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系统,本文设计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将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四个梯队进行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进而得出重要结论,为了解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实际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公布的2010年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辽宁省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在全国进行比较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穆荣平 《科研管理》2000,21(1):50-57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是代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先导产业,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新增长点。本文论述了高技术产业,特别是国家标准产业代码为三位数的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的重要理论意义与政策意义,分析了国际竞争力研究现状,在高技术产业界定、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技术产业是技术、人才、知识高度密集的产业,其竞争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的经济实力.本文从产业投入等四个方面选取了产业R&D人员投入强度等共计十项指标构建了我国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对2007年我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得到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因子:规模产出、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其中产出水平对竞争力影响程度最大.最后针对本文的分析结论对我国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1 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竞争力问题倍受政界、学术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6.
中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投入和产出的不平衡现状突出,产业竞争力差异性明显.本文在构建多层级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层次分析法对各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归纳了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弥补了现有研究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所起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构建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本以协同理论为指导,借鉴经济增长理论中内外生变量的概念,把评价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从内生竞争力变量与外生竞争力变量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笔构建一套评价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量化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对区域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进行评价,从量与质两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模型观测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基于配方约束的潜变量回归的确定性线性算法(客观权重)和层次分析法(主观权重)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并对不同模型的算法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不同区域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确判别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性,有利于促进区域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借鉴创新生态系统理论、Lotka-Volterra模型和聚类分析法,构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的分类评价体系;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7-2014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生产经营水平、研发创新活动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协同关系两方面,给出了中国大陆31省市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的分类评估结果和优化对策。 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总体态势较好,不同类型省市的创新生态系统生产经营水平差距悬殊;切实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不断提升研发创新活动效率,并促进研发创新活动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步发展,是相对落后省市改进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的主要路径。本研究为我国不同类别省市优化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是高技术产业在区域之间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所提供的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大小。利用构建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省区为基本单元,分析了1996-2005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对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动因给与解析。研究表明,从1996年到2005年的10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呈现出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①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抬升;②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明显,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且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呈扩大趋势;③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与其驱动因素关系密切。驱动因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决定了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在设计了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我国高技术产业2003—2008年28个省市(西藏、青海、新疆除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技术创新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了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关键要素。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创新研发能力和创新间接产出显著影响产业的效益竞争力,创新研发能力还显著影响产业的成长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探索性的构建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和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分解研究,为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范式.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因素,它们是经济生活中最具活力的产业.通过选取高技术产业生产经营情况、科技活动情况、工程技术人员、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和出口情况这5个指标集,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因素,它们是经济生活中最具活力的产业。通过选取高技术产业生产经营情况、科技活动情况、工程技术人员、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和出口情况这5个指标集,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产业竞争实力评价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评价对象整体排名构建高技术产业竞争实力评价模型的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综合专家排名信息的高效优化算法;接着利用模型输出的排名和专家综合排名构建优化的目标函数;然后使用遗传算法对此目标函数进行优化,确定模型参数;最后利用10个省市制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演示了该方法的应用与优点。  相似文献   

17.
明确了经济运行质量的含义和范围,提出产业层面的经济运行质量应该包括投入产出效率、产出效用和产出的经济社会效应等三个方面,并结合高技术产业的特点,提出了衡量经济运行质量的11个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经济运行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案例分析   总被引:79,自引:1,他引:79  
本文在对区域产业竞争内涵界定的基础上,筛选了一组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然后以主成分分析为基本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之后,以浙江为例运用这一模型,对该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做了实证分析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外贸出口额大幅增长,常用的外贸竞争力度量指标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现实中我国高技术企业获利能力并不高。如何解释我国高技术产业外贸竞争力指标高与企业获利能力低并存的悖论?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认为,由于忽略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独特的结构特点,目前常用的外贸竞争力度量指标无法真实度量产业竞争力。全面测度我国高技术产品外贸竞争力的相关指标中,应包含能反映产业结构特点的自主知识产权维度指标。由此构建了一套对产品进行自主知识产权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此来度量我国产业外贸竞争力和企业获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