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周青铜器     
莲鹤方壶(故宫博物院藏品) 邮票:2003-26-7;片源:1977年文物出版社《中国青铜器》(第5集); 销戳:“北京/故宫”日戳(首日)  相似文献   

2.
童文秀 《收藏》2007,(7):149-149
在我珍藏的中国美术名作邮票中,有一组“国立故宫博物院建院七十周年纪念”邮票,令人爱不释手。这套邮票是台湾邮政署于1995年6月25日为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70周年而发行的。全套4枚;图案分别选取台北故宫珍藏的青铜器商代父癸鼎、宋代名画《奇峰万木图》、宋瓷汝窑粉青纸槌瓶以及宋代黄庭坚《花气诗帖》。  相似文献   

3.
罗青 《收藏界》2011,(11):88-91
笔者13岁时跟著名书画家、收藏家溥心畲学画,14岁开始有了自己的收藏,收藏的第一幅是黄牧甫画的青铜器《妇庚卣》。这么多年下来,收藏了明清书画近三千幅,现挑其中的一幅,与大家共同鉴析。说到文伯仁这幅《具区林屋图》,首先要从台北故宫藏王蒙的《具区林屋图》(图1)说起。王蒙的这幅画经过鉴定,画真款伪,应该是后添款。这幅画应该是断成两截的,上面原来还有东西,因此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有些人说原画未必不是这个样  相似文献   

4.
张懋镕 《收藏》2006,(7):64-65
2005年9月,上海崇源艺术拍卖有限公司和诚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海外回流青铜器观摩会,展示了从国外购回的16件商周青铜器。其中一组器主名为“xi”青铜器(包括1件鼎、3件簋、1件盉、1件盘)尤为引人注目。近日陈全方先生东著文(《新见商周青铜器瑰宝》,《收藏》2006年4期),作了详细而富有见解的介绍。陈先生认为铭文中的“xi”,就是西周早期鲁国国君鲁侯熙,并且断定这是一组鲁国国君的铜器,它们“提供了西周早期至中期的青铜标准器,是研究周公家族史及鲁世家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对“xi”组铜器形态、铭文作了详细观察之后,我们认为这一看法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5.
青铜器:青铜器一般指先秦至两汉时期所铸造的青铜礼器。上世纪私人藏家不多,自清末至民国多为大家世族所专享,解放后又出于种种原因,由其后人将藏品捐献国家所有,后《文物法》又规定一切地下文物均为国有。青铜器多为引人瞩目的重器,私人收藏风险巨大,故问津者日稀,虽然价值很高,但并未形成市场,而地下交易始终未绝。  相似文献   

6.
《收藏界》2008,(8)
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吴镇烽编著的《商周有铭青铜器总汇》一书即将出版。全书共收录传世和新出土的商周有铭青铜器15567件,是商周有铭文的青铜器集大成之作,下限到2008年6月底。其中食器5354件,酒器6241  相似文献   

7.
截至2003年底,我国已有29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11月25日,香港发行《世界遗产——中国的名胜古迹》邮票全套6种。 布达拉宫(1.4港元) 图为布达拉宫全景及驰名中外的艺术品——藏卡。 明清故宫(1.8港元) 图为从景山上对故宫的鸟  相似文献   

8.
说锡壶     
周继烈 《收藏》2001,(11):40-41
中国对锡的冶炼应用至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青铜器即是铜、锡、铅的合金,在河南安阳殷墟曾发现锡块和6件锡制的戈,后又在楚雄万家坝发现战国时期的的锡制作饰品50余件,文献中亦有记载,《周礼》有“掌金玉锡石之地”。其后《汉书》、《颜氏家训》、《华阳国志》、《蛮书》、《续博物志》,直到明《天工开物》均有对锡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李烈初 《收藏》2001,(5):7-10
传世的宋、元、明、清帝王像,流传有绪,似毋庸置疑;但明太祖朱元璋像,何以会有两种不同的面容?1932年5月7日《故宫周刊》载南薰殿藏朱元璋全身像,额角隆起,下巴凸出,微须,面多黑子,戴幞头,穿袍,着靴,笼手坐于椅上,下有脚踏(图1)。1934年7月14日《故宫周刊》载朱元璋像,方脸,白须,面孔慈祥,戴翼善冠,着龙袍。右上角有泥金楷书:“大明太祖高皇帝”7字(图13)。  相似文献   

10.
闲人 《收藏》2008,(7):86-86
清乾隆十四午(1749年),乾隆敕命东阁大学士梁诗正,仿照宋徽宗时的《宣和博古图》,把收藏存清内府的青铜器1436件按其造掣绘图,标明尺寸、最量、铭文,著录成《西清古鉴》。乾隆二十年由清内腑划印成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