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不懈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的接续努力和高级阶段,"211工程"、"985工程"是"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起点和继承基础。"双一流"建设的创新体现为建立动态调整能上能下机制、设立"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采取认定而非申报的遴选方式三个方面。"双一流"建设的继续推进应考虑平衡不同学科入选数量的差距,理清国际学科排名中的学科与中国学科的对应问题,其动态调整最好要有一个缓冲期。相信经过几个周期的"双一流"建设,中国一定会出现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众多的世界一流学科,使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的高等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2.
李丽 《广西教育》2020,(5):67-69
本文论述"大美榕湖"课程的提出背景,并总结了该课程的实施策略:提炼"艺术课堂"和"一·三"系列教法,丰富国家课程;巧用"小榕树艺术团"和校本教材,寻求地方课程拓展;挖掘"榕树精神"和榕湖资源,开展实践探究课程,让每一名学生在课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相似文献   

3.
先秦诸子的论说中屡屡提到"大",秦汉"以大为美"。那么",大"是不是一种审美意识?有没有凝聚成为一种审美形态?分析先秦儒家对"大"美的论述,儒家的"大"既是道德范畴,也是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4.
回归生活世界是现象学的重要理念。以回归生活世界作为思考点,思考了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以及如何回归生活世界。认为,回归生活世界是向我们自身的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向社会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向我们过去生活世界的回归,也是向我们现在的生活世界的回归。要做到这些,应该关注青少年的生活世界,保护他们得到适宜的信息,并加以恰当的引导。同时,要有刻意而不苛刻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美学植根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形态,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其中"大美"观念便是先秦哲人对于审美形式、内容的独特把握,而崇高是一个典型的西方审美范畴,我们不能轻率地将二者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6.
阅读《论语》,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子贡不解地发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相似文献   

7.
庄子之"道"是对老子之"道"的继承和发展,将老子之"道"人情化、审美化,侧重于探讨人如何超脱现实与物的束缚,遨游于天地万物之中,追求精神解脱和自由的人生境界及其途径和方法。庄子主张"大美","大美"就是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的真美,是一种不着人为因素的原初之美,无论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都处于顺应自然的自由状态,超越于世俗的美丑观念,是"道"的境界的形象化体现。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并且正在不断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信息技术的学习应该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但在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往往与社会生活相脱  相似文献   

9.
对于教学是否应“回归生活世界”,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另寻他途,且不同观点各有其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之所以让人争论不休,主要是因为不同学者对“回归”和“生活世界”的理解不一,而且有的研究者在探讨这一问题过程中还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偏差。这种状态并不利于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和理想教学的建构。其实,对于教学而言,重要的不是争论它是否应回归生活世界,而是认识到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是特殊生活,是“可能生活”。  相似文献   

10.
以美育人是学校美育工作的时代诉求与特殊使命。都江堰市崇义小学历经多年实践,探索出新时代小学“大美育”建构的基本路径。在理念维度上,立足整体,树立“大美育”观念,并将其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以及各学科之中;在课程维度上,立足学校,充分挖掘资源,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着手完善美育课程体系;在主体维度上,立足当地,充分调动一切美育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在时空维度上,立足系统,既关注美育空间上的广延性,又关注美育时间上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1.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在充分观照学生阅读经验、阅读审美、阅读思维、阅读素养的基础上建构"和美"阅读教学情境,拓宽"和美"阅读教学域度,提升"和美"阅读教学效度,能够对学生形成教学促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加强实验室建设,构筑创新大平台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几年,武汉大学加强了教学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建设了多种类型的创新平台,积极推进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的综合效益日益显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榕湖小学充分利用榕树精神、榕湖景区、榕湖小学的历史文化等丰富的资源,进行"大美榕湖"特色课程的建设,夯实国家基础课程、寻求地方课程拓展、鼓励探究实践课程,让每一位学生在课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把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提升、学校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谋求三者的共赢。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做好"双一流"建设工作,必须厘清3个问题:谁需要"双一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什么关系?谁来建设"双一流"。推动"双一流"建设,离不开大学管理改革。具体来讲,要实施战略管理,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重大成果导向的科研机制,以及建设一流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我国“双一流”建设政策扩散关涉该政策能否合理有序地推进。文章以“双一流”建设政策为研究对象,借鉴政策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成果,初步探讨了该理论对于“双一流”建设政策推进的解释力,围绕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描述了“双一流”建设政策创新扩散的基本特征,围绕横向机制、纵向机制和多向机制阐释了“双一流”建设政策创新扩散的主要机制,希冀为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创美语文”是以审美创造为目标、以四时田园为情境、以阅读写作为任务的教学主张,指向未来、田园、嬉乐,是一种联通田园世界的语文。“创美语文”的两级课程包含指向校本化的国家课程以及指向童趣化的活动课程,包含“乡村八项”“绿玩六节”“嬉美二馆”“四时田园”“童嬉六记”等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7.
"双一流"是国家期盼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抉策部署。在"双一流"建设中,地方师范大学的发展定位和内部结构调整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对照"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和结合对地方师范大学属性的认识,坚守师范主体性、强化特色理念、服务地方发展三大定位是地方师范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应然态势,深化综合性师范大学的思考、注重接地气学科的建设、着力特色学科的凝聚、定位应用型的发展方向、展现对话国际的格局五大指向应是"双一流"建设中地方师范大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正确理解“双一流”建设的要义对于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伴随相关政策的实施,“双一流”建设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也面临许多的困扰。实践中,如何处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关系,如何理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涵义,如何通过制度学习和政策创新形成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等重大问题都需要从理论层面上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9.
大美无言,作为哲学的美,已经深入到中国文化的基因中,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生活生存的方式。大美无言,语出《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大科学学科组织的诞生,标志着美国大学物理学科从学科知识和文化的输入国转变为输出国。本文论述了大科学学科组织兴起的背景和运作方式,阐述了慈善基金会对大科学研究的影响以及美国大学在大科学领域的优势。从小科学向大科学转换过程中,传统大学理念遭遇新的挑战:物理学家以牺牲高深学问为代价,致力于回旋加速器的技术发展;大学物理学家是学者的社团,转变为企业家型科学家;大科学组织内部形成等级较为森严的制度,年轻科学家的学术自治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