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卫增 《收藏》2007,(4):66-67
古城正定踏雪斋藏有4件建国初期陆云山创作的新彩“报春图”瓷器。新彩是一种新的釉上彩绘艺术,它与传统的陶瓷釉上彩(古彩、粉彩)属于同类。新彩有两大优点:一是新彩颜色在700-800℃的低温烘烧前和烘烧后,颜料呈色基本一致,便于彩绘时即可看到烧成后的预期效果,有利于对面面效果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区发现的红绿彩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华 《收藏界》2011,(10):56-57
红绿彩器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红、绿、黄彩等彩绘并以黑彩勾绘,再入窑低温烧制,即釉上彩绘。红绿彩曾被称为“宋加彩”.因是以红彩为主的彩绘,日本也称之为“赤绘”。西安地区于1982年在钟楼附近基建工程中发现三件红绿彩瓷器,均为玩具类的童子,分别为:白釉红绿彩瓷童子俑(图1)  相似文献   

3.
冯小琦 《收藏界》2013,(1):44-51
五彩瓷器自元代创烧以来,到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彩瓷品种。一、彩瓷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都是单色釉,有青釉、黑釉瓷器,到三国时期出现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如南京出土的青釉釉下彩绘羽人图壶,釉下绘有褐彩纹饰。唐宋时期是中国彩瓷的发展时期,除南方地区的越窑、长沙窑为代表的青釉褐彩、青釉褐绿彩以外,由于北方瓷业迅速兴起,出现白釉绿彩、白釉黑  相似文献   

4.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釉里三彩蟋蟀盖罐(图1),堪称康熙釉里三彩瓷器的标准器。此蟋蟀盖罐为1952年陆士基先生所捐。口径12.8厘米,通高8.9厘米,腹径14厘米,底径11.7厘米。器型浑厚挺俊,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陶瓷史上,唐宋时期的四川邛窑将胎装饰(刻、划、剔、堆、贴、雕、塑、模印等)和釉装饰、高温彩绘和低温彩绘、釉下彩绘和釉上彩绘集瓷器于一身,表现是很突出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刻、划花彩绘大盆。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21)
正1998年安徽省繁昌县新港镇发现元瓷窖藏,一次就出土了15件典型的元青花瓷,此外还出土有霁蓝釉瓷、卵白釉瓷、龙泉窑瓷,都是元代瓷器的精品力作。而出土的一对宋代官窑瓷则堪称稀世珍宝,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繁昌窖藏共出土瓷器25件(图1),其中包括储酒器3件:青花云龙纹兽耳大罐1件,青花孔雀纹兽耳盖罐1件,龙泉窑青釉荷叶盖罐1件。饮酒器14件:青花  相似文献   

7.
李训刚 《收藏界》2013,(2):46-46
宋吉州窑彩绘工艺分釉上彩绘与釉下彩绘两种,以釉下彩绘为多见。釉上彩是在已烧成的白釉或涩胎瓷器上,用色料绘饰各种纹饰,再于700℃-900℃左右的低温窑炉中二次烧造而成。其彩料应用广泛,釉色鲜艳,品种丰富且艺术性较强。因彩绘施于釉上,因而易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  相似文献   

8.
张朝晖 《收藏》2011,(2):30-31
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珍藏了一批有唐以来的出土瓷器珍品:唐瓜棱三足白釉盖罐(图1) 1985年5月岐山县凤鸣镇李家沟村唐墓出土,同出有塔式罐、乾元通宝等随葬品。通高6厘米,腹径6.5厘米。敛口,有盖,鼓腹,平底,下有三足。通体施白釉,釉不及底。从造型、胎釉等方面分析,应为唐邢窑系产品。唐褐釉执壶(图2) 1988年11月岐山县凤鸣镇陈家河村唐墓出土,同出有开元通宝等。此壶通高11.6厘米,口径4.8厘米。喇叭形口,圆唇,束颈,圆肩,平底,短直流,颈肩部有执手,深褐色釉,底部露胎。  相似文献   

9.
蔡炳杰 《收藏》2006,(8):94-95
一、“万寿无疆”瓷茶具(图1)。“文革”后期,朋友送我一套江西景德镇生产的“万寿无疆”瓷茶具,包括壶、碗、罐和大瓷盘共7件。大瓷盘的直径27厘米,高1.7厘米。全套瓷器为釉上纷彩,玫瑰红地色,手工绘制。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0月,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和来自国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的知名专家来到湖南衡阳。眼前这件宋代衡山窑彩釉绘菊纹罐(图1)完美而异样,它的彩绘工艺既不是釉上彩也不是釉下彩,而是一种在素胎上涂白色化妆粉,粉地上用褐绿两色彩釉绘花,表面不再罩釉,一次烧制而成的高温彩釉绘花瓷。衡阳当地收藏家称之为"粉地彩釉绘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