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作发 《收藏》2009,(12):78-79
读了边强、杜义德先生发表在2008年第11期《收藏》杂志上的文章《齐家玉器是我国古玉文化的核心》(以下简称边文),对二位先生关于齐家玉器的重要性论述十分欣赏,但对其“单核心论”一说有异议。笔者的观点是多源论,就是说,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并行着红山、凌家滩、良渚、龙山、齐家……多支玉文化,它们自成系列,各有特色,并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兼容并蓄,使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玉文化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
正内蒙古通辽地区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深受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及辽金文化、蒙元文化的浸润,玉文化底蕴之深厚,文物之精彩,有目共睹。本文将介绍通辽市博物馆收藏的部分精品玉器,以飨读者。新石器时代内蒙古史前玉器的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地区、科尔沁地区及呼伦贝尔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等遗存中都出土过数量较多、不同类型的玉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爱玉至深、至诚、至迷、至痴,因此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种玉文化,它充溢了中国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时期。凤鸟是古代先民崇拜的神鸟之一。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柔美优雅的凤鸟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4.
张同宽 《收藏界》2013,(5):34-34
中国玉文化推崇人养玉及玉养人的理念,充满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新石器红山部落文化时期的玉文化溯源到历经道儒释文化的完善补充,玉从自然精灵成为具有精神追求的华夏族的重要器物。考古推论,华夏始祖时期,玉被认为是上天神灵的食物。早期的玉石是充满了神秘及崇高地位的。到春秋战国华夏文化大繁荣的  相似文献   

5.
冯元 《收藏界》2013,(3):44-47
玉与国人有着不解之缘。生长于亿万年前的玉在中国人眼中是至高无上的,崇尚美好品德的中国人,把玉看作民族的精魂,赋予了玉优雅、宁静、含蓄、纯洁、坚贞和正直的美好品性,提及玉的词汇、成语、典故无不和高贵、美丽、幸福、吉祥有关。中华民族的先民们早在距今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便开始制作和使用玉器。从商周的神秘礼玉到战国的精美佩玉,强秦制传国玉玺,两汉的金缕玉衣,大唐金镶玉带的富贵奢华,宋代玉器清丽高雅,元代秋水件生气勃勃,明代子冈牌独领风骚,清代的巨型玉山子,不但王公贵族对玉器趋之若鹜,民间赏玉、藏玉也蔚然成风。一个个玉器制作的巅峰时代,使玉文化贯穿于整个中华文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中国传统玉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玉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文明的作用和地位;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的定义和宪章,进一步领悟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认为玉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融合是东西方文化再交流的契合,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横县地区秋江贝丘遗址以及西津贝遗址入手分析,重点介绍横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阐述横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煮字煨食     
李彦君 《收藏》2014,(6):142-147
世界三大玉器产地之一的中国是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古以来中国人崇玉、尚玉、爱玉、藏玉的文化传统经久不衰,玉文化成为社会主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器的珍稀及高贵品质,象征着贵族权力、地位、品德。唐朝以后,玉器进入民间,并深入社会各个阶层。  相似文献   

9.
杨伯达 《收藏》2001,(7):8-12
中国玉器大约有着上万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持续不断地发展,缔造了精美绝伦、独树一帜的艺术王国。随着玉器由用于生产、装饰到登上祭坛沟通神灵、标榜尊贵而渗透到氏族群体原始集团的社会生活之后,其神秘而崇高的内涵逐渐完善,并渐趋形成广泛、系统的独立规范与形式,成为维系社会群体生存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纽带。中国玉文化由北向南出现了第一个繁荣局面,这就是红山文化(距今约5500年)——良渚文化(距今5300~4200年)相互辉映的两大玉文化,以牛河梁积石冢和反山、瑶山祭坛墓出土的玉器为其代表。此后,龙山文化(山东、陕西,距今4550-4000年)、齐家文化由东向西  相似文献   

10.
张建青 《收藏界》2015,(1):47-52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尤其是在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年至4000年左右,在黄河上游地区,包括青海在内的中国远古先民进入到了一个十分繁荣的时期,而舞蹈艺术也从那个时期就绽放出了鲜艳的蓓蕾。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具特征的文化遗存,我国黄河流域不仅是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