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的《超然台记》和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是宋代亭台记文中耀眼的双璧。教学中,我拿这两篇文章来相互印证,加上学生在此之前已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和《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俚俭》,我想借此让学生来对已了解的苏轼作个小结,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黄州快哉亭记》时,有学生提问:为何苏辙在快哉亭就是"西望武昌诸山",而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却是"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都在黄州赤壁一带,同看武昌,为何会出现东西两望呢?这一问还真把我问住了。有同学猜测是不是因为苏轼和苏辙所站的方位不同,所以出现"东望武昌"与"西望武昌"的不同;也有人  相似文献   

3.
<正>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时  相似文献   

4.
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六月,谪居黄州的张怀民(字梦得,又字僵俭),在江边建了一座亭,苏轼命名为“快哉”,苏辙写了《黄州快哉亭记》,这首诗也作于此时:  相似文献   

5.
《黄州快哉亭记》是历史名篇,对其解读的文章不少,许多文章读后,总觉得有些隔,对《黄州快哉亭记》的整体分析不清晰.“快哉”,是否写了“三快”?“三快”的关系如何?第二段写了“两快”,一是景物之观,二是人文遗迹.这两段作者放笔写来,确实凸显了快哉亭的美感,令我们一般人看后,都有快感.  相似文献   

6.
说明了密州、徐州、黄州三个地方的三个快哉亭都是苏轼命名的,并着重探讨了苏轼避而不提徐州快哉亭的深层原因,揭示了李清臣同苏轼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7.
说明了密州、徐州、黄州三个地方的三个快哉亭都是苏轼命名的,并着重探讨了苏轼避而不提徐州快哉亭的深层原因,揭示了李清臣同苏轼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8.
苏氏昆仲皆为杂记名家,苏轼创作<超然台记>于前,苏辙创作<黄州快哉亭记>于后,苏辙似乎是有意与其兄角力,两篇杂记出于同一机杼.对此,过珙、林云铭、李扶九等评家均注意到其共性特征.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五评日: 全篇止拿定"快哉"二字细发,可与乃兄<超然台记>并传.按"超然"二字出<庄子>,"快哉"二字出<楚辞>,皆有自乐其乐之意."超然"乃子由命名,而子瞻为文,言其无往而不乐;"快哉"乃子瞻命名,而子由为文,言其何适而非快.俱从居官不得意时看出,取义亦无不同也.文中一种雄伟之气,可以笼罩海内,与乃兄并峙千秋.  相似文献   

9.
【选读理由】归有光的文章在高中课本中只选入一篇《项脊轩志》,而归有光又是明代散文唐宋派的代表作家,故选读此篇作为补充;再者,文中提到"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一事,也可勾联《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黄州快哉亭记》等课文。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共收录苏轼的作品有:词<念奴娇·赤肇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记梦>,文<石钟山记><前赤壁赋>.  相似文献   

12.
<正>【设计背景】1.教材分析《黄州快哉亭记》选自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唐宋散文选读》“山水游记”单元。唐宋山水游记散文放意于登临游览,寄情于山水泉石,形成了物我相融的意境和言志载道的风格。本文正是苏辙遭遇贬谪后,登临快哉亭,  相似文献   

13.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的第三年.这一年的七月十六,他第一次泛舟赤壁.因这次夜游赤壁,便有了一篇震古烁今的名文<赤壁赋>.<赤壁赋>成了我们认识苏轼的一个窗口,而"客有吹洞箫者"之"客"也成了解读苏轼的不可或缺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苏子由《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清河张君即张怀民,字梦得,又字偓佺,元丰六年谪谴来黄,遂与坡公相识而得以交游,六月营新居于江山,且于其庐之西南筑亭,苏子名之曰“快哉”,并作水调歌头词以赠怀民.其词曰:  相似文献   

15.
我对于碑和帖都是外行,从来没有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要为一部苏帖写个“说明”,实有滥竽之嫌。苏轼是元丰三年(1080)贬到黄州的,初住定惠院,四年改寓临皋亭,五年随在临皋亭近东坡筑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后世称“苏东坡”之名,自此始。是年因黄州之赤壁,于长江作舟游,成前后《赤壁赋》。六年、七年均在黄州。同年四月量移汝州。苏东坡在黄州前后约五年,至今留下许多遗迹。因为有赤壁之误(火烧赤壁实在蒲圻),他写了赋、诗、词(《赤壁怀古》),反而使黄州的赤壁更为有名了。两个赤壁,互相邻近,我不相信苏轼连这点历史常识都没有。他因在黄州既也有赤壁,正好借题发挥而已。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必修二(人教版)第32页的<赤壁赋>注解①的注释是:"赤壁之战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苏轼所游的是黄州赤鼻矾,并非赤壁大战处."就此,我们产生了疑问,在我的记忆中好像赤壁有两类,一类文赤壁,一类武赤壁.可是课本注解只提两个地方,与实际不相符,我认为有必要修改一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量宋明史料的辨析和对出土文物及实地的考查,纠正了某些不正确的说法,以确凿的证据指出了苏轼当年在黄州三处居所定惠院、临皋亭、南堂及其游迹快哉亭诸遗址今天所在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18.
<正>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下狱而又捡回一条老命的苏轼来到了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黄州。在黄州的几年里,他写出四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还有一篇就是今天我要谈到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短短的月下游记,所记只是刹那间一点儿飘忽之感而已,但即兴偶感,随性为之,却颇为人所喜爱。全文抄录如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相似文献   

19.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就其命运而言是悲惨的.但对于中国文坛而言却又是幸运的。在黄州。作为闲者苏轼去江边游黄冈赤壁,去城郊访故友.去承天寺赏月……留下了能炫耀古代文坛的许多诗文;《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大江东去》、《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  相似文献   

20.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贬居黄州时,苏轼曾数次游于赤壁之下。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再游赤壁。站在赤壁矶头,望着滚滚长江,苏轼不禁感慨万千,写下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