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才玉 《收藏》2006,(9):28-29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史上.2005年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一年。一方面,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育成长.在2005年的舂夏季节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尤其是占到艺术品市场80%份额的中国书画.在连续三年出现”井喷”行情后.到2005年舂拍时达到一个新的制高点。另一方面,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中国书画市场在平稳发展中出现了调整行情.这是继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受累.出现调整行情以后的又一次。以中国嘉德、中贸圣佳、北京翰海、北京荣宝、北京保利。杭州西泠、上海朵云轩七大拍卖公司为例.2005年舂拍时.因北京保利尚未开拍.六家成交总额为273亿元,其中中国书画的成交率分别达到93%~97%.秋拍时.北京保利开始首拍.且一家就拍出了51亿元,但另六家总成交只达224亿元,较舂拍减少1795%.七家秋拍的总和与六家舂拍的业绩相当.其中中国书画的成交率下降到78%~94%最低者只有62%。进入2006年,中国书画的调整行情进一步延续,从春季拍卖的情况看.中国书画的成交率多在60%~70%左右,最低者不到50%.上述七大拍卖公司2006春拍的成交总额为215亿元,较上年舂拍减少2124%,较上年秋拍减少2182%.过去动辄高价成交的名家作品现时很少爆出惊人价位。从中艺指数(中国艺术品市场行情指数)走势来看.自2005年10~11月达到3146点的峰值以后.调头下滑.到2006年5月为2795点.下跌了351点.跌幅为11%。从雅昌国画400成份指数走势也可看出这种调整趋势.自2005年7~8月达到3949点的峰值后.在震荡中一路下滑.2006年7月为2175点.较峰值下跌了1774点.一年时间跌幅达449%。  相似文献   

2.
赵余 《收藏》2014,(3):122-129
一、在中国书画拍卖行情的拉升下,2013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企稳回升 自2011年秋拍开始,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了调整时期,  相似文献   

3.
赵榆 《收藏》2006,(7):134-137
中国书画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备受世人珍爱与关注。随着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繁荣发展,中国书画在众多的拍品门类中脱颖而出,至今已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应该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繁荣发展的十年,也就是中国书画在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走过辉煌历程的十年。  相似文献   

4.
吴伟忠 《收藏界》2013,(1):20-25
中国嘉德作为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风向标,对艺术品行情的走向有举足轻重的影响。2012年嘉德艺术品秋季拍卖会已于日前在北京落槌,但拍卖成绩并不理想。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油画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等各专场的总成交额仅为17.45亿元人民币,而先期开拍的香港苏富比秋拍的成交情况也不容乐观,成交数量和成交总额均显著下降。很显然,2012年秋拍行情在继2012年春拍回调后,已呈现进一步下滑之态势。  相似文献   

5.
王永林 《收藏》2008,(11):24-24
当今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进入“战国时代”,中国书画一家独大的局面已被打破。21世纪初“非典”刚过,中国书画呈现“井喷”式的短暂疯狂后,便从巅峰快速跌入“调整”的谷底,让中国书画如坐过山车一般,这一突如其来的机遇,给油画、当代艺术、佛像、玉器、瓷杂带来了绝地反击的机会,在这些艺术品门类的大举夹攻之下,中国书画一直“回暖”乏力。  相似文献   

6.
赵榆  唐小萍 《收藏》2007,(3):24-24
中国书画中的名人精品征集困难,这是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规律,是目前所有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面临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6,(11):167-167
2006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可谓风云激荡,在经历了数次市场调整和观望后,藏家的收藏观念正向追求品高、质精、物稀、全美的趋势发展,这对于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上海嘉泰2006年秋拍仍然本着求珍、求精、求新的征集宗旨,又有著名文物鉴定师汤伟建先生的加盟,使拍卖更具吸引力。嘉泰此次拍卖会定于12月2日至3日于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推出中国书画、瓷器杂件、西洋油画、古籍善本四大板块、均为嘉泰的传统强项。  相似文献   

8.
张少华 《收藏》2007,(3):174-177
近年来,中国油画在国际和国内中国艺术品市场异军突起,无论在成交量还是成交额上都显示出比中国传统书画更为惊人的行情,引起收藏家们的密切关注。在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盘整时期,  相似文献   

9.
王永林 《收藏》2006,(6):128-128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中国书画始终以8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稳坐艺术品交易的头把交椅。无论是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还是当代书画,在拍卖会上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总是买家竞争的对象。特别是那些流传有绪、或征集自画家本人及向画家本人求证保真的大家名家之作,往往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价格奇迹。可以说,中国书画支撑着艺术品市场的大半壁河山,而且随着当代书画的异军突起,这种局面将长久延续并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10.
薛宣林  朱同 《收藏》2007,(1):32-33
中国画最佳投资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中国画投资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艺术品市场与世界接轨的问题。有数据表明,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5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就会自然启动。我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自1992年以来,一直在为数不多的人参与下,不愠不火地进行,可到200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特别是中国画市场突发火爆行情,很多人将上涨的原因归于股市低迷、房地产热退潮,其实,根本在于中国国民收入提高后的必然趋势。如2005年,上海、北京的入均国民收入已超过5000美元,中国艺术品市场渐入佳境,参与艺术特别是中国画艺术品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很多人因缺乏投资知识而欲投无门,当前困扰中国画投资的根本问题,除了赝品之外就是投资方向迷茫。对资本而言,正确的决策是成功的关键,掌握正确的投资方向,就可确保资本价值的最大化,中国画最佳投资方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水天 《收藏》2006,(7):138-143
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油画市场并不景气。最初京沪两地有多家拍卖行开拍中国油画,由于藏家、买家很少,致使不少拍卖行放弃了中国油画的拍卖,能坚持的恐怕只有嘉德等极少数拍卖行。近几年,随着中国艺术品行情急剧升温,各路藏家对中国油画价值的认识发生了转变,不少藏家认为油画是一种国际性的收藏品,已故的世界级名家作品价格常高达百万乃至千万美元,而在世有成就的油画家作品价格也大都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  相似文献   

12.
季英伦  李忠斌 《收藏》2008,(9):18-19
自2003年以来.国内艺术品市场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国艺术品开始受到全球的追捧。根据最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资料,2007年度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约236.9亿元.2006年度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是168亿元,较2006年增长29.10%。热钱往哪里去7大部分行内人士持续看好2008年的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与此佐证的是.经济发展催生了国内新富豪和中产阶层的形成.而消费和收藏艺术品,正成为这个群体新的时尚和主张。  相似文献   

13.
王照宇 《收藏》2006,(9):46-48
时下国内弗画市场异常火爆,在悠久的中国书画鉴藏史上几无出其右者。社会的长期稳定,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加剧了艺术品的商品化趋势。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书画造假作伪之风也随之盛行,以致大有泛滥之势。  相似文献   

14.
王昆 《收藏》2007,(10):174-174
近期,民生银行推出了国内首家参与艺术品市场交易的资产管理产品,这款名为“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理财产品——“中国现、当代艺术品板块”于7月18日进入封闭期,并在民生银行高端客户范围内进行了一个月的募集活动,募集资金将按照一定比例投资于中国现代书画和中国当代艺术品。至此,银行与国内艺术品市场联姻的序幕就此拉开。  相似文献   

15.
林明杰 《收藏》2006,(9):134-134
当人们已经被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的弄虚作假现象折磨得几乎麻木之际,文化部一位官员目前在文博会的中国艺术品投资论坛上痛陈:我国欣欣向荣的艺术品市场面临造假、售假和假拍等“三假”日益盛行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志军 《收藏》2011,(4):52-58
在2010年的中国艺术品秋拍中,有更多的中国书画迈进了"亿元门"。更多的富人因通货膨胀而焦虑、痛苦,匆忙涌进了文物艺术品市场,艰苦跋涉在收藏和投资路上,他们让自己并不钟情的文物艺术品的价格飞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刘亚谏 《收藏界》2011,(1):126-127
中国正处在一个古玩艺术品收藏的大浪潮中,人们称其为第四次收藏浪潮或第四次收藏热(第一次是北宋时期,第二次是康乾盛世,第三次是清末民初),这次收藏热之烈,收藏人数之多,可谓前所未有。专业和业余的收藏流通人员有数千万人,有形无形的古玩艺术品市场正处方兴未艾之势。对这一特殊行业,市场管理的相对滞后和监督约束机制的相对缺失,使古玩艺术品收藏流通行为受到了很大制约。尤其是民间古玩艺术品鉴定行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仅收藏界而且社会上对鉴定业的非议实在不少。鉴定管理体系的严重混乱,乃是种种问题的关键所在,已成为古玩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1,(3):I0016-I0018
中国书画拍卖连创天价,被新华社评选为2010年国内十大文化新闻第二条。无论是上拍数量、成交总量还是总成交额。中国书画拍卖都增长迅速,从而继续引领2010年秋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9,(2)
正2018年12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艺拍指数"由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指导,专业致力于全球文物艺术品大数据研究的科技公司易拍全球独家研发,旨在通过大数据技术,揭示文物艺术品真实的市场价值,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权威参考。首期在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门户网站发布的数据内容包括"艺拍指数":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指数、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总量、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区域发展、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分布、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20.
张林  贺白丹 《收藏》2006,(6):123-123
1991年,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在深圳敲响。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日趋繁荣,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不过与北京、上海等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相比,深圳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却未随着深圳经济的迅猛发展而更上一个台阶,反而有些停滞不前。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专家汇集深圳,在景田国际酒店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深圳2006繁荣艺术品拍卖市场研讨会”,为当今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北热南冷”的不平衡现象“会诊”。到会的许多专家白发苍苍,其中有78岁高龄的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叶文程先生,有年近古稀的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委员叶佩兰女士,有81岁高龄的原浙江省考古学会副会长朱伯谦先生和广东省博物馆顾问宋良壁老先生等,都是“国宝级”的人物。大家各抒己见,畅谈“病因”和“治病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