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知识构建 研读课标“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不难发现,其强调的是“分析”,强调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特征,并会比较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即掌握分析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  相似文献   

2.
袁驰 《地理教育》2013,(Z1):29-30
一、课标解读本节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课标要求看,其核心内容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和划分界线;初步感受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用事例分析说明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强调图片资料、地理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一、知识构建研读课标“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不难发现,其强调的是“分析”,强调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特征,并会比较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即掌握分析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确定比较的两个目标区域(要有可比性);第二,明确两个区域划分的依据;第三,明确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第四,能分析各区域的自然特征;第五,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六,比较两区域自然环境的特征差异;第七,比较两区域人类活动的差异;第八,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利条件,为区域发展提供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点击课标以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区域差异。设计思想必修3是在必修I讲述自然地理和必修2讲述人文地理之后的第三个必修模块。本册地理学中的区域研究,往往是前面两册书中所学地理规律与地理原理的应用,如本节课“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就是必修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实践中的应用。区域地理是研究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区域特征的形成,是地理环境各要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地由某一地理要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郇丽娟 《地理教育》2014,(Z1):28-29
正一、课标解读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达成以下两条课程标准要求:①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等温线和降水800mm年等降水量线,也是干湿区、温度带、气候区等的重要分界线,由此还体现南北河流、植被差异以及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形成的人文差异,如民居、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为湘教版教材8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内容,它从属于课程标准"认识区域"中的"位置与分布",是"认识区域"的开篇节次,承担着为后续区域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方法指导的职能。因此,对该节"活动"的设置及应用,既要参照教材内容,更要立足于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并考虑其地位及分工,关注基础,突出活动开展的过程与方法,为学生地理学习做好铺垫、提供思路。一、剖析课标"活动"要求  相似文献   

7.
刘宇 《地理教育》2014,(Z1):24-25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在修订版课标中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由于亚洲是七大洲中最大的一个洲,同时也是我们生活的大洲,按照"选择我们所在的区域"区域选择原则,教材选择亚洲作为大洲学习的案例。与旧教材相比,本节改动较大,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从亚洲的自然环境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节内容。这样调整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8.
陈玲 《地理教育》2013,(Z1):30-31
一、课标解读本节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课标要求看,其核心内容是: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通过对两区域的比较,了解其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在比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学习区域地理,引领学生进一步关注人们的生产生活,理解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学任务分析】课标要求观察、发现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而草原是世界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形色色的区域生活中的一种类型,所以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都是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草  相似文献   

10.
开学初,全县地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在我校举行,其中一节课的开头让我至今不能忘却,准确地讲我被这位教师的耐心等待感动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引入新课前老师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一名学生站起来先是沉默了半分钟,然后一边翻书一边结结巴巴地说出了区域的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一、课标解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认识区域有如下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并做出简要评价,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课标要求看,其核心内容是:使学生通过认识黄河流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充分运用地图了解六省区的位置、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人类的农业生产和  相似文献   

12.
正一、课标解读《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我国不同地域差异的认识提出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具体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的学习标准,其核心内容可细分如下:运用地图简要评价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说出西北地区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西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发展差异为例,探究形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探讨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意义。教材在编写方法上打破了传统正文固定的表述模式,采用正文、阅读、活动等形式,有利于教师开展活动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教材不仅要求学生能以地理现象说明不同区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课标"阐释] 本节的"标准"为"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该"标准"旨在通过学习,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其学习目的是防灾、减灾,所以,"课标"除了要求了解其对人类的危害外,还要求了解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5.
重视区域地理复习,是考生获得高分的重要途径。复习区域地理最基本的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区域位置;二是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三是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发展策略。它们正好反映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三个不同层次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胡平香 《地理教育》2014,(Z1):26-27
正一、课标解读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一课的课标要求是: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地区城市分布特点,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举例分析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活动建议:开展学习交流、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选择一个教材中没有介绍过的区域,组织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然后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总结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并以适当方  相似文献   

17.
赵明锋 《地理教育》2015,(Z1):45-46
一、从哪些角度教(学)地理位置1.大洲尺度世界上有七个大洲,人教版教材一般以亚洲为例来学习怎样认识一个大洲。那么大洲的地理位置应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课标所指出的是教学要达到的最基本要求,所以学习大洲的地理位置必须有两个角度即"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同时这也是学习大洲其它地理要素所必需的基础。虽然课标只要求两个角度,但不同  相似文献   

18.
【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下册)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课标解读】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本条课标不要求掌握外向型经济的规范概念,而是要求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重在影响。因此,教师教学中应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读图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外向型经济优越性;二是运用有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以及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典型的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本课是第四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中,前四课分别选择了平原、山地、沿江沿海、草原的区域生活状况,而本课则是从沙漠作为区域生活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在本章“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应努力达成三方面学习目标 1.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本章教材并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方式的影响、区域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以作为学习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有关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编写者配合正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设置了相应活动,学生应通过这些活动概括出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