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浩满 《收藏》2008,(12):25-25
经过2005年中国画的急速上升周期以及近两年的“当代中国油画”的国际炒作热潮,中国书画市场明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在异常的市场大环境和书画市场内部调整的内外夹击之下,中国艺术市场、中国绘画界产生一个个巨大的问号:2008年后,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季英伦 《收藏》2010,(9):2-4
接触郭庆祥源于《收藏》杂志今年第三期《名家》栏目做的石齐专题。了解石齐之后.始知郭庆祥被称为站在”吴冠中和石齐背后的男人“。一举而能站在当代两大艺术名家之后.那该是个怎样的男人?  相似文献   

3.
张冰冰  刘杜鹃  吴彦婕  马筝 《收藏》2010,(11):153-155
由上海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收藏》杂志社、新浪收藏、艺超网六家共同主办的首届“当代名窑”评选活动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中。10月2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市场专业罗宏才工作室的全体硕、博研究生,在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罗宏才的引导下,围绕首届“当代名窑”评选活动展开系列讨论。  相似文献   

4.
书画市场持续升温书画收藏是民间收藏中具有悠久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大项。近10多年的书画收藏热,催生出大批画廊和艺术品拍卖公司,使中国书画市场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相比之下,中国画廊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比艺术品拍卖差了许多。至今,中国画廊业总体仍处于摸索过程中。目前画廊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各地画廊组织的展览不断增多,同时举办各类艺术活动,对促进中国艺术市场的成长与成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国内名家书画收藏投资热浪的逐波高涨,艺术市场上书画拍卖会的成交额、画廊的销售量和书画爱好者彼此间的私下交流量也急剧上升。而与此同时,书画投资中最大的风险——书画赝品对艺术市场各方的困扰,则不断显现于各种报刊媒体。因此“宁可买贵,不能买假”,已成为越来越  相似文献   

6.
徐磊 《收藏》2013,(2):162-167
2012年12月3日,200多位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经营者和金融投资机构人士汇集上海国际收藏论坛,共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大计。作为年度性高端论坛,2012上海国际收藏论坛分主题论坛和专题论坛两个部分。主题论坛以“艺术收藏的新视野和新理念”为论题,围绕私人收藏与机构收藏、企业收藏文化、企业社会责任、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收藏与文化赞助等议题展开。本刊从各议题中选择部分精彩观点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7.
方鸣 《收藏》2006,(10):50-53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红火,中国书画成为广大艺术品投资者和收藏者青睐的品种。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各类书画拍卖会和画廊书画作品的总成交额已达到120多亿元,书画作品的成交率之高,出入意料,令人感叹。然而,随着中国书画市场的繁荣,急功近利的行为日渐突出,大量古代、近现代书画的赝品和仿品充斥市场,使得众多书画投资者望而却步。但是,一些颇有眼光的收藏者和投资者,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收藏思路,把投资购藏的目标锁定在一大批有艺术水准和市场潜力的当代中青年画家作品上,从而走出了一条投资收藏书画而有望回报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张少华  王菊莉 《收藏》2006,(11):150-153
文化部主办的中国艺术产业界最高级别对话平台——第六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于2006年9月27日在北京举行,近百位著名专家学者、中外知名收藏家和艺术品经营者汇聚一堂,围绕“艺术与收藏”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此次论坛分为“谁在收藏”与“怎样收藏”两个议题,内容涉及艺术品市场存在的基础和价值,以及艺术品理性收藏和理性经营等问题,具有行业导向作用。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还就当前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建设问题作了主旨演讲,引起舆论关注。为使读者对此次论坛有所了解,我们将其中的重要言论缕析出以下四个板块呈现给大家,张副司长的发言将在下期全文刊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收藏》2007,(9):28-39
自本期起,我们郑重推出“世界之窗”专栏。该栏目由本刊与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台办.特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教授为栏目的学术主持人,本专栏将向读者系统介绍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的各项世界艺术展事及相关轶闻.还包括海外藏家专访.各国博物馆和其他收藏机构的综合介绍.以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方面的资讯.期望藉以开拓国内读者的视野,使大家更多地了解世界文明脉络及文物知识。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0,(3):161-161
由张仃先生题写展名的“澹然无极——中国书画名家司法保真学术提名展”于1月9日在歌华文化艺术交易中心隆重开幕。展览采用提名方式,特选邀在当代书画界、学术界有重大影响的冯远、刘大为、苏上澍、欧阳中石、施大畏、唐勇力、石齐等名家作品参展,并附带司法保真证书,让广大收藏者和书画艺术品投资人有机会直接得剑心仪的保真书画作品。  相似文献   

11.
肖更应 《收藏》2007,(4):71-71
近年来,书画市场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青睐,书画收藏虽然利润丰厚,但却不容易把握。收藏者对书画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在具体操作上亦要讲究。  相似文献   

12.
王琪森 《收藏》2006,(11):65-67
上海,素有中国收藏的“半壁江山”之称,由此而形成了富有历史气脉、地域强势、艺术档次的“海派收藏”特征。特别是在书画收藏方面,更是历代大师佳作荟萃,各朝名家精品汇集,有不少是国宝级的珍品。并形成了一批鉴赏功力深厚、甄别眼光犀利、收藏成就卓然、历史影响深远的海派收藏大家,显示了海派文博事业的雄厚实力。  相似文献   

13.
书画收藏和其他珍贵物品收藏一样,要有相当的专门知识,因此藏家必须拿出相当的时间去修美学理论,修美术史,修那些与收藏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此基础上,要勤看佳作、真品,一定要注意到绘画的艺术水准“收赏是收藏的前提”,这是一切搞收藏,尤其是物、字画收藏的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14.
2006年5月1日,本刊隆重推出中国收藏界年度金榜(2004-2005)之“中国当代书画拍卖成交价金榜”和“中国当代书画拍卖成交量金榜”。这两大金榜的数据来源于嘉德、翰海、佳士得、苏富比、中贸圣佳、北京荣宝、上海敬华、朵云轩、华辰、崇源等国内外各大拍卖公司2004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之间当代中国画拍卖成交数据。这不仅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市场的数据平台,对科学把握当代书画市场的发展趋势无疑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在两大金榜的评选当中,我们看到近两年当代书画市场有了令人欣慰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当代书画拍卖市场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公司设立的专场不多,市场人气不旺,占整个市场的成交份额较小,人为炒作以及赝品泛滥等现象。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当代书画市场从长远看有理由看好,它丰富的资源性,人们对当代艺术的认同感,与古代和近现代书画相比价格的优越性,都将使当代书画未来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本着科学分析、数据说话的原则,我们特约艺术评论家牟建平先生根据两大金榜相关数据对国内当代书画市场及上榜的部分当代中国画家进行点评和投资分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程勋荟 《收藏》2013,(5):40-43
近年来清代的许多科举书画作品在艺术市场崭露头角,但是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来看,清代科举书画在艺术市场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现在收藏科举书画的人不多,价格也不高,清代科举书画价格升值的空间非常大,是艺术市场未来发展中的一支潜力股。  相似文献   

16.
程勋荟 《收藏》2013,(3):40-43
近年来清代的许多科举书画作品在艺术市场崭露头角,但是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来看,清代科举书画在艺术市场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现在收藏科举书画的人不多,价格也不高,清代科举书画价格升值的空间非常大,是艺术市场未来发展中的一支潜力股。  相似文献   

17.
西沐 《收藏》2010,(11):156-157
首届“当代名窑”评选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此次活动的评选旨在提倡及传承历史名窑传统制造工艺与文化基础上,努力推动当代陶瓷原创艺术作品与创新,引导广大收藏爱好者认识当代精品陶瓷艺术及其文化的价值,更好地为投资当代陶瓷艺术精品而服务。  相似文献   

18.
十二生肖也称十二属相,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有着先民远古图腾的遗风,也寄寓着“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有关生肖的习俗文化发展至今,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部分。收藏生肖书画为我国旧时的民俗传统之一,早在宋、元时期就很流行。近年来,由于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兴起,收藏十二生肖书画更显得意义深远,其艺术价值也非同一般,一些大师级画家的作品有的在艺术品拍卖会上创下了天价,也有的被运用到纪念币上,其价值更是显而易见的,为此本刊特别编发了画家秘修斌先生的《十二生肖和生肖动物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王毅高 《收藏》2001,(3):16-17
古玩是指历史遗留下来有文化艺术价值可供收藏玩赏的物品,因其资源有限,而人们的需求无限,古玩市场上便出现了许多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的欺诈现象。受害最多的是“涉市”不深的初学收藏者,笔者将古玩界一些朋友讲述的“不足与外人道”的故事写出来,共以为鉴。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吴保华 《收藏界》2010,(10):47-47
董老:您好! 您老收到这封信时感到很惊讶吧!我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的一名高中学生但喜爱收藏,特别是中国的书画艺术品收藏,因为中国的书画是集绘画,书法、诗文、金石学、哲学于一身的文化艺术,所以她是东方文化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