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发展及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期间,伊朗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开始发展核计划。20世纪90年代以来,伊朗的核开发主要是在与俄罗斯的能源和技术合作下进行的。2003年2月伊朗秘密核计划曝光以来,国际社会有关各方围绕伊朗是否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是否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以及是否全面中止浓缩铀活动等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伊朗、美国、欧盟、俄罗斯在此问题上都持不同的立场。中国政府强调伊朗核问题应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通过对话和协商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
2011年以来,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从突尼斯总统仓皇出走,到也门萨利赫政权黯然下台;从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狂轰滥炸,到伊朗核问题不断升级;从巴林发生流血冲突,到叙利亚暴力对抗不断。这场政治风暴几乎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为世界各国所瞩目,时下最热点的问题集中在叙利亚危机和伊朗核问题。  相似文献   

3.
伊朗核开发尽管自1967年起步以来一直波折不断,但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伊朗历任领导人仍不道余力地持续推进核计划.2011中东局势动荡,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各方焦点.伊朗的安全顾虑、政治抱负、经济理由等成为其不懈追求核能开发的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伊朗核问题的持续升温,依据《联合国宪章》赋予联合国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重要责任,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多项决议,决议确立的"外交努力与制裁"双轨并行模式有助于协调主要大国立场,敦促伊朗加大核计划透明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决议制裁色彩的不断加深和国际社会对伊朗核活动性质认知存在差异,安理会决议的不足之处也将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5.
在英法德的再三斡旋下,伊朗最终同意中止与浓缩铀有关的一切活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也不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从而使伊朗暂时躲过了经济制裁,美伊紧张关系有了一点点缓解。舆论普遍认为,美国用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大棒并没有放下,因为美国相信只有自己才能摆平伊朗核计划。美国曾向伊朗发出警告,说美国有非常确凿的证据证明,伊朗为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系统(导弹)正进行秘密努力。而伊朗则认定,自己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字国,承担了不扩散核武器的义务,同时也应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美国要用莫须有的罪…  相似文献   

6.
核“肌肉"     
2005年新年伊始,美国高层领导人再度就伊朗核问题向伊政府施压,并称不排除对伊实施军事行动的可能性。美国的恐吓引起伊朗的强烈反应,并导致刚刚趋于平静的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6月14日,美国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对媒体宣布,美国要求伊朗与国际  相似文献   

7.
美国核问题是美伊矛盾的焦点。美国在核问题上坚决打压伊朗,甚至有意动用武力,这与美国的战略利益及其感受到的威胁密切相关。伊朗对美具有重要的战略利益:(1)从地缘政治角度讲,伊朗北靠里海,南临波斯湾,分别与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和西亚的伊拉克、阿富汗以及南亚的巴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核军控进程呈逆转之势,核扩散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印度与巴基斯坦相继核爆,美国退出反导系统,朝鲜与伊朗核危机上演,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核心的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核多米诺骨牌效应大有上演之势。全球核扩散危机严重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美国在核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及先发制人战略是当前核扩散危机的最大根源所在。要解决核扩散危机,就必须切实保障无核国家的安全,在民用核能利用方面与无核国家进行充分合作,加强对国际核机制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论述了中伊关系的悠久、丰富、平等互利的特点,阐述了伊朗开发核技术的复杂原因以及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分析了中伊关系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中国伊朗共同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小布什第二任期,美国对伊朗的政策依然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布什政府将继续推行其“新中东战略”,以伊朗“核问题”为突破口,对伊朗进行打压,试图和平演变或颠覆伊朗现政权,把它纳入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以哈梅内伊为首的伊朗保守派坚决捍卫伊朗的“神权政治”,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美伊关系很可能将在演变与反演变、颠覆与反颠覆中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11.
伊朗核开发尽管自1967年起步以来一直波折不断,但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伊朗历任领导人仍不道余力地持续推进核计划,惨烈的战争记忆、对大国地位的强烈追求、险恶的地缘战略环境、核能利用的经济与环保需求、稳固神权体制与统治地位的国内政治考量,使得伊朗推进核开发的坚定与执着要远远超过其他亚非发展中大国.伊朗强烈的核追求,并非全然是少数战略精英的偏执狂,而是有其合理的安全顾虑、正当的政治抱负、充分的经济理由与长久维护神权体制延续的现实考虑.  相似文献   

12.
核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国际社会的一大难题。冷战以来,在亚洲,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印巴核试验纷扰不断。借助国际政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理论,从亚洲政治文化心理、区域安全沟通机制、现有核不扩散体制、美国在核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四个方面可以很好地解读亚洲核问题频发的成因。要真正解决核问题,唯有从根本上改善地区的安全环境,促进不同民族间的对话和解,构筑地区危机预警机制和安全对话机制,才可能驱散核武扩散的阴霾,实现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13.
伊朗核问题由于其敏感性和复杂性,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自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后,联合国四次通过对伊朗进行制裁的决议,望其能够停止铀浓缩研究,进而放弃谋求核武器计划。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伊朗方面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让步,结果不令人满意。围绕制裁效果来看,各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究竟国际制裁在伊朗弃核问题上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制止伊朗发展核武器除了高压与接触两种基本途径外,是否存在第三种途径,是哪些因素影响和制约了制裁的效果,文章希望通过系统分析得出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时事漫画     
内贾德坐上“核飞毯”伊朗核问题近来成了让联合国、欧盟和美国等各方头痛的事情。2006年1月10日,伊朗彻底拒绝欧盟提出的解决核问题的一揽子方案并拆除封条全面重启铀转化活动。此举引起西方国家的强烈关注,美英等国怀疑伊朗的举动是以核燃料研究为借口开发核武器。美英两国首脑先后发表声明,称伊朗的单方决定可能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15.
《集宁师专学报》2019,(3):52-56
随着各方对叙局势的介入,叙利亚危机逐渐演变成俄罗斯、美国、伊朗及沙特等域内外国家博弈的竞技场。面对美国及其逊尼派盟友咄咄逼人的态势,俄罗斯和伊朗在并不完全信任对方的情况下选择了合作。这种合作关系的背后是两国在伊核问题及能源问题上存在难以调和的分歧和矛盾,随着叙局势进一步发展,俄罗斯和伊朗的关系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16.
到目前为止,伊朗核危机仍有随时升级的可能。尽管美国并未掌握伊朗制造核武器的确凿证据,但伊朗的现政权及其核前景触及了美国的核心安全利益,不排除美国对伊动武的可能。而伊朗因其手中握有石油、军事、政治三块盾牌,始终对美持强硬态度。除美国外,欧盟、俄罗斯、中国等国际社会主要成员主张和平解决危机,但政策出发点各不相同。尽管危机似已发展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妥协、让步仍将可能是伊朗核问题最终解决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五月话语     
如果侵略者来到伊朗,伊朗将变成燃烧的地狱来迎接他们。--针对美国在核问题上向德黑兰不断施加的压力,伊朗总统哈塔米发表了措词强硬的讲话。没有一头大象,甚至没有一只野兔死亡。动物能够感知灾难,它们有"第六感",知道灾难何时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与伊朗的对峙中,美国认识到帝国主义的武力和恐吓达不到目的,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萌生了借助伊朗反对派制约伊朗现政权的想法。在伊朗核问题发展过程中,美国越来越倚重包括支持伊朗反对派,通过以色列对伊朗的政府官员和核科学家进行暗杀等在内的手段达到瓦解伊朗现政权之目的。美国对伊朗的"秘密战争"加重了双方彼此间的仇恨,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加强了伊朗的民族凝聚,它还可能促使伊朗领导人由目前追求核技术发展为追求核武器。  相似文献   

19.
酷比擂台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青春擂台改版行动开始啦!从下月起,本栏目除了将往期“青春擂台”保留为新版块的“魅力中学生”评选活动以外,我们还将向大家隆重推出新版块:舞文弄墨、涂图争锋、灵感PK,请看各版块下期主题预告:魅力中学生下期新任务第七期:假如由你解决伊朗核问题对国际政治感兴趣的你,在当前是如何看待伊朗核问题的持续“危机”呢?你有什么计策可以解决这个“危机”呢?欢迎来稿说明你的看法!(鉴于本主题的难度系数较大,所以特别重金征集喔!建议多在网上和电视里留意相关资料,或找找你身边的政治老师做你的参谋!)【背景提示】伊朗是目…  相似文献   

20.
国际十大新闻1.伊核危机波澜不断制裁决议促弃计划1月10日,伊朗重启核燃料研究活动,国际社会高度关切,并随即展开斡旋。6月,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和德国六国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活动,否则将面临经济和外交制裁。9月1日,伊朗表示将会继续核项目,并强调“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12月24日,安理会通过第1737号决议,决定对伊朗实行一系列与其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有关的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