第一次回归高中教材,该文前承鲁迅先生的《药》,后启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材地位可见一斑。四川师大的汤道榕教授曾为此撰文:"《百合花》被重新选入今年秋季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这确实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17.
《百合花》是茹志娟登上文坛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作品。在上世纪50年代提倡书写大场面、歌颂大人物的文化背景下,《百合花》以“通讯员”“新媳妇”两个小人物的塑造,歌颂了战争年代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打动了许多读者的心灵。小说中关于细节的设计和描写将这种人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小说主题在作品的结尾集中爆发和升华。  相似文献   

18.
点睛传神     
画家画人要画好眼睛,以显示人物的心灵;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同样要抓准点睛之笔,以突出人物的品质。教学《百合花》我就用了上述方法。分析《百合花》中小通讯员这一感人形象,须抓准三个动词:“帮”、“跟”、“扑”。凭借引导阅读,使学生认识:通讯员的身世——“帮人拖毛竹。”参加革命的经过——“大军北撤时跟来的。”  相似文献   

19.
青木 《小朋友》2004,(1):2004
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早上,先生一个人吃着早餐,吃着、吃着,他抬头一看,啊!花园里有一只独角兽,正在吃着玫瑰花。“快起来看呀,花园里有一只独角兽!”先生匆匆走进房间,对妻子说。妻子还在床上睡大觉,她费力地睁开眼睛,说:“独角兽,那是神话中才有的动物!”说完,她又呼呼大睡。先生只好一个人走进花园,摘下一朵百合花,递过去,轻轻叫了一声:“喂!”独角兽看了先生一眼,吃掉了那朵百合花。先生很兴奋,又走进房间,叫醒妻子:“独角兽吃了我给它的百合花!”妻子很生气,从床上坐起身,说:“你这个疯子,我要把你送进疯人院!”先生很生气,特别是在这么美…  相似文献   

20.
齐金颖 《读写月报》2023,(13):24-26
<正>《百合花》是茹志鹃的经典短篇小说名作,也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的必讲篇目。小说依托战争题材,歌颂了主人公百合花般纯洁高雅的人性、人情和心灵。小说虽然以《百合花》为题,却没有把花作为主要物象融入文本,而是让撒满百合花的“被子”成为文中重要的线索和元素。“被子”在文中以不同的形态多次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