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祥 《湖南教育》2004,(13):19-19
一位教师在教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当复习完表面积的概念后,出示一个标有长、宽、高的长方体,马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该怎样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在这个时候安排讨论问题,是否恰当?也就是说,学生讨论问题的时机是否适宜?为此,请易祥老师谈谈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2.
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教学新知铺垫搭桥。为了使此环节更贴近学生,我抓住新知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组内畅所欲言。如在教学((分一分》时,先请小朋友们把6个星星分成两堆,并说说分的结果(1个与5个;2个与4个;3个与3个),  相似文献   

3.
劳忠娣 《上海教育》2010,(12):63-64
在现实课堂中,小组讨论似乎已经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式。然而,我们也看到,很多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只是表面热闹,学生之间并无实质性的对话。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小组讨论应有的效果呢?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发现,讨论时机是一个影响讨论效果的重要因素。课堂中,如果我们组织小组讨论的时机不当,不仅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使得这一环节的教学低效或无效。带着这样的问题和思考,我和同事们一起进行了一个小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言堂、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方法逐渐被人们摒弃,而体现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讨论式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那么,究竟如何发挥这种教学法的作用,让其真正为打造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服务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生本教育倡导“小组合作、小组交流”,而“小组讨论”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有效途径.在学习小组的讨论中,学生能够解放思想、互相合作,畅所欲言,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探究知识,实现教学目标.随着生本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广大教师已在课堂上广泛使用小组讨论这种教学形式,但是由于对小组讨论的有效实施还缺乏足够的思考和把握,小组讨论难以达到预期的成效.本文认为,要使课堂小组讨论达到“水到渠成”、真实有效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组织和调控好讨论的问题和讨论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对于数学课堂中的"齐答"现象,教师们可谓是褒贬不一。反对者的理由是:"齐答"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回答的机会,特别是中下等生会人云亦云,沦为"南郭先生"。不可否认,这的确是齐答的弊端,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对齐答的积极作用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7.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契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的。课堂讨论是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其实两千多年前的《学记》中就讲到学生之间可以"相观而善"的道理,认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现代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在解决简单问题时,独自面对比众说纷纭的效率高。但是面对复杂问题,群策群力却比孤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经常采用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许多语文教师在授课时 ,都乐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去自行探求知识。但是在使用小组讨论方式时 ,必须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下面 ,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科学安排讨论过程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否取得最佳效果 ,关键在于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是否能激起学生讨论的兴…  相似文献   

10.
<正>小组讨论教学是以小组讨论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合作教学活动,它设立了组间同式、组内异式的小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教学的建构形式,其目的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与合作,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驱动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组讨论学习有以下突出的优点。第一.小组讨论学习可以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状态,促使学生表现出较之前更大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12.
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选择适当的环境和时机,这是保证小组合作交流切实有效的重要前提。那么,在什么时机、什么状态下开展合作学习较为有效呢?笔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认识到:  相似文献   

13.
14.
林刚强 《阳光搜索》2014,(1):118-119
小组讨论,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讨论的过程重在交流,一般先通过交流,找出个体之间的差异,然后经过讨论,逐步达成共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方面,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只能走马观花式巡视;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没有足够的教学敏感性,以及想当然等主观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小组讨论游离于合作交流的实质,出现了很多务虚的现象,使本该发挥集体智慧的交流合作方式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5.
李超 《文学教育(上)》2013,(24):108-109
中学生无论认知水平还是知识经验,均较小学阶段有了显著提升,此时的课堂小组讨论本应呈现强生成、宽视域的态势,却仍存在议题设置及小组分配随意、讨论分工模糊、教师角色转换不完全等隐性不良因素。对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努力提高问题质量、合理划分组别、细化任务分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聚焦生成,找准设疑时机、自然转换身份,以令小组讨论发挥其真正的实效价值。  相似文献   

16.
布鲁纳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新课程改革提倡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小组讨论与交流是现代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集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是提高学生能力与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正如萧伯纳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  相似文献   

17.
凌建新 《现代教学》2005,(10):23-23
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质疑同样也是一种能力。教师需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打铁要看准火候,教学要抓住契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的“愤”“悱”之际,我觉得正是引导学生质疑的最佳时机。以下是我对质疑时机把握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课堂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集体中围绕中心问题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全体性。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参与机会,因而它具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特性。二是针对性。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是课堂讨论的一大特性。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课堂教学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了体现新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各级各类观摩课、研讨课上,语文教师们开创了诸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