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晔 《福建教育》2011,(10):28-29
幼儿教师很容易发现,幼儿很爱告状。“老师,XX抢我玩具!”“老师,XX不让我擦桌子!”“老师!”“老师……”教师听得多了,自然也就习以为常。然而,认真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幼儿的告状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碰到幼儿告状的现象。例如,“老师,XX推我了。”“老师,XX捡地上的脏东西了。”……面对幼儿的告状,老师经常会用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敷衍了事,随便应付一下幼儿;二是问清楚事情的原因,把被告幼儿训斥一顿。然而,这两种方法都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有时还会助长幼儿告状的意识,增强幼儿告状的动机。  相似文献   

3.
案例 每个班总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总是精力旺盛,没一刻安宁。我班的钰林就是这样的孩子,每天关于他的告状接连不断:一会抢了XX的玩具,一会拿了XX的积木……久而久之,钰林便成了同伴眼中的“捣蛋鬼”。  相似文献   

4.
快乐洗手     
迟芳  云霞 《学前教育》2007,(1):35-35
小班幼儿在洗手的过程中,总会听到不断告状声:“老师,他又在玩水!”“老师,XX没有挽袖子”……每天这些事情总是重复发生。过去,我总是反复提醒常规要求,“洗手时要这样……要那样……注意……”可效果总是不好。我想,幼儿天性好于,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遇到喜爱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于是,我调整了策略。  相似文献   

5.
孩子在幼儿园里,与同伴不管发生什么大事小事,总爱求助于老师,这就是所谓的“告状”。我认为幼儿告状是对老师的信任,因此,对幼儿的“告状”要加以区别、正确引导,教幼儿学会如何“告状”。 一、要热情帮助同伴。有些小事本来相互间是可以解决的,如“老师××摔倒了”,或者“××鞋  相似文献   

6.
写完作文《我想和XX做同桌》之后,教室里异常喧闹:学生分散到教室的各个角落,欣赏同伴的习作;不时有学生拿出写好的“便利贴”,将评价贴到习作的后面;习作得到同伴好评并打动评委的学生,兴奋地调整着座位……看似平常的写作缘何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产生了如此的轰动效应呢?这得益于写作策划。一、借助策划。让写作的目的走向自然  相似文献   

7.
王志刚 《班主任》2012,(9):27-28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学生各式各样的“告状”:“老师,我要擦黑板,A不让。”“老师,B拿我的钢笔不还。”“老师,C和D在吵架。”“老师,E乱扔废纸。”笔者做过一个统计,一天下来,诸如此类的“告状”次数竟然达到二三十次(低年级段学生尤为突出)。面对学生告状,  相似文献   

8.
刘军 《课外阅读》2011,(6):231-232
镜头一:老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XX页,第XX行,画……,就见学生们在焦急的不住的交头接耳“多少页……多少行……”教室里像苍蝇窝一般。  相似文献   

9.
华斌是一个较特殊的孩子。刚入园时,他每天哭闹不止,脾气暴躁,很不合群。我加倍给他安慰,稳定他的情绪。待他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每天都和小朋友打架。虽然老师采用多种方法教育他与同伴友好相处、团结友爱,但班里还是常常响起“华斌又打小朋友”的告状声。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所谓“华斌打小朋友”并不是他真正地打,而是他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如:他想与同伴一起玩,不是通过语言表达他的想法,而是冲到同伴面前,紧紧地抱住同伴……他的举动常常被小朋友们误解为打小朋友。语言发展的滞后,不会表…  相似文献   

10.
散步时。孩子们看到易拉罐会当足球踢,没兴趣了,也无一人把它丢进垃圾箱;在教室里。孩子们看到地上的纸片,往往从上面踩过去继续游戏,无人理睬。看到这些现象。我总是指挥孩子。“XXX,把易拉罐捡掉”。“XX把废纸扔进垃圾箱”。虽然孩子们做了.但是并没有养成好习惯。于是,我开展了“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活动,比比谁的座位最干净。开始几天效果颇佳,再后来就有孩子告状:“老师,辰辰把纸踢到我的位置上。”我去问辰辰。他却说:“老师,  相似文献   

11.
3要会分析评判幼儿“告状”的内容幼儿“告状”的内容与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道德判断力、道德评价及其个性等都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小班幼儿还处在自我中心阶段,“告状”的内容多与自身利益有关,要求老师保护、帮助解决的强度高;中班幼儿的认知、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有了发展,其“告状”内容开始转向注意同伴的行为规范;大班的幼儿能掌握一定的行为规则,而且善于观察和关心周围的事物,所以其“告状”内容更多的是关心同伴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告状”现象是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表现。作…  相似文献   

12.
李霞 《今日教育》2008,(10):38-38
在学校里,或许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些场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有些教师或大声斥责,数落学生的种种不是;或冷眼相看,恨铁不成钢;或一纸“告状书”告到家长处……然而,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于是,有些老师就会说“某某学生屡教不改”“某某学生太顽固了”!  相似文献   

13.
张晶 《山东教育》2007,(6):17-17
我刚走进办公室,班里的几个小家伙便气喘吁吁地跑来向我告状:“老师,李冬又打人了……”我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又是他!自从接手这个班以来,他可谓“好戏连台”:站队时,他不听统一安排,随便乱跑;上操时,想去就去,不想去就赖在教室里;下课,不是把小纸片扔到人家身上,就是把水洒人家一身……这时,一群学生推推搡搡地进了办公室,走在最前面个子高高的那个男孩就是李冬。  相似文献   

14.
优点记录本     
王世朋 《班主任》2010,(12):15-15
那年,我接手了一个三年级新班。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总有学生向我告状:“老师,XXX没有完成作业。”“老师,XXX没有做值日。”“老师,XXX乱扔废纸。”“老师,XXX吃零食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小学生在学校丢了东西要找老师告状,可澳洲的老师不以为然地说:“你得学会自己管好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我儿子是班里最淘气的孩子,按理说只有别人告他的状,没有他告人家状的可能,其实不然。在低年级的时候,只要发现别人有违纪行为,儿子总是很兴奋地到老师那去“告状”,因为他要让老师知道,还有比他表现更差的学生。此时“告状”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积极表现的好机会,而且还能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到了中年级,儿子开始意识到“告状”不好,他不再主动地告别人的状,而是看到哪个同学告了自己的状,出于报复心理去反“告状”。到了小学高年级,儿子说班里除了极少数女生爱“告状”以外,已经没人“告状”了。看来,“告状”有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老师讲上句。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接下句;老师讲到兴致盎然处,有的学生莫名其妙地插上一句。课堂炸了锅。让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出现了教学中的小失误,有的学生便在下边大声嚷:“错了!错了!”……  相似文献   

18.
★1月话题:鼓励告状究竟对不对我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我们班上,有几个爱向老师“告状”“打小报告”的同学,让我们感到很反感。但是我们的老师对这几个爱“打小报告”的同学,却持赞许和鼓励的态度,把他们看成是掌握班级情况和学生动态的“耳目”。我们对这种状况既感到别扭,又觉得气愤。请问,老师这样鼓励学生告状究竟对不对?——王子鸣截稿日期:2001年11月10日★2月话题:好朋友为什么不能常聚在一起最近,在我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几个初二年级的同班男同学,由于平时合得来,经常聚在一起玩耍、聊天。有一天,…  相似文献   

19.
我儿子是班里最淘气的孩子,按理说只有别人告他的状,没有他告人家状的可能,其实不然。在低年级的时候,只要发现别人有违纪行为,儿子总是很兴奋地到老师那去“告状”,因为他要让老师知道,还有比他表现更差的学生,此时“告状”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积极表现的好机会,而且还能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到了中年级,儿子开始意识到“告状”不好,他不再主动地告别人的状,而是看到哪个同学告了自己的状,出于报复心理去反“告状”。到了小学高年级,儿子说班里除了极少数女生爱“告状”以外,已经没人“告状”了。看来,“告状”有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老师,陈晨把我的房子推倒啦”“浩浩把我的画划得乱七八糟”“谭宇把我的飞机撕坏了”……在幼儿园里类似这样的告状时有发生。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容易产生这些破坏性行为呢?通过观察分析,笔者发现儿童产生破坏性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