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以忠 《收藏》2007,(12):35-35
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是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和开封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建的一个高层次收藏文化发展基地。论坛本部设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开封。首届论坛暨中国开封第25届菊花花会于2007年10月18日隆重开幕。这是全国收藏界的一件盛事、喜事。盛典期间,古都开封菊花飘香,瑰宝荟萃,群贤毕至,宾朋云集,共襄收藏文化盛举。首届论坛年会前后,陆续编辑出版《盛世收藏经典》论文集、展品集、书画集、纪念集等,这对收录论坛盛况,记载盛会精华,彰显收藏神韵,引领文化时尚,传承华夏文明,繁荣经济文化,十分必要,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8,(2):175-175
在2007年12月7日的《开封日报》和《汴梁晚报》上,记者田宏杰和张文昭分别发表了“最新一期〈收藏〉杂志重点报道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盛况》和《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盛况荣登〈收藏〉杂志》的文章,介绍了2007年第12期《收藏》杂志重点刊发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盛况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杨才玉 《收藏》2007,(12):34-35
金秋十月,古都开封城内菊香遍地,宾朋云集,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在此隆重举行。在开封博物馆展区、东京艺术中心展区和大相国寺展区,轮番上演了一幕幕收藏文化大戏:有经过精心准备,富有创新思辨精神和百家争鸣气氛的学术研讨会;有集国家收藏与民间收藏、国内收藏与国外收藏,传统收藏与现代收藏于一炉,包括河南省馆藏文物精品展、中国民间收藏书画展、元青花瓷鉴赏展,全国民间藏玉精品展、清代陀罗尼经被展、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1,(8):10
2011年是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创办的第五个年份,也是第三届高峰年会的举办年。适逢论坛举办地开封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开封市政府已将收藏文化纳入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之中,从而为论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将加强市场运营和社会参与的力度,提升水平,注重实效,努力把论坛打造成在海内外具有较大吸引力、影响力的收藏文化发展基地,把开封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收藏之都。  相似文献   

5.
田宏杰 《收藏》2007,(12):36-41
在中国收藏史上,曾经有过3次收藏高潮,第一次就出现在北宋。作为北宋都城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在收藏史上扮演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毛晓辉 《收藏》2007,(5):97-97
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与河南省开封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2007年3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启动典礼。论坛旨在在我国中原地带创建能与世界接轨的,集收藏理论研究、收藏鉴定、收藏展示、收藏文化交流、收藏经济开发、藏品物流集散为一体的收藏文化基地。论坛聘请罗哲文、史树青等中国文博界著名专家为名誉主席、副主席,吸纳荟萃了一批长期工作在文物收藏和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
田宏杰 《收藏》2009,(12):158-159
2009年10月18日,中国开封第27届菊花花会在喧天的鼓乐声中拉开序幕,而更令人瞩目的是第二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同时登场。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2,(12):164-164
在开封第30届菊花文化节到来之际,2012年10月17日上午,全国首座“中国收藏文化名城”命名授牌暨揭碑仪式在开封金明广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9.
王永记 《收藏界》2011,(4):121-124
听说张杨先生被评选为"全国十大收藏家",我很是高兴。 我与张杨先生最早认识是在2007年10月的"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上,当时张杨先生在开封博物馆展示自己的藏品——红绿彩俑,那场面真是气派。  相似文献   

10.
吴少华 《收藏》2007,(7):28-28
中国古玩市场“长三角”地区论坛会暨海派收藏文化研讨会于2007年4月19日在上海举办。出席会议的代表就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海派收藏文化的历史演变及特点、古玩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收藏文化和古玩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许多论文内蕴丰富,鉴往悉来,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和新思路,现选发其中5篇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06,(3):162-164
故宫博物馆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建筑群——故宫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它以逾百万件文物收藏展示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2.
王俊虎 《收藏》2009,(6):110-111
2007年底,中国收藏家协会与开封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收藏文化论坛在古城开封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论坛分学术交流和藏品展览两个部分,参展的除了平时难得一见的伊朗国家博物馆所藏3件元青花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仇英绘《清明上河图》等国宝之外。  相似文献   

13.
古玩,作为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深厚的内在和不菲的价值。在中国历史上,古玩收藏与交易经历了两个阶段:从早期传统文人和古玩爱好者因个人喜好而收藏,到如今投资者将古玩交易作为投资手段而收藏,中国的古玩市场渐渐呈现出文化传承、市场经济相融合的特征,正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古玩业,在丰富我国文化市场的同时,也促进了古玩交易市场的发展、完善和壮大。2007年,在已有几百年历史和声誉的潘家园,天雅古玩城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朱裕平 《收藏》2006,(11):56-58
从收藏历史上来看,陶瓷、玉器、杂项等艺术品是人类创造和收藏的物质产品,反映了人类的物质文化史。作为人类历史的另一部分,即非物质文化的内容,同样应该成为收藏的对象。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以及收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入等,还是有待于我们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认识的新领域,本文谨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收藏为例,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交流活动日益活跃民间收藏是古今中外俱有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国历史上难以计数的文物能流传下来,民间收藏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群众性的收藏热。在当代中国民间收藏者心目中,收藏不仅是  相似文献   

16.
裴钰 《收藏》2009,(10):23-24
中国是收藏大国,收藏作为人民的审美旨趣,数百年来已经成为文化中的一个主流。今天,我们的文化在整体转型,从封建士大夫的书斋文化转型为现代社会的人文主义文化,文化的转型必然会给收藏带来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家收藏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名家收藏专业委员会)日前在北京成立。中国名家收藏专业委员会以引导高端收藏市场、繁荣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由著名的文物专家、理论研究家、资深评论家、著名收藏家、著名艺术家等组成.志在推进收藏文化、收藏研究、收藏学术交流、收藏教育培训,促进中国收藏文化事业的国际交流及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敏 《收藏》2013,(1):17-17
季节轮转,云卷云舒,《收藏》已走过20个春秋。 20年,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一个团体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一段生命历程。20年前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历史的必然,中国艺术品收藏传媒、民间收藏组织和艺术品市场在改革开放后所积聚的经济能量和文化能量的推动下同时发轫,“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古物在人们的心目中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艺术创作加速...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9,(4)
正中国收藏家协会联合五粮液酒厂开创历史先河,并与国内顶尖生肖邮票大师合作,再现生肖白酒收藏传奇,推出五粮液首款酱香型生肖艺术收藏酒。见证五粮液历史时刻——宜宾五粮液公司权威打造并发布的民族生肖酱酒五粮液·中国收藏家协会酱香收藏生肖酒(猪年)是五粮液从中国社会消费升级和酱香白酒盛行的大环境下,结合五粮液企业自身优势和特点,联合中国收藏行业唯一行业组织中国收藏家协会倾情打造的首款生肖文化酱酒,代表五粮液在白酒产业上的  相似文献   

20.
薄湘立 《收藏》2009,(4):122-122
宋代的古钱币在中国的钱币收藏领域是一座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富矿山,每一位钱币爱好者都能从其中发掘出自己喜爱的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