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指出当今中国面对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文化战争一触即发,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崛起进程中",汉字文化圈"却已然失效,半个世纪以来,整个东南亚"去中国化"倾向十分严重,"汉字文化圈"已经被"美国文化圈"取代,导致中国对周边国家影响力大幅减小。因而需要尽快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其一,和平崛起需提升文化软实力;其二,"汉字文化圈"辐射力亟需重建;其三,注重当代人的幸福指数与灵魂安定;其四,"文化强国"战略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希望;其五,和平崛起需注重"文化创新";其六,警惕东亚文化战争与重建中国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2.
<类聚>之"事具……"用得相当随便:参见条多有与主条详略几同,甚至更略者;相关两者,详咯标准时有所异;参见条与主条所说有非同一回事者;或仅说到"部",或说到"篇",或仅说"篇";不少应注明"事具……"者,却未注明.以今天的立场看,"事具……"所涉而详略大致相同者,或可换成别的例子以免"累赘".研究这一问题,既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时人编纂相关书立例时或不严的情况,又可使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人是如何处理引文的.  相似文献   

3.
谁曾经说过,"不可无书,无书瞽如.不可广集,书多为奴".瞽有二说,一指眼瞎之人,书面语称"瞽者";二指人没有识别能力,比如书面语的"瞽说",那些不达事理的言论.  相似文献   

4.
在有关中国地方城市的新闻报道中,"深圳"和"浦东"也许是两个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新闻报道中的"深圳"含义很明确,是指广东省的"深圳市",其区划范围也很明确,换言之"深圳"即"深圳市";新闻报道中的"浦东"是指上海市"浦东新区",而不是指整个黄浦江以东的地区--"浦东".换言之,"浦东新区"和"浦东"含义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重大的内部战争,其持续时间长,造成了许多地区的人口锐减。湖州府位于战争的地理要冲,人口损失尤为严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战后为了恢复经济生产,湖州府推行"招垦"政策,来自各地区的移民大量涌入湖州。这些移民既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经济、文化、生活的进步,亦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海归"指海外学成归国人员,初称"海归族"或"海归派",后直呼"海归",因与"海龟"谐音而颇具诙谐色彩.十多年前,"海归人士"、"海归夫妻"、"海归现象"等词语在报章上频频出现,当时"海归"在国内成为十分抢手的"香饽饽".但如今"海归热"已成一道"逝去的风景","海归"变成了"海待".所谓"海待",指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求职遇到困难,而暂时"待业".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海待"成了职业市场的新话题.据报载留学归来四五个月还没找到工作的一位"海归",戏称自己已成"海待干"了.  相似文献   

7.
同治回民起义后的宁夏人口损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2年爆发的西北回民起义直接导致了该地区的人口锐减。宁夏作为战事持续十年且异常残酷的地区,人口损耗相当严重。战乱之后,宁夏的自然灾害频繁;饱受天灾人祸的宁夏人口在以后的五十年里呈下降趋势,而无上升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马一浮的诗学有诸多新见,他提出"六艺之教莫先于诗"说,将诗视为真善美一体.他一方面认为"诗以感为体",强调"境不自生";另一方面又认为"心能描境",认为"玄者诗之本".马一浮重视儒家诗教观,认为,"诗教主仁".他将"仁"理解为"大公",并将其理解为宇宙奉体.马一浮以内圣外王解释六艺,认为六艺是可以互为其根的,前至为圣,后至为王."礼乐并摄于诗,则诗是内圣,礼乐足外王".马一浮的诗歌美学代表厂当代对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转型性变革需要学校教育在整体上做出回应,尤其需要以新的价值观迎接"新人"的诞生.根据社会的期望和人性的需要,"新人"至少需要具备三种素质:因"个性自由"而有"公民责任感";因"身体强健"而有"行动能力"、"冒险精神";因"智慧"而有"创造冲动"、"科学精神".三者一起构成"身体教育学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史料记载,历史上台湾平埔族人口增长率十分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不少人将其原因归于"外来殖民政权的奴役和屠杀",甚至说是"清政府种族灭绝政策所致".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实际上,历史上平埔族人口增长率滞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的原因主要有"汉番通婚"、疾病肆虐、战争影响和猎首伤害等,其中汉族与平埔族的通婚是导致平埔族人口减少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其人其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是一个"异秉".第一是他生世、性格的"异秉",和"水"的关系密切;第二是他小说观念的"异秉","小说是回忆";第三是他把语言推到极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他的"高邮故事"集中体现了他小说的"异秉",寄托其"与众不同"的美学情感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2.
苗族原是生活于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之间的民族,史称"九黎";夏商周时被迫迁于长江中下游一带,被称"荆蛮";秦汉至唐,被称为"武陵蛮"、"五溪蛮";史载唐代已有苗族居于滇东南,并向南诏提出"立边城自为一国";明清时期苗族被迫大量徙滇,支系繁多,受制于所在地主要民族,没有独立的经济区域,居地分散。截到1954年,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有15个市县;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有34个市县。从上述市县所处的区域看,居滇苗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南,滇东北次之,再接下来就是滇西。  相似文献   

13.
<触龙说赵太后>中有句云:"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和于身也."此中"乃自强步"、"少益耆食".课本注释分别译作"自己只勉强走走"、"稍稍渐渐喜欢吃东西";唐家龙老师认为."这样翻译不妥",应分别译二语为"于是自己勉强(打起精神,去)散散步"、"逐渐(变得)(比以前)更喜欢吃东西".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的"去人欲而存天理"来自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且二者又存在诸多差异,主要有三:其一,朱熹讲"性即理",既讲人之性又讲物之性,并且认为人、物之性都是禀赋天理而来;与此不同,王阳明讲"心即理",以为天理即人之道心,人之良知。其二,朱熹认为,"存天理,灭人欲"首先在于"即物而穷其理""格物致知",然后"为善以去恶",从而"克尽己私,复还天理";与此不同,王阳明反对朱熹所谓"即物而穷其理"之说,认为"去人欲而存天理"只是就心上讲求,"存天理"只在于"去人欲"。其三,朱熹认为,"存天理"与"灭人欲"是先后不同且又相互统一的两种工夫;与此不同,王阳明认为,"去人欲"与"存天理"是同一的,"去得人欲,便识天理",并且特别强调去除人欲。然而,他们都讲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去除人欲,因而又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写以上所讲"游"、"悟"、"记",都是写的准备过程.一般说来,前面三个过程准备充分,"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写",是把自己感受到的蕴藏在自然界中的优美情趣,用笔墨反映出来,表现出来.明代王安道在《华山图序》中写道:"由是存乎静室,存乎行路,存乎床枕,存乎饮食,存乎外物,存乎听音,存乎应接之隙,存乎文章之中……"王安道画华山,是把华山景物放到整个精神生活里面去,经过不断揣摩、反复洗练,执笔时"但知法在华山,竞不知平日之所谓家数者何在".他用全部身心去完成有名的华山写生作品《华山图》,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16.
湘中地区自古称"苗蛮"之地,由于地处丘陵山地,交通闭塞,至隋唐时期仍很落后.在"江西填湖广"的人口大迁徙中,它不断接受外来的文化教育观念.宋朝理学家周敦颐在邵州任官时,热心教育,常到州学讲课,"海诸生如亲子弟",于是"邵人蒸然问学自周于始".  相似文献   

17.
"读"与"写"是学生重要的语文素养,但当前学生的读写能力却不容乐观."以读促写"的目标定位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尽可能将作文写"活",并能有个性的表达.而将作文写"活"的要旨是叙述写"真",描写写"活";情景写"真",体验写"活";说理要"真",论证要"活".语文课堂教学若能善于教会学生注意积累,学会模仿,重视创新,"以读促写"的绩效及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便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看见与陪伴     
最近,妈妈圈里热议的新闻事件莫过于两则.一则是"三孩政策",另一则是刚刚发布的"禁止寒暑假学科类校外培训".消息一出,妈妈圈炸开了锅.有的妈妈说,"我两个娃都管不过来,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生养第三个";有的妈妈说,"本来还指望暑假送孩子去培训班'进化'一下,这下好了,我得先把自己'进化'成全能妈妈";也有妈妈说,"多生几个...  相似文献   

19.
白鳍(qí)豚,俗称"白鳍"、"白夹"、"江马",属哺乳纲鲸目白鳍豚科,分布仅局限于长江中下游,尤以湖北省沙市以下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的长江段为多。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它是研究鲸类演化和生物进化的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20.
案例1:教学"倒数的认识"时,采取游戏方法导入新课. 师:我们先来做游戏,游戏名称叫"倒着说".例如,我说"1、2",你们就说"2、1";我说"1、2、3",你们就说"3、2、1";我说"老师爱我们",你们就说"我们爱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