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书院历史的学术专著,邓洪波教授撰写的《中国书院史》内容丰富、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注重实证,不仅充分体现出作者超越前人的构思和用心.而且显示出了相当的深度和厚度。尽管如此,《中国书院史》也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
邓洪波先生所著《中国书院史》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书院历史的学术专著。邓书通过大量唐代地方志和诗文,对书院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并作了全新的解释,将唐代书院的面貌呈现出来。但是,引用地方志和诗文论证唐代书院起源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可以看出唐代书院与后世书院的性质是决然不同的,因而书院的起源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幸读到邓洪波老师的新作——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中国书院史》。  相似文献   

4.
郭旭 《教育文化论坛》2019,(2):126-129,140
《贵州书院史》以贵州书院与地方文化变迁为历史视阈,深入研究了贵州书院文化的发展和流变,深刻揭示了贵州书院历史变迁的动因、贵州书院时空分布及基本特征、贵州书院的讲学风采、贵州书院在近代中国的嬗变、书院文化对贵州社会历史发展和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贵州书院史和贵州教育史的研究奠定了相当的基础,是区域书院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教育史(含书院史)研究有许多新成果、新见解。文章仅以若干个“三”为例:如书院教学是三体现象的典型模式;中国学校发展有三个阶段;具有学校性质书院有三个要件;教育史可划分为思想、制度、实际活动三个方面;中国古代的三种教育;唐末书院产生的三个原因;书院讲会有三种活动方式;历史上出现讲会式,宣讲式,聚徒式三种类型的书院;对北宋四大书院三类不同的概括;有北宋三大书院的说法;北宋三次兴学与书院的关系密切……等十余项,以供学者一笑。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形式,对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书院独具的文化教育组织形式的诸多特点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引起了文化史研究、教育史研究学者的重视。近些年来,取得了颇为丰富的书院研究成果,除《中国教育通史》(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李国钧、王炳照主编)中浓墨重彩地进行专门探讨外,还出版了关于书院研究的专著,如丁钢、刘琪撰著的《书院与中国文化》、李才栋撰著的《江西古代书院研究》和《中国书院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书院教育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书院史资料》是当代书院研究的重要工具书。对《中国书院史资料》作者对《文献通考》相关资料理解的再理解可以说明,书院史料的征引与解读应合于基本的语言学、历史学、逻辑学、教育学及所属历史场域的本真。作为一项历史研究,书院史研究理应追求主观与客观的共生,在主客观对话中迫近书院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8.
由湖南大学邓洪波教授撰写的《中国书院史》已由台湾大学出版中心出版。全书共分六个部分,依次是:书院的起源与初期形态、书院教育功能的彰显、书院制度的确立、书院的推广与官学化、书院的繁荣与辉煌、书院的普及与流变。该书资料丰富,对书院的理想有着自己的新看法和广义的理解,论述全面、详实。同时,系统地用统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也是有别于一般官学和私学的教育场所和学术研究单位。书院之为书院,就在于它是把讲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特殊教育单位。是否是讲学和学术研究场所是判断一个地方是否为书院的主要标准。根据这一标准,考辨李国钧主编的《中国书院史》中的附录三《历代书院名录》中所列的所谓“宋代福建书院”而实非的书院可知,被该书列入宋代福建书院而实非的书院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读书处、祭祀处、读书兼祭祀处、刻书处。此外,还有一类是基于朝代划分错误的,即元代书院。  相似文献   

10.
本期发表三篇论文。第一篇是邓洪波撰《清代省会书院:遍布全国的教育学术中心》。其主要内容为:(一)省会书院的建立;(二)省会书院的特点(经费充足,频频受到皇帝的关顾,师资水平高,肄业诸生须在全省范围之内通过严格筛选方可入院,规模大、招生多,课程设置由朝廷议准通行);(三)省会书院的新生代。清朝中、后期新兴的省级书院,呈现出一种多样化、专门化的趋势,如两湖书院试图以中西结合之方,为传统的书院注入新的活力,求是书院以讲求新学、西学为主,尝试将中国书院制度和西方近代教育制度沟通,皆是书院改革的产物。又如诂经精舍、学海堂在嘉、道年间兴起朴学之风,校经书院、时务学堂在光绪年间掀起三湘新政之潮。再如崇实书院讲求“格致”,设置制造课程,开中国近代机械工业教育之先河等。作者认为,总结清代省会书院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建设重点高校及学术研究基地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胡适发表"书院的历史与精神"、"书院制史略"两篇文章至今,中国的书院研究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历程。在这九十年中,相关论文发表2000余篇、专著出版70余部,研究成果堪称丰硕。其中,某些开创新范式、开辟新方向的成果,无一不是独辟蹊径,发前人之未发,导来者之先路,从而成为书院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肖永明教授《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视野中的书院》(商务印书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追溯中国书院文化的起源与流变,揭示书院在中国的文化教育和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孔子开创了私人办学之风。书院开始于唐代,其功能一是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二是作读书休闲之用。宋代书院伴随着理学的产生而兴盛,南宋朱熹所到之处,则以创建兴复书院为首务,他以自鹿洞书院所写的“揭示”即学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院的首要功能是教育(以儒学经典为文本的人文教育),其次,书院也是发展学术思想、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学术创造的重要园地,以及维系社会舆论的场所。书院制度还随着理学向东亚国家的传播而播迁到韩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13.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学界出于对新式教育形式的反思,开始探讨书院这一传统教育形式。此后,书院研究连绵不断。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书院研究走过了七十年,其间虽经曲折,但学者们在书院文献整理、书院史、书院制度研究、书院与文化研究等方面,依然取得了较多成果。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受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理论的影响,书院研究推陈出新,在学术观点、研究方法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从整体上来看,书院研究依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引入社会科学理论,拓展研究视野,增强问题意识,以推进书院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石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盛名天下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大儒朱熹对石鼓书院的发展有着突出贡献。他虽然没有亲临石鼓书院讲学,但他的《石鼓书院记》却让“石鼓有声于天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发展到清代,其官学化色彩逐渐浓重。道光年间河北巨鹿所设的广泽书院也不在其外。(《钜鹿县志》中收有一则“广泽书院新定条规”,是分析巨鹿地区,乃至河北地区书院制度的宝贵资料。通过对条规中所反映的章程制度、山长聘任、经费运转等进行探讨,映像出清末时期书院官学化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16.
本辑向广大读者奉献三篇论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一)王勋成《兰山书院之始末》;(二)赵统《卢文和李兆洛与江阴暨阳书院》;(三)张本义《书院和“学为己”的书院精神》。三文各具特色:(一)兰山书院设于甘肃的省会兰州,是一个省级书院,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至光绪三十二年(  相似文献   

17.
王贤淼在《九江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白鹿洞书院在中国教育史、中国学术史上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当代课程改革中,从教育理念、教学范式到学习方法,都能够从白鹿洞书院教育中的到有益的启迪。白鹿洞书院教育强调对话精神的实质即是主张教与学的互动、交往;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中国书院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一生有很深的书院情结,建复了大量书院,推动了明代书院的勃兴;他二十余年书院讲学不辍,促进了书院讲会制度化和讲学平民化,也在书院史上再现了书院学术一体繁荣的局面;在长期的书院教育实践中,王阳明还在书院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师教学原则和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丰富和发展了书院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晋溪书院     
晋溪书院原名晋溪园,位于山西太原晋祠之侧,创建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为明代“三朝功臣、两部阁老”王琼所建,后改名晋溪书院。  相似文献   

20.
本期“书院研究”发表各地专家的六篇最新成果,是专栏创办以来内容最丰富的一期。书院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中的一份宝贵遗产。本期发表的李才栋教授所撰《中国文化教育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论文,回顾了从唐至清肩负着藏书、教学、祀祭三大使命的书院历史,提出书院至少在八个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