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世集壶     
张顺成 《收藏》2001,(6):79-81
我的居室是一个壶的世界,玻璃柜中、博古架上、桌子茶.几乃至壁橱窗台,放满了型质各异、年代不同的壶具。有锡的、铜的、瓷的、玉的、紫砂的、菊花石的、景泰蓝的:有酒壶、茶壶、醋壶、酱油壶、奶壶、咖啡壶;有明清壶;民国壶、也有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文革壶”和当今制作精良的仿古壶,共400多把。  相似文献   

2.
陶人 《收藏》2001,(5):44-44
“中华民族团圆壶”近日在陶者宜兴问世,“中华民族团圆壶”由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题写款名,由宜兴著名紫砂陶艺家顾惠君设计监制完成。该壶壶身镌刻有400多字的小楷“台湾简介”,壶柄似一道彩虹连接壶身和壶盖,上刻台湾岛地图,台上壶盖寓意两岸沟通,民族团圆。  相似文献   

3.
钟惠咏 《收藏》2014,(5):92-93
鸡首壶又称"鸡头壶""天鸡壶",是指雕塑鸡头为装饰或以鸡头作为壶嘴的瓷壶。为酒具,又作盛水器。烧于三国时期,盛行于两晋。其前身乃盘口双系壶,为南方越窑所首创。在南北朝时期有进一步发展,形体趋向高大,流行龙形执柄。隋代的鸡首壶以壶体修长、鸡头雕塑逼真著称。入唐以后,鸡首壶逐渐被酒注子(执壶)所取代。青州市博物馆收藏有多件鸡首壶,介绍于下,供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4.
郑伟峰 《收藏界》2011,(8):43-45
近日,承蒙香港"城南旧事"史先生割爱相让,本人如愿以偿再获一把"胜利壶"。茶壶品相一流,完美如新,器形规整大方,胎质细腻,釉水滋厚,十分的喜爱。但和一般的有画有饰、有题有款的名家胜利壶有所不同,这把落款年份为1947午的胜利壶壶身没有任何绘画和边饰,只有三面书写流畅的文字,但仔细揣读之下,却喜见深意。  相似文献   

5.
孙成熙 《上海集邮》2000,(10):17-18
在紫外线灯下观察北京邮票厂胶版彩印的《盉壶和马奶壶》邮票(2000-13)发现,除第1图“盉壶”全张右上角票位仍有反射蓝色荧光的流水号外,2种邮票的纸张还都采用了反射桔红色荧光的纤维防伪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明  谢昆 《体育科学》2001,21(4):41-41
多功能组合式壶铃的外形类似一把铁锁 ,其结构是由壶铃把手、不同长度的特制螺丝、螺帽和壶铃钢片组成。经选料 切割 钻眼 车旋 刨磨 镀镍 组合 7道工序制作而成。目前 ,我国体育器材厂家设计生产的壶铃品种规格单一 ,其重量只有 5 kg、10 kg、15 kg、2 0 kg、2 5 kg、30 kg几种规格 ,均为生铁铸造 ,表面粗糙 ,容易断裂 ,而且重量不准确 ,正负误差较大达 0 .5 kg以上 ,影响了投掷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多功能组合式壶铃克服了上述传统壶铃的各种弊端 ,并具有以下优点 :1 重心设计合理投掷半径的长短与投掷成绩…  相似文献   

7.
王文径 《收藏》2007,(7):71-73
闽南民间喜爱以紫砂壶泡工夫茶,至死还把茶具带入墓中,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使这里成为中国出土紫砂壶数量最多的地区。明万历年间卢维祯墓出土大彬壶就是一件重要实物。  相似文献   

8.
刘勇先 《收藏》2006,(3):85-86
战国末年至秦汉时期,青铜器渐趋衰落。器形一般较简单,大多是素面,或仅饰弦纹,铭文也极少。这时的青铜器在功用上摆脱礼器的束缚,更接近日常实用,有鍪、釜、蒜头壶、鼎、盆、铜镜、带钩、熏炉,以及车马器和兵器等。  相似文献   

9.
旧藏朱泥壶一把,器表呈栗红色,梨皮,宝塔式钮带孔;器身呈圆球形,腰下内收垂直至底。素身;单孔短流,流下刻壶铭“江清月近人”五言绝句;圆;圈足,足内中部刻“六如”二字楷款﹙图1﹚。  相似文献   

10.
养壶     
徐学平 《收藏》2007,(3):45-45
壶的保养一般称为养壶。养壶的目的在于使其更能够涵香纳味,并使壶焕发出本身浑朴的光泽。一把新壶从开始泡第一泡茶的时候就和你结缘了,你就要细心地呵护它。新壶显现的光泽往往较为暗沉,然而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道家传统养生文化为切入点,对壶瓶山养生文化展开研究,探讨壶瓶山养生文化内涵,分析其对现代养生观念的影响,从文化层次理论--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来分析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宁天义 《收藏界》2010,(7):53-56
清末民初,日用陶器的需求剧增,宜兴的紫砂业也缓缓走向复兴,具有西方色彩的专营紫砂的商号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文人雅士不再是紫砂业的主导,而亦壶亦商的紫砂实业家们成为紫砂市场的主人。在这批紫砂店号及陶刻名家中,最著名的人物当推清末民初紫坛全才——赵松亭。  相似文献   

13.
壶说     
壶是佛,壶是禅,壶是福。壶佛一体,壶禅一式,壶福一相。得壶得佛,入壶入禅,納壶納福。"世间金玉何足珍,且如阳羡山间一丸土。"这丸土化作宜兴丁蜀的一把壶,于是壶便和天、日、人融在一起,壶天同寿,壶日同辉,壶地同存,壶人同生。自古道:壶小天地大,壶中日月长。金木水火土,壶是五行  相似文献   

14.
邢舒良 《收藏》2012,(9):107-111
南京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宜兴古来交集甚多。南京博物院藏紫砂壶可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相媲美,所藏有时大彬、陈鸣远、杨彭年、杨凤年、邵大亨、吴月亭等名家名壶,涵盖了紫砂发展史中几乎所有大家。此文选取南京博物院馆藏紫砂珍壶与读者共赏,一同领略历代大师的鬼斧神工。  相似文献   

15.
杜文 《收藏》2013,(1):66-73
在唐宋时期鱼形壶造型比较流行,一般都认为是模仿鲤鱼造型,在唐三彩、白瓷、金银器中皆有表现。以往皆认为唐宋时期的这类产品皆取材于鲤鱼造型,而通过与唐宋文物上流行的摩羯图像比较可以看出。有些鱼形壶造型来自摩羯鱼的可能性较大。下面以潮州窑产品为主体展开探讨。唐代产品见于梅县水车窑烧制的双鱼形穿带壶(图1),壶高27厘米,口径...  相似文献   

16.
云阳 《收藏》2007,(9):75-75
我喜欢收藏老紫砂壶。前不久,刚巧与紫砂制壶高手徐达明先生相聚,我谈起收藏了他祖上做的一把营口福康寿星壶,听他说到其祖父徐祖纯制福康寿星壶的有关情况,长了见识。结合平时研究,兹撰成小文,以飨收藏同好。  相似文献   

17.
玩壶三题     
季永 《收藏界》2013,(11):53-57
国人自古尚饮茶,因此茗壶向来为文人雅土所珍爱。古之茗壶多为瓷质,虽然明清紫砂制壶盛行于世,可景德镇瓷质茗壶仍然不乏雅器。其中,浅绛彩瓷茗壶更是以其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独特魅力,与茶文化相得益彰,而令后人倾倒。这里与您分享。下笔者收藏的几把浅绛彩茗壶。  相似文献   

18.
沙伟 《收藏》2014,(3):130-133
顾景舟是现代紫砂文化的集大成者,紫砂界公认的“一代宗师”‘壶艺泰斗”。他用毕生的精力,呕心沥血地对华夏紫砂艺术发展史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9.
王宁  丛军 《收藏》2014,(19):104-107
近日有幸得见一“宝根”款竹鼎紫砂壶,拼紫泥料。全手工抟制,壶身上下共由5张泥片镶接,壶高13厘米,壶底径12.5厘米,容量700毫升,净重590克。底款为椭圆形篆书“宝根”二字。盖款是一长方形楷书“宝记”。壶身相向分别镌刻有书法和绘画,壶肩部斜面以行楷刻着赠送者及受赠者的名字。这  相似文献   

20.
李宏坤 《收藏》2006,(9):56-57
鸡首壶是指带有鸡首状流的盘口壶,又名叫鸡头壶,天鸡壶。它创烧于三国互相间年。经魏晋南北朝以至隋代的发展,演变,盛行一时,隋以后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