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焦亮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他以会党首领的身份参加太平军,在太平天国早期运动中有过突出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政策措施的某些局限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并竭力批判之,力图改造之,但因其农民阶段自身的局限,焦亮终未能施展抱负,最后在永安被俘,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2.
焦亮出生在湖南省兴宁县,屡试不第,遂参加天地会,创立招军堂。金田起义后,投奔太平军。1852年4月被清军俘获,被赛尚阿捏称天德王,送往北京。7月在北京牺牲。后来,他的大弟焦王明也参加了太平军。二弟焦玉晶和妻子许月桂加入天地会,发动反清武装斗争,配合太平军行动。可见,焦亮及其家人与太平天国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萧一山是我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他撰著的《清代通史》是在断代史领域内实践和发扬梁启超“新史学”理论的成功之作。他主张发挥史学的经世致用思想。本文主要论述萧一山在太平天国史料搜集、整理方面的功绩,深入分析他在欧洲期间倾其全力搜集太平天国史料的原因。他从国外影印回国出版的文件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的第一等重要材料,有力地推动了近代史料学的发展,对于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引言# 冯云山,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是太平天国革命前期的主要领导人,他和洪秀全一起创立了“拜上帝教”并亲自建立了“拜上帝会”组织和紫荆山革命根据地。他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历山河之险阻,尝风雨之艰苦,去国离乡,抛妻弃子,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历尽艰辛,坚耐到底。”表现了他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抗争精神《李秀成  相似文献   

5.
1860年夏秋之交,正当第二次鸦片战争之火在京津熊熊燃烧的时候,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宗教老师,美国传教士罗孝全(Issachar·Roberts)终于踏上了太平天国领土,开始了他几年来梦寐以求的太平天国之行。罗孝全(1802—1871年),生于美国田纳西州,就学于南卡罗来纳州弗曼神学院,毕业后任美国南部浸信会传教士。1836年来中国,次年开始在澳门传教,以后转至广州。1847年3月遇到了洪秀全,洪秀全向他学习《圣经》,但他不肯为洪秀全施洗礼,不久又借故赶走了洪秀全。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罗孝全欣喜若狂,以洪秀全宗教老师的身份,于1852年10月间写了《洪秀全革命之真相》,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对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大都持否定的态度,斥责辱骂之声是不绝于耳的。只是文化大革命前的许多历史著作在介绍太平天国前期的领袖人物时总还提到他,这就是说在否定之中还或多或少的有所肯定;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在林彪、“四人帮”鬼蜮横行的十年里所出版的历史书籍里,几乎都把韦昌辉从太平天国领袖人物中“开除”了,仅仅在需要痛骂他一顿的地方才把他“揪出来示众”!什么削尖脑袋钻进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7.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领袖.他的思想对于这次起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济是立国之根本,他的经济思想对太平天国的建立和发展又有着不可忽视的决定意义.本文试图对洪秀全从早年到1853年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这一时期的经济思想作一探讨,以就教于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8.
把毛泽东有关太平天国的论述同中国学术界研究太平天国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太平天国发生的特殊时代结合起来,在太平天国的地位和性质上形成和提出新的认识和新的概括:太平天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农民起义地位之"最"、彰显了其地位和性质之"殊"。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史研究在钟文典教授的学术研究体系和学术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对太平天国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太平天国开国史研究、太平天国人物研究、罗尔纲先生研究、组织出版《太平天国史丛书》和对太平天国史研究方法的探索等五个方面.他的成长历程决定了他治史的人民立场,而治史的人民立场成就了他作为广西史学一代宗师、中国当代著名史学家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天历九年(1859年),洪秀全明定“天国六节”,内有“大见暨联登极节”(以下简称“登极节”),节期定在天历每年二月二十一日。这个“登极节”是怎么会事?有些专家、学者说它是洪秀全为1851年登天王位所设的纪念节。此说在太平天国学界相当流行。笔者对有关的“天王诏旨”作了考释,发现“登极节”与1851年天王即位毫无关系,它纯粹是洪秀全后期宗教狂热症的产物。他视《旧约》和《新约》为神启的预表,采用主观附会的隐喻解经法,臆造出一种超时空的虚幻意象,即耶稣(太兄)所预言的“世界末日”已经到来,旧的属于人间的太平天国消失了,他和太兄携手登上了与上帝“合一作主”的极位,共同创立了一个新的属于众神灵的“太平天国”。他执拗地把它当作真实的东西强加给太平天国的臣民。所谓“登极节”,就是他凭借上述的虚幻意象创立的;是他和太兄同登与上帝“合一作主”之极,共同创立新的“太平天国”的纪念节。太平天国学界以往流行的那种说法,是望“登极”二字以附义的误解。恢复“登极节”的真相,将有助于突破对洪秀全后期思想研究的现状,有助于深入探讨太平天国败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诸葛亮研究中,有两个小问题应引起注意:其一,诸葛亮隐居隆中虽然胸怀远志,自比管仲、乐毅,但能否如愿,心存忧郁,最好的表达方式莫过于“抱膝长啸”。因此,“啸”的深刻含义,有必要加以阐释。其二,“羽扇纶巾”是学艺术中的诸葛亮,“葛巾毛扇”是历史真实中的诸葛亮,二不可混为一谈。“毛扇”是魏晋名士手中所挚的“麈尾”。  相似文献   

12.
在诸葛亮一生中并没有想“争夺天下,建立王霸之业的雄心”壮志,关羽不是“诸葛亮攫取权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诸葛亮也不是想“假吴人之手置关羽于死地”。他和关羽之间的关系只是蜀汉政权内部大臣与大臣之间的平等关系,他们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不存在所谓权力之争。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不是政治或经济问题,而是文化问题。文化是其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可以说,梁漱溟的经济思想是在文化观指导下构建的,其文化观是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而经济思想是其文化观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呈现。梁漱溟的经济思想内容丰富,视野独特,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87-89
张良是秦末汉初著名的谋臣,他那传奇的一生都与道家思想的影响息息相关。他通过道家自然之"天道"找到了政治依靠刘邦,完成了人生的重大选择,并运用"以弱胜强"、"以退为进"的道家"顺天"思想,为刘邦取得了争霸天下的有利条件;张良"无为而治"的道家政治措施,使汉初经济很快复苏;道家淡泊名利、珍视生命的思想促使又张良走上了归隐之路,他运用辟谷、导引等道家养生方法自我修炼,达到了超凡脱俗的殊胜境界。  相似文献   

15.
焦竑是晚明最负盛名的学者之一,其籍贯在各书中说法不一,经考证其祖籍为山东日照琅琊人,后因远祖焦朔受封,占籍南京应天府上元县旗手卫。焦竑著作等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录其著作十六部,其中十三部被列入存目中。根据各书存目提要,归纳出三点原因:与儒家学说相悖;受李贽思想影响;著作内容不佳。最后就《国史经籍志》提要内容从体例、成书过程和馆臣评价三个方面对该书的价值重新作了相对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西晋末年,张轨出任凉州地方长官。为了控制凉州达到割据目的。张轨首先运用“以王命凉州”策略,以此得西晋皇室的支持。同时,他大力笼络凉州地方大族,以使他们拥护自己。张轨在凉州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安置流民,同样也获得凉州百姓的支持与拥护。凉州已经成为张轨及其后世子孙的天下,形成为一个割据政权。张轨是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开创。  相似文献   

17.
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家给予诸葛亮极大认同,誉其具“儒者气象”。在程朱理学看来,诸葛亮的“儒者气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审去就、知义利、效忠贞、行王政、为王佐、安天命;指出诸葛亮具“儒者气象”的原因是个人“天资甚美”,不足在于“学术甚杂”,“习申韩之术”,程、朱在治国、修身上亦受诸葛亮影响;诸葛亮具“儒者气象”带给我们的思考有:其“儒者气象”实为东汉儒家文化教化之结果,故儒学未来发展当回归教化之路;儒、法关系在一定程度可相互融通;当今吏治亟须强化官员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8.
明初有大批汉人甘为元朝遗民,戴良最为典型。他忠于元廷,力图复元,事不可为后隐居四明,以诗文抒发黍离之痛。朱元璋召其入京,坚辞不就,终死于京师。其气节令人钦佩,其诗文亦卓有成就,后人于此多有研究。但是关于他死亡的具体地点与方式,史志记载及后人叙述多不尽相同。今人对这一问题已有所涉及,但多语焉不详。文章对有关戴良之死的历史叙述进行考索,力求还原历史,揭示戴良之死的真相。  相似文献   

19.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际遇一直是众多后来者称羡的对象.如鱼得水,这既是刘备本人对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形容,也得到了后世大多论者的赞同.其实,他们之间的关系远没有表面上的融洽.刘备限于个人的才识经历,始终不能真正理解诸葛亮的伟大抱负以及为此制定的战略方针,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只能说是:相交而并不相知,倚重却不乏猜疑.  相似文献   

20.
由于阮籍与张华<鹪鹩赋>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辨前者之全部赋作的内在联系,发现阮赋及其赋体性作品<大人先生传>的创作始末,恰与司马氏从开始篡权到定局之年限相一致;由<东平赋>作时考辨发现阮籍后期"不与世事"、谨慎自保实为苦闷待"时"的真相契入,其将自己宏大人生追求境界寄托于赋体创作,以赋体创作作为其较为直接的、现实时代社会理性批判的重要武器,可见其"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乃赋体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