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红高粱》就是近年来产生的一部文艺精品。该剧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将电视艺术与文学经典完美结合,观赏性、思想性、艺术性较强。在山东、浙江、北京、东方四大卫视黄金档热播后,四大播出平台收视齐齐破一,网络播放量三周突破25亿,一举刷新电视剧网络播放记录。凭借原著和电影的影响力.《红高粱》广受观众青睐。纽约中文台跟播  相似文献   

2.
孙琪 《声屏世界》2021,(4):46-47
现代都市生活剧作为主流的电视剧类型,因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而更受认可.《我是余欢水》作为近年较为成功的现代都市生活剧,因更"接地气"的刻画赢得了观众的追捧与喜爱.文章即以此为例,针对现实都市生活剧的构建模式展开探析,在剧本的构建上着眼于小人物形象所引起的共鸣、迎合社会热点话题吸引观众持续追剧;在演员的选取上,以演技...  相似文献   

3.
《红高粱》作为一个经典的文本,从1986年的小说,到1988年的电影,再到2014年的电视剧,完成了跨越多种媒介形式的传播。本文认为,无论从传播广度、开掘深度还是艺术高度而言,影像都已经成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并实现了跨屏传播和媒介融合。只有策略性地运用影像文化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才能形成影响深远的巧实力。《红高粱》由此成为一个典型案例,值得解剖。  相似文献   

4.
《视听界》2009,(4):18-18
事件回放: 自《亮剑》、《士兵突击》之后,仅今年上半年,就有《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我的兄弟顺溜》等剧持续热播,一时间,国产剧的话题大热,网民俏皮地将国产剧昵称为“中剧”。这些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色:“纯爷们”。“纯爷们”剧的热播,似乎表明了一个中剧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5.
刘畅 《今传媒》2020,(4):132-133
谢晋导演的《牧马人》是根据当代著名小说家张贤亮的《灵与肉》改编而来。在改编的过程中对主人公许灵均的形象既有沿习,又有所扩充,体现了导演既忠于作品又超越作品的改编原则。许灵均这一知识分子经由作家和导演的二重创造,主要在弃儿形象、劳动者形象以及爱国形象三方面进行了改编,在多方面的取舍下完成对许灵均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有的朋友对我说,先有了莫言,然后才有了红高粱文化节。我说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在我写小说之前,我们高密人民种植红高粱已经千百年,我写小说,是继承了高密的文化……我写《红高粱》是因为高密有过一眼望不到边的红高粱”。这是2012年10月29日.莫言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久,参加第三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在开幕式致辞中说的一段话。莫言是谦虚的。确实,高密千百年来就有种植红高梁的传统,但是如果没有莫言,红高粱文化绝对不会有现在这样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孟洁  谢霈 《东南传播》2012,(8):115-117
近期热播的医疗题材剧《心术》引起了社会关于医患问题的热议。2012年,随着几起医院暴力冲突事件的曝光并不断升级,医院及医患关系也随之成为了社会的焦点话题,国产医疗剧借此尴尬热播。那么国产医疗剧的发展现状如何,其传播价值何在?本文试图从热播剧《心术》出发,探讨国产医疗剧今后在价值维度方面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8.
苏虹蕾 《视听》2016,(12):61-62
抗日战争题材电视剧是当下电视市场的主流,这其中不乏一些优秀作品。《红高粱》作为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献礼之作,在基本尊重和保留小说的叙述结构和框架的前提下,考虑到时代语境的因素,进行了艺术创造和发挥,融入了更多的商业元素,成功地将小说文本改编为电视剧本,是值得肯定的。本文将采用文本阅读的方式,对照改编版电视剧,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主题、情节等进行探究,从而反观影视改编过程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9.
热播网络小说改编剧《琅琊榜》远销海外,其播出版权被中国香港、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竞相购买;这部古色古香的电视剧,不仅给国内电视荧屏带来一股清风,同时也将中华文化吹向世界。本文基于影视受众心理的角度,对网络小说改编剧《琅琊榜》的热播原因进行简要分析,以此探寻影视受众的真实需求,并对网络改编剧的未来发展策略及当今国产电视剧的隐疾,给出一些建议,希望以此唤醒电视创作者的文化传播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杨璐 《视听》2022,(4):93-95
人物专题片的核心要义是人,一部专题片需要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密钥,实现从单一现实呈现向更深入的社会价值彰显及艺术升华的转变.央视科教频道《人物·故事》节目中的专题片具有时代特性和传播价值.从拟剧论的视角看,《人物·故事》让人物具有一定的印象管理意识,通过前期策划塑造其前台和后台形象.同时,在后期剪辑中,设置适宜的屏幕...  相似文献   

11.
陈虹 《视听》2023,(10):40-43
刑侦剧《他是谁》自播出之日起便引发广泛反响,延伸出大量相关话题。该剧打破传统刑侦剧的模式,以多线叙事建构情节,塑造了平凡而立体、独特鲜明又引人瞩目的警察形象;从影像细节中建构集体,营造沉浸式的观剧体验;借由复合悬念,描摹案情谜题,并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还原案件、挖掘案情背后的成因,彰显了中国警察固守正义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15,(2):5
《长江日报》报道:在近日举行的第三次文艺评论双月座谈会上,一则消息引发了与会的文学界人士的探讨:2014年年底,某出版社爆料,在与各家书店结单时,发现其出版的莫言多部小说遭到退货,退货量占总印数的10%。  相似文献   

13.
赵双玲 《新闻世界》2014,(8):362-363
近年来,"韩流"不断来袭,韩剧以其绝对优势抢占国产剧市场,国产剧受到巨大冲击。2014年初《来自星星的你》引发全民大谈论,此剧的风靡有着诸多方面原因,而国产剧的收视低谷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4.
刘江 《档案天地》2009,(3):6-10
刘江,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1925年生于辽宁辽阳。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部队文工团员、分队长、副队长等职。1958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20多年来.他先后参加了《海鹰》、《回民支队》、《赤峰号》、《突破乌江》、《鄂尔多斯风暴》、《苦菜花》、《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火娃》等十余部影片的拍摄。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反面人物形象,其中以《赤峰号》中的李舰长、《地道战》中的汤司令、《闪闪的红星》中的胡汉三等反面人物形象最为著名,刘江也因此成为中国影坛上以善于扮演反面人物著称的电影演员之一。  相似文献   

15.
《视听界》2012,(5):18-19
事由:湖南卫视第13次重播《还珠格格》,开播当日收视率超过0.4%,稳坐日间卫视收视率头把交椅。如此成绩,让很多由名导、名演员重金打造的新剧望尘莫及。而据不完全统计,86版《西游记》经各地卫视和地方台重播超过2000次,有网友戏称,都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甚至有人感慨:“当年伴我长大的小燕子,如今伴着我儿子长大。”  相似文献   

16.
根据《格列佛游记》改编的电影迄今已有29部,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媒介中,这部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文章选取其中最著名的六部影片进行研究,从跨时代传播、跨文化传播和跨媒介传播三个方面探讨经典名著的稳定性与开放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经典名著的稳定性源于它对人类共通的、千古不变的爱憎和悲欢的反映,因而,这种稳定性中包含着开放性;同时,也正是在无限开放中,经典延续了生命力,拥有了作为经典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三百年来,关于小红帽的故事不断地被言说,其中,由格林兄弟搜集整理的童话《小红帽》流传最为广泛;电子媒介出现后,众多导演将其改编成影视作品,为《小红帽》增添了新的魅力。2005年由柯瑞·爱德华兹、托德·爱德华兹、托尼·里奇联合导演的动画电影《小红帽后现代版》可算其中的优秀范例,它在人物塑造、叙事模式、声画元素的运用、精神内核的表现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非凡的改编才能。本文将以此为研究对象,探讨它对格林版小红帽的颠覆性改编,以此探讨经典童话转换成动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海外视野     
《视听界》2014,(2):7-9
2014年2月25日的百度视频搜索排行显示,第1名《来自星星的你》.第2名《乡村爱情圆舞曲》,第3名《大丈夫》,第4名《爱情公寓4》。在当日搜索排行的前15名中.只有《纸牌屋》位列第12位.其他美剧在当日搜索排行中毫无存在感。美剧和韩剧在国内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强势。国产剧的发展可圈可点,最近的《乡村爱情圆舞曲》和《爱情公寓4》都已经做成了成功的系列剧。而韩剧.除了《来自星星的你》大红大紫外.其他剧的排名都比较靠后。  相似文献   

19.
石述思 《报林求索》2012,(11):150-150
<正>莫言更像是得了世界好声音的冠军。他毕竟是个严肃写作的人,感到这些猛然糊在身上的热潮有些燥,于是毅然决定闭门谢客,保不齐会搬家。在人文精神溃散、作家地位沦丧的今天,一个叫莫言的人获得了诺奖,像一起事故。或者是有些没落的诺奖评委会在刻意与中国修复关系,当然这一努力也得到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扬。只能说莫言幸运的,能与他比运气的也许只有  相似文献   

20.
作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戏剧创作者。作为中国先锋戏剧的实验者,孟京辉执导的《等待戈多》因在舞台布景、角色安排及情节设计上别出心裁的构思而在众多改编版本中脱颖而出。《等待戈多》原剧具有“恐惑”的艺术特征,而孟京辉的改编则使该剧的这一特征更为突出。另类的舞台布景增加了戏剧的“恐惑”氛围;戏剧角色的增补替换凸显人物的内心创伤;大胆的情节安排突出了戏剧的不确定性。通过改编,孟京辉致力于引导观众对该剧进行积极的反思,并对那些曾遭受心灵创伤的人们给予精神安慰。该剧的成功上演不仅标志着中国先锋戏剧的一次成功实践,更彰显了孟京辉高超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