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信堂 《收藏》2006,(12):138-139
十一、偷梁换柱 骗术特征:假意周到服务,乘机调包损人。杀伤力★★ 此仅俩专门对付那些公款送礼或祖心大意者,方法很简单,就是利用调包计以劣换优,以伪换真,其关键环节是在买卖成交之后附加的“服务”项目中动手脚,让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吃个哑巴亏。  相似文献   

2.
王信堂 《收藏》2007,(2):152-153
二十、乔扮农民 骗术特征:假以朴素外衣,掩盖真实面貌。杀伤力 此为地摊常见一景。摊主常装扮得破衣褴缕,颇如乡下老家,其伪装花样不尽相同,有深由老沟的山民型;有脱贫致富的菜农型;还有工地农民型、外省农民型等等。  相似文献   

3.
王信堂 《收藏》2007,(9):158-159
三十九、卖场陷阱 骗术特征:密室操纵阴招、卖场联手设套,杀伤力 卖场杀手的骗人手法是善良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其阴招主要有三:一为独角大戏,这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拍卖公司经常玩弄的把戏。  相似文献   

4.
王信堂 《收藏》2006,(9):122-123
古玩市场即战场。笔者系新闻工作者,爱好收藏,从藏几千日,虽其乐融融,但也多有中招,吃药之苦,于是在遍体鳞伤中渐渐悟出知己知彼之古人教诲,开始关注“敌情”动向,积极防御,屡败屡战,终于总结出古玩市场骗术四十招。现按阴谋的杀伤力程度,参照星级分类法将骗术的“技术含量”由浅及深分级罗列,权作内参,供同道参酌。  相似文献   

5.
王信堂 《收藏》2007,(7):164-165
三十四、新闻人物 骗术特征:愚弄新闻媒体.妄图大肆诈骗。杀伤力★★★★★ 在收藏界,有一些骗子非常热衷于利用媒体包装自己,通过正面宣传,把自己鼓吹为古玩行内拥有珍贵文物的风流人物,以此来抬高身价,扩大影响,最终通过沽名钓誉所产生的名人效应来铺平其实施阴谋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王信堂 《收藏》2006,(10):140-141
此招专门对付外地收藏者,属于一次性的短期行为。其技术含量并不高;在最初接触买家的一刹那,卖主会极热情地以礼相待,在买家浏览卖品时,卖主会鞍前马后服务,真情告白哪是真品,哪是赝品,往往给买家留下不错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王信堂 《收藏》2007,(4):163-164
二十七、放线钓鱼 骗术特征:着眼长远利益,循序渐进宰人。  相似文献   

8.
王信堂 《收藏》2011,(10):118-123
七、"白领"杀手 行为综述 骗子彬彬似白领,利刃在身匿曹营。心怀叵测座上客,时机一到便佞行:或借荐宝埋"地雷",或给赝品开绿灯,待到东郭觉悟时,引狼入室祸酿成。  相似文献   

9.
王信堂 《收藏》2007,(3):161-162
二十四、隔山卖牛 骗术特征:利用网购手段,进行欺诈行为。杀伤力★★★ 在互联网席卷世界的今天,网上买卖古玩渐成气候,一些心术不正者也在网络世界里玩起了他们的行骗手段。这些人的网欺(最近冒出的新名词)手段主要为:其一,利用专业软件对古玩赝品的照片进行再加工,  相似文献   

10.
王信堂 《收藏》2011,(7):118-122
五、自封专家 行为综述: 古玩骗子善乔装,弄来头衔一大筐, 自封著名鉴定家,远离老虎鼠称王。  相似文献   

11.
王信堂 《收藏》2011,(5):128-132
《收藏》自2006年第9期开始,连载了笔者的《古玩市场诡计四十招》。几年过去了,展望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及其流通平台,可以清楚地发现,古玩骗子们并没有因为受到道德的谴责而收敛自己的行为,相反,他们正在市场中演绎着鬼魅魍魉的现实版,其戏文之诡谲,主题之露骨,动作之张扬,情节之跌宕,均前所未有。这些险恶的骗术伎俩,让众多善良的人防不胜防,屡屡中招。  相似文献   

12.
王信堂 《收藏》2011,(6):128-131
三、伪装研讨 行为综述:古玩骗子手腕高,猴模人样搞研讨,石破天惊大主题,"嘉宾"高歌咏叹调。更有专家被"绑架",语焉不详竟折腰,闹剧闭幕出正果,赝品件件是"国宝"。骗术行径:一提到学术研讨,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学者们正襟危坐的场面。  相似文献   

13.
王信堂 《收藏》2007,(1):158-159
人人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古玩市场上个别人也在这方面打起了主意。如果有一天某个与你不很熟悉的人主动找上门来,告诉你他家出现困难,要出卖古玩,那么十有八九这是一个阴谋。其表现形式大致有三:一为贫困求援型,自称家中忽然出现变故,或家人生病,或家中失盗等,为筹集资金,要忍痛割爱;二为急需用钱型,因为家中买房、子女上学等原因,不得不出售传家宝;三为偶然告诉型,在你面前忽作痛苦不堪状,询问之,便告知家中最近灾难频仍,急需救命钱若干,欲以古玩换银子云云。  相似文献   

14.
王信堂 《收藏》2007,(12):110-111
自2006年9月份起,笔者撰写的《古玩市场诡计四十招》连载于《收藏》杂志之后,受到了一些藏友的好评,我很欣慰。不料,在2007年第9期《古玩市场诡计四十招(十)》发表后,却引起了个别人的谩骂。其导火索,是因为我在题为“文化创新”的章节中,将他们经营的品种、造型不伦不类的所谓“苍山文化”玉器称为赝品,并配发了一幅图片。  相似文献   

15.
王红旗 《收藏》2008,(11):138-139
《收藏》2007年第9期上刊出了山东潍坊王信堂先生的连载文章《古玩市场诡计四十招》,该期介绍第四十一招“文化创新”,揭露所谓“臆造文化发现,兜售高仿品”的现象;2007年第12期又刊出王先生《再说古玩市场诡计之“文化创新”》一文。细读两文后,作为一名普通收藏者,我有以下几点疑问:  相似文献   

16.
墨风 《收藏》2008,(11):139-139
王信堂先生撰写的《古玩市场诡计四十招》在贵刊连载后,使我从中受到启发,其内容很有代表性,大大提高了许多收藏爱好者的识别能力,当然也击中了一些造假者的要害,使一些人的“文化创新”难以进行下去,真可谓毫不留情,一针见血,大快人心!  相似文献   

17.
刘亚谏 《收藏界》2011,(1):126-127
中国正处在一个古玩艺术品收藏的大浪潮中,人们称其为第四次收藏浪潮或第四次收藏热(第一次是北宋时期,第二次是康乾盛世,第三次是清末民初),这次收藏热之烈,收藏人数之多,可谓前所未有。专业和业余的收藏流通人员有数千万人,有形无形的古玩艺术品市场正处方兴未艾之势。对这一特殊行业,市场管理的相对滞后和监督约束机制的相对缺失,使古玩艺术品收藏流通行为受到了很大制约。尤其是民间古玩艺术品鉴定行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仅收藏界而且社会上对鉴定业的非议实在不少。鉴定管理体系的严重混乱,乃是种种问题的关键所在,已成为古玩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刘亚谏 《收藏界》2011,(2):113-115
二、管理对策(一)鉴定行业必须立法,以实现制度规范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古玩艺术品市场必须有完整的法规体系来规范和调整。多年来,我国针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胡晓曼 《收藏》2008,(1):192-193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艺术品收藏投资成为金融证券、房地产之外的另一个热门投资种类。根据中国收藏家协会资料,目前中国的藏友人数有7000万之多,而且每年以10%-20%的速度递增。放眼各地,收藏市场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江南北。打开电视,翻开报纸,与收藏有关的节目、栏目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