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明  王炜麦 《收藏》2007,(7):44-59
2001年3月,许明先生作为中国专家代表团成员之一随团赴土耳其托普卡比宫考察馆藏元代瓷器,同年在本刊第9期(总第105期)发表《通往托普卡比的梦幻之路》一文,引起古瓷收藏和研究领域的热烈反响。此后,许明先生一直与土耳其、伊朗等国收藏元青花的文博机构保持着密切联系,2006年11月,由他主持的上海元瓷国际研讨会上,多国文博机构专家代表参会并作研讨。2007年5月,许明先生受邀赴德黑兰考察伊朗馆藏中国元代瓷器,并应本刊之邀撰写专稿,作为上篇要文的姊妹篇介绍元青花“苏来麻尼”钴料产地迷案、与伊斯兰文化比较研究及釉面的微观呈相规律等重要考察成果。此行对于彻底解开元青花之谜以及元青花的鉴定问题,都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许明 《收藏》2012,(2):44-45
从2001年起,在10年的时间里,我三次去伊朗国家博物馆考察伊朗馆藏元青花,五次(途经伊斯坦布尔到德黑兰)进入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参观和上手了土耳其馆藏元青花。所去的次数与上手的西亚馆藏元青花的数量称得上相当可观了。元青花是中国的国粹,是可触摸的器物,世界各大博物馆和国内各大博物馆都有收藏和展出,在这种社会条件下,...  相似文献   

3.
李辉柄 《收藏》2007,(2):36-39
本刊此次编发一组关于元明瓷器鉴定的文章,其中既有资深专家的反思,也有民间藏家的心得,所举瓷器多已超越了以往古瓷考古与研究的成果。或以为观点新颖大胆,是在为民间收藏正名,藉此许多民间国宝将重见天日;或以为器物有疑,论据不足,可能会混淆视听。我们是希望搭建一个学界与民间强力互动与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各种重要观点都可以表达出来,使本刊成为藏家严谨学习的学校和轻松交流的沙龙。让我们共同关注,一起努力。  相似文献   

4.
许明 《收藏》2012,(3):44-49
从2001年起,在10年的时间里,我三次去伊朗国家博物馆考察伊朗馆藏元青花,五次(途经伊斯坦布尔到德黑兰)进入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参观和上手了土耳其馆藏元青花。所去的次数与上手的西亚馆藏元青花的数量称得上相当可观了。元青花是中国的国粹,是可触摸的器物,世界各大博物馆和国内各大博物馆都有收藏和展出,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认识它还有什么难处吗?  相似文献   

5.
源自马来西亚收藏家,2003年北京华辰秋拍737号,曾创中国瓷器拍卖价之最。品相完好,造型线条刚劲,釉色白中泛青,温润肥厚,青花呈色浓艳,铁斑凝聚,深入胎骨。  相似文献   

6.
刘金成 《收藏》2010,(4):23-26
元青花是一种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再施以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它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青花瓷器的先河。蓝色的花纹与洁白的胎体交相映衬,浑然一体,宛若一幅雄奇瑰丽的水墨画。它上承宋瓷,下启明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自从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在文选中专门介绍了“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后,1952年又经美国人波普研究,元青花在瓷器史中脱颖而出。随后,国内元大都窖藏、江西丰城县凌氏墓和江苏金坛的元明墓中先后出土了带有纪年款的元青花瓷,国内外收藏家乃争先恐后收集元青花瓷器。  相似文献   

8.
李卫民 《收藏界》2011,(4):59-61
元青花乃瓷中珍宝,世界知名,当然那是指元代景德镇所产,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精工制作的青花瓷。然而,元青花并非只此一家,据相关资料记载,除江西外,福建、浙江、湖南、湖北、云南在元代均有青花瓷器生产,只不过工艺不如景德镇罢了。但从未见有四川生产元青花的文字记载或实物出土,四川不产元青花似乎已是定论。  相似文献   

9.
叶佩兰 《收藏》2007,(12):48-51
我在1998年出版《元代瓷器》一书的初衷,就是想告诉大家什么是元代瓷器。上世纪90年代,市场上的仿古瓷已经很多了,当时我因工作需要赴外地考察,到了一个收藏家的家里,发现了满房间的仿古瓷,许多是仿元青花瓷器,以后又陆续发现许多仿元青花,听了收藏家及其家属讲了他们的收藏故事,让我很痛心,也感到很内疚,促使我编写了这本《元代瓷器》。今天看来,书中有许多不足之处,研究也不够深入。该书出版后元青花仿品曾一度没了市场,  相似文献   

10.
熊振东  金国庆 《收藏》2006,(6):70-78
文西省高安市博物馆现藏元代青花瓷器共19件,其中18件为1980年江西第二电机厂窑藏出土(窑藏出土19件,其中一件青花蕉叶纹觚于1990年调拨中国历史博物馆即今国家博物馆),另一件为20世纪80年代从外地征集。此19件青花瓷器囊括了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的所有类型,即延祐型、至正型、筒笔型(图1-3),为系统研究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痴迷元青花     
卢喜超 《收藏》2007,(4):45-45
玩瓷的人几乎都知道,现在要想在国内古玩市场上淘得一件元青花整器简直比登天还难。因为文博系统的专家一直对元青花有一个比较定型的认识,那就是全世界只有300件元青花(至正型)。这个定论一直左右着元青花研究者的思想。但是民间收藏家却并不认同这一点。他们认为民间出现的元青花有些是从御窑(即宫窑)遗址流失出去的,也有的是“官搭民烧”后的一些“粗器”流传出来。  相似文献   

12.
叶蓉 《收藏》2007,(12):68-72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的横跨欧亚的强大帝国,虽然仅有短短90余年的历史,但却是瓷器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元朝初年,社会动荡,北方瓷窑在战火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不少北方名师巨匠流入景德镇,南北制瓷技术在这里得以交流和提升。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政府在景德镇设立了专门管理陶瓷产业的机构——浮梁瓷局,专营烧造皇家用瓷、朝廷祭器和商品瓷。政府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优越的地理条件,独特的瓷土资源,  相似文献   

13.
李一平 《收藏》2007,(5):52-56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留下的瓷窑遗址可谓星罗棋布。在历代瓷窑遗址中,元代窑址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当我们在元代窑址考察时就会发现,其装烧瓷器的垫饼比宋代的大了、薄了,可知其装烧工艺发生了巨大变化;遗物上的釉色增多了,它宣告了单一色釉的结束;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型,如折腰碗,形形色色的高足杯,直径近40厘米的大盘,高度超过40厘米的大瓶、大罐等;出现了崭新的装饰工艺,如青花、釉里红、釉上彩等,其丰富的题材、精美的花纹在以往的窑址中都不曾有过。这一切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元代是景德镇瓷器变化最大、进步最为显著的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4.
吴艺娟  陈国珠  杨美双 《收藏》2012,(11):62-65
青花瓷是清代德化窑中数量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它是一种釉下彩绘,含氧化钴的矿石作为颜料,在瓷器的生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施以透明釉,入窑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因釉下的钴料在高温下烧成后呈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由于淘洗不精,色调青中泛黑、泛灰,且略有晕散,但色调浓重,描绘的图案具有一种特殊的味道,  相似文献   

15.
耿志潮 《收藏》2007,(2):50-50
洪武青瓷概念的生产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1964年南京明故宫遗址、20世纪80年代初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和1984年北京四中基建工地原皇宫库房遗址出土了明初瓷器残片,才引起了一些古陶瓷研究者的关注。真正开始较系统地研究是在1994年景德镇珠山明初官司窑遗址的科学发掘之后。随着大量洪武青花瓷器残片的出土,研究者才得以将一些传世的洪武青花器与元青花和永乐青花区分开来,由是,人们才开始了解大明洪武朝青花器物。  相似文献   

16.
高雪 《收藏》2012,(9):56-63
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式恢复御窑厂后,景德镇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制瓷工业和技术都较康熙瓷器在造型上带有划时代的创新,千变万化,曲线和谐流畅,日常生活用瓷、观赏陈设用瓷等都极为齐备。达到了"制作日巧,无物不备"的境界。康熙皇帝8岁即位,16岁亲政,在长达61年的统治期间,励精图治,平息内乱,使得康熙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四海升平,国泰民安,清王朝由此进入了后世称颂的"康乾盛世"。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达,促进了陶瓷业生产的发展。康熙十九年(1 680年)正式恢复御窑厂后,景德镇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制瓷工业和技术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7.
程义 《收藏》2012,(17):22-27
2011年11月,苏州博物馆集合国内各家博物馆珍藏成功举办了以"元七君子图"为主题的"历代文人墨竹特展"。这次文人墨竹盛会汇集了文同、苏轼、赵孟頫、柯九思、吴镇、王蒙、李衎、夏昶以及清代诸贤的精品50余件,堪称国内墨竹画作的一次大聚会。透过展览我们发现,即便是那些以山水见长的画家,偶尔戏作的竹画也能让我们叹为观止,就像这幅王蒙的《竹石图轴》。这幅《竹石图轴》(图1)混杂在那些长卷巨幛中,并不起眼,若非仔细探寻,它的命运也许会像往常一样默默无闻。此画亦称《黄鹤山樵竹石游灵岩诗轴》,通高77.2厘米,宽27厘米,纸本墨笔。左上方数枝墨竹飒飒斜出,萧散淡泊。  相似文献   

18.
周方清 《收藏》2006,(10):69-70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已经走向成熟,制瓷原料已由传统的瓷土“一元配方”改为采用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并在青花器烧制上有了新的突破,在胎体上用钴料描绘纹饰,然后施影青釉、白釉、卵白釉等釉料,在高温1200℃左右一次烧成。元青花瓷以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纹饰风格,为收藏界所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