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晚唐时期的诗序接受传奇小说的影响,具有浪漫传奇色彩。杜牧、李商隐虽然创作诗序不多,但是他们现存的三篇诗序却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两位大诗人在处理相同体裁时风格的差异。深层的原因是他们对人生的体验与感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晚唐时期的诗序接受传奇小说的影响,具有浪漫传奇色彩.杜牧、李商隐虽然创作诗序不多,但是他们现存的三篇诗序却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两位大诗人在处理相同体裁时风格的差异,深层的原因是他们对人生的体验与感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庞杰 《学语文》2014,(5):51-52
麻文琦在《悲剧原型研究》中说过:"悲哀是中国文化的底色。"悲哀也同样适用于中国文学。晚唐诗人杜牧的诗歌便弥漫着浓厚的悲伤情绪,这种情愫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承载:怜悯生民百姓,慨叹自己仕途,以及怀念感慨他人。  相似文献   

4.
曹禺笔下的痛苦人生--兼论曹禺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的戏剧作品里塑造了很多形象鲜活、灵肉丰富、充满质感的女性人物,她们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画廊里的经典人物,如繁漪、陈白露、花金子、愫芳等曹禺对他笔下的女主人公充满同情与欣赏?相反,我们在他的笔下却找不出真正完美的男性形象,他们几乎都是赢弱、无能、痛苦、不能自救的男人,是在人类的进化链条中被否定的人物。而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的人生都充满了痛苦的哀叹。  相似文献   

5.
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诗在整个"朦胧诗"中最富于浪漫气息,她的诗并非只是源于中外诗歌的启迪,更是她心灵直觉开放结下的硕果。从她的诗开始,雷同平庸的标准件艺术终于划上了圆圆的句号。她的诗对新诗潮、新时期文学都有一定影响,形成了以人为核心的诗美学思想。一、情感表达:以意象的方式把握世界1、舒婷是一位真情实感的歌者,她的诗有如柔婉、深沉的女声独唱回响在读者耳边,拨动人们的心弦。舒婷善于从生活中撷取那些不为人们注意的平凡事物,赋予它们诗意。她从"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额上熏黑的矿灯"上,看到了贫困、落后、悲哀、愚昧的祖国;  相似文献   

6.
盛世剧变的晚唐,诗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杜牧的心态堪称晚唐诗人的典型。纵观杜牧的咏史题材诗歌。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浓郁的怀旧伤时心态。这种浓重的感伤心态对晚唐文学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盛世剧变的晚唐,诗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诗人杜牧的心态堪称晚唐诗人的典型。纵观杜牧的山水题材诗歌,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浓郁的援道入儒心态。横向考察整个晚唐诗人群体,具有这种同样的心态,这种心态的变化对晚唐文学有着比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师璐露 《现代语文》2009,(12):12-14
《孟子》的人文精神表现在突现个性意识、提升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以人为本。这种精神作用于文学表现,在文艺思想上,主张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在对辩论说中,能够高瞻远瞩,善于批判反驳,运用排比设喻,使其文章气韵流畅、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9.
苏门人由分散交往到聚会京城,逐步形成了共同的政治理想与生活志趣,但他们对苏诗的评价却见仁见智,或褒其济世救民的淑世精神,或贬其诗艺粗疏率露,或重视其学术、器识而不看重其诗。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苏轼论诗作诗常不相符,开放的门派观,创新求变的风格不为时人所接受,以及苏门人彼此没有形成共同的学主张与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白居易闲适诗进行的统计和研究分析,揭示了白居易闲适精神的深层涵义,并指出在面临穷通与生死这样的人生问题时,白居易以一种通达的宗教态度.栖心于佛道之中寻找精神解脱的方式,调和三教,从而形成了其闲适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1.
杜牧认为天不明察不仁义,对天是疑之责之怪之;认为神是圣明仁慈的,对神是敬之感之信之。杜牧天神观的核心是他的“神能格天”说,其思想基石是爱国忠君怜民。  相似文献   

12.
收复失地、维护统一是杜牧创作边塞诗的思想基石。他的边塞诗主要反映了对边民的同情、征人思妇的相互悬念、收复失地的愿望、鼓励和颂扬将士戍边、以及失地收复的喜悦,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怜民思想,具有含思真切、气度恢宏的风格一他的边塞诗继承了其前人边塞诗创作的成就,又有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13.
杜牧是晚唐时期一位十分重要的诗人,大和二年十月(公元828)至开成三年(公元838)冬是他十年幕府吏的时期,这十年的幕僚生活中,他在宣州生活的时间最长,曾经两次到达宣州。大和四年,杜牧在宣州所作的诗歌中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在描写宣州的美景中,时而表达出舒适、安逸的生活态度;开成二年,杜牧再次来到宣州,此时所作的诗歌则与前期迥然不同:其中流露出作者惧祸;苦闷抑郁之情;物是人非、时光易逝之感;远离尘世向往寺院的宁静;闲适、隐逸生活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14.
杜牧是晚唐时期一位十分重要的诗人,大和二年十月(公元828)至开成三年(公元838)冬是他十年幕府吏的时期,这十年的幕僚生活中,他在宣州生活的时间最长,曾经两次到达宣州。大和四年,杜牧在宣州所作的诗歌中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在描写宣州的美景中,时而表达出舒适、安逸的生活态度;开成二年,杜牧再次来到宣州,此时所作的诗歌则与前期迥然不同:其中流露出作者惧祸;苦闷抑郁之情;物是人非、时光易逝之感;远离尘世向往寺院的宁静;闲适、隐逸生活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15.
李肇《唐国史补》中语及“杜司徒年七十,无意请老。裴晋公为舍人,以此讥之”,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也在证说白居易《司天台》、《不致仕》是批评杜佑的诗篇。因此,后人对杜牧为李飞撰写的墓志铭就有了先人为主的偏见,以为是在放肆地攻击白居易。本文就此问题提出纠正,先证明白居易并没有攻击过杜佑。  相似文献   

16.
由于种种原因,杜诗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异文、讹误、脱略情形,经过历代学者对杜诗的大量校勘工作,杜诗校勘学乃形成一门专门之学,其内容之丰富和方法之独特,都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学者认为<唐诗类选后序>撰于"咸通元、二年间"或"咸通三年前后",并据此和其他"根据"考订赵嘏卒于大中十二三年,否定杜牧卒于大中六年.经过分析考证,张祜卒于大中八年,杜牧则卒于大中六年底,且顾陶前后两序之撰写时间极为接近,均是大中十年先后所撰,因此赵嘏即约卒于大中八年.  相似文献   

18.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一个现实主义诗人的思想笔触记录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辛酸苦难,从而显示出他的诗歌作为"诗史"的特殊的审美价值。同时,杜甫也写了为数不少的山水诗,透过杜甫山水诗那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借助文学和美学的双重视野,我们可以尝试去探索和体会深藏其后的诗人那丰富多彩的心灵境界。  相似文献   

19.
杜牧卒年大致有三种说法:大中六年说、大中七年说和大中十一年说,前二说皆误,后说尚有可能,但仍需考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