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下半年的一天,我在"教育在线"论坛(我当时担任新教育实验网站"教育在线"论坛的总版主)收到了一封署名为"快乐小荷"的信,她很惊讶能够在网络上遇到自己"很尊敬的李老师",她说她是河南的一名小学老师,读过我的许多著作,很受启发。她说她热爱教育,热爱孩子,但好像忽然没有了激情,也失去了上进的动力,她很着急。她请我指点一二。  相似文献   

2.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12,(12):19-21
这种幸福完整吗这位老师的来信还谈到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幸福与完整"。她告诉我,她觉得"新教育"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一种极其美好的朝向。也许正是如此,她从教23年来,唯有接触"新教育"的这五年,这种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尤为强烈。可是,这种幸福与完整,在她看来,是必须有前提的。她举了一个常丽华老师的例子。年会前,常老师在学校排练《绿野仙踪》,家里女儿发高烧。爷爷奶奶坐车好几小  相似文献   

3.
正李珊红,福建工业学校教师。她凭着一股对教育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热爱,探索出一套适合当代学生的教育方法,并付诸实践。2009年,她担任福建工业学校数控专业精品班的班主任,坚持贯彻"以导为主,管导结合"的教育理念,利用"品牌"效应创建"精品"班级。在她看来,决定一个班级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不是班主任,而是班里的每一名学生。她说,一名学生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只有让每个音符都充满活力,才能将班级谱成一首和谐美妙的歌曲。因此,她将主动权  相似文献   

4.
近日在一个人气很旺的教育网站的"论坛"中,看到了一篇题为<呵护童心,建设明天>的教育随笔.作为老师的作者在其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晚上,她在给女儿默拼音.第一次全默对了,她就给女儿打了一个"优",还奖励她一朵"小红花",孩子很高兴.可到了第二次的时候,女儿默错了一个韵母,她就随手给她打了一个"×".  相似文献   

5.
贾玉超 《教育学报》2012,8(6):52-60
教育中存在的"国家主义问题"是不同国家遭遇功利教育的共同根源,要克服功利教育就需要一种明确支持合理分配教育权威以及确定国家干预教育的合理限度的民主教育理论。杜威的民主教育理论批判性地分析了教育中的"国家主义问题",但他并未为教育权威的分配提供具体见解;努斯鲍姆声称解决这一困境的出路是,功利教育必须向民主教育转型,但遗憾的是,她并未在学理上分析这一转型的涵义、机制以及可能性;古特曼的审议民主教育理论使得教育权威在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和家庭等主体之间的合理分配成为可能,并且支持就教育公共事务相关的道德分歧以公民审议的方式达成各方都可接受的公平条款和原则,从而避免教育中过度的国家主义问题。但是,他(她)们的理论都没有彻底解决"国家主义教育之合理事实"与"作为目的的教育之光辉理想"之间的矛盾,而只能在两者之间取得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3年。《当代教育与文化》创刊五年了,这五年中,她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在教育理论研究的路途上留下了自己成长的脚印,在这五年中,您像一位充满爱心的慈祥母亲,扶着她一步步走来,在她成长的记忆中永远留下了对您的敬意和感恩。在创办《当代教育与文化》杂志的初期,一群在大西北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怀揣着对教育研究的希望,以"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农村教育、服务民族教育"为宗旨,力图推出体现西北特色,体现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教育研究成果,为中国的教育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五年来,在各位教育研究同仁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呵护下,这一理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一名初三女生突然失踪,望女成凤的父母经过一番艰难的寻找,终于在某娱乐场所领回了这个"混混"。父母视女儿为掌上明珠,但女儿认为父母"太土",她所在的学校在她的眼中就是个"自由茶馆"。本文试图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就这一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思考,以期达到探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陆平 《教育文化论坛》2012,4(5):120-124
儿童教育家李吉林与南通教育文化密切关联:她在教学中注重撷取南通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开发"野外情境课程",成为情境教育的重要因子之一;李吉林及其情境教育学派的创建离不开南通教育文化的滋养,同时也丰富了当代南通教育文化的内涵。厘析其间的关联性对于我国本土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构建、促进本土教育家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河南教育》"试刊号"是1978年6月和8月分两次印发的,当时叫做《河南教育》试刊1及试刊2,距今已30年了.回想起这30年,《河南教育》由一刊发展成二干、三刊……并孕育了《中学生数理化》《中学生阅读》《小学生学习报》《教育时报》及《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几十种报刊.在她的羽翼下,河南教育报刊社逐步发展壮大,今天成为全国对教育贡献最大的报刊社之一,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学改革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2004年5月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湖南教育》编辑部的老师打过来的,让我尽快将自己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教研情况,写一个简短的文字材料发给编辑部。我很感意外。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来,《湖南教育》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一块圣地,我精神的家园。我读她,用她,汲取着她的营养,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编辑部突然和我联系,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路走来,她对自己的教育价值、教育主张可能没有刻意的追求,也没有精心的提炼。可是,在大家眼中,温暖柔润的个性和执着坚韧的研究成就了她独特的教育风格——"温润教育"。一路走来,不管风雨阴晴,不管世事多变,她如一眼清泉,执着向前,宁静致远,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相似文献   

12.
正最喜欢李老师的那句话——"我,长大的儿童"。是的,李吉林老师童心永驻,与儿童心心相通,她的教育哲学具有丰富的童心质素。她的著作《为了儿童的学习》更是其儿童哲学在课程建构方面的具体体现。李老师的情境课程体现了儿童中心设计和经验中心设计的融合取向,具有鲜明的进步主义色彩。在她的"为了儿童、儿童至上"的课程哲学中,儿童与课程的关系是人的天性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她关心儿童的兴趣和经验世界;她认为儿童的经验是有生命力的,流变的,动态的:她坚持教育者的任务是优化一种发展性的教育情境,一种能够转化成儿童可以动用的个人资源的  相似文献   

13.
正去年暑假,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一位姓张的教授开设的"语文教学设计、开发与实施"是必修课之一。她言辞新锐、脾气刚直,对学生非常严格,我们都很怵她,自然都正襟危坐洗耳恭听。第一天张教授并没有讲授什么具体的内容,课至下午,她让我们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份"理想教室"设计,并在第二天派代表上台展示设计成果。  相似文献   

14.
王兰老师已经84岁了,但她还活跃在学校,还执着于教育的岗位。王兰老师是"文革"结束后江苏省评出的首批18名中小学特级教师之一,也是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的16位南京市教育家之一。特级教师,是一个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巅峰标志;而教育家则包含着更广更深  相似文献   

15.
孙晨晖 《考试周刊》2015,(13):163-164
<正>要让教育回归人本,构建"感恩"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让学生永不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育之恩;别人的帮助之恩;大自然的赐予之恩,看似简单朴素的"感恩"教育却蕴涵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情怀。一天,我接待了一位家长,闲聊中她跟我分享了一件事:女儿过生日那天,我忙里忙外。晚上女儿毫不领情,数落着一二三,直埋怨我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对。我觉得很伤心,问她:"我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办这个生日,你就没有一点  相似文献   

16.
丁慎武 《中国教师》2013,(Z1):238-239
"教育无痕"是当前教育界盛行的教育理念,它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极高的教育境界:没有夸夸其谈,没有正襟危坐,没有训斥责备;有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心灵与心灵的融合,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无痕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一种"将教育的意图掩盖起来"的真正的教育艺术,一种充满人性化关怀的超凡的教育智慧,她让被教育者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切身体验、自觉自悟。  相似文献   

17.
丁亚明 《江苏教育》2012,(Z2):116-117
人物小传:孔国娣,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三山中心小学副校长。她心系教育,情牵学生,在身患癌症后以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敬业爱岗之歌。1997年,这位被医生断言生命期限不超过半年的姑娘,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奇迹般地战胜了病魔,更加真切地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术后,她主创并推动的学校特色教育"丹徒田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的发展过程,逐步实现了田歌特色教育的艺术化、课程化、课题化、品牌化。在孩子们心中,她是一位童心、童真、童趣的捍卫者;在同事们眼中,她是一位有着刻苦钻研精神和忘我奉献精神的教育者。她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  相似文献   

18.
方兆玉 《上海教育》2012,(29):57-59,56
教育改变人生,我亲身经历了这个神奇的改变。今天,让我们携起手来加入到一场为期13年的国家教育圣战中来,为所有孩子赢得更好的教育、更辉煌的未来!1966年,一个5岁的英国小女孩跟随双亲移居到了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市,原因是她患有支气管肺病,身体孱弱,父母希望南澳洲温暖的气候有利于她的康复。小女孩的身体恢复得很快,父母亲于是决定长期定居下来。但是他们都出生于大萧条时期、成长于"二战"前后,教育程度不高,只能在当地找到精神病院护士和救  相似文献   

19.
<正>走近朱俊,温婉、知性、坦诚、坚定、可亲可近,亦师亦友,我在与朱俊老师的不断接触中,通过她的言谈举止、教育方式、科研态度等诸多方面,不断感受到她身上所蕴含的那种名师风范。因为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博大的教育情怀、广泛的教育影响力。她能够成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可谓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20.
亲切和善、优雅自如,是李副局长给人的第一印象。与之对谈,忽觉用"眼冷似灰,心热如火"则更为贴切。她总是在热闹的表象中着一冷眼,用来发现教育的本质,又善于在简单的细节处存一热心,以此提升教育的境界与高度。谈及教育,她的思想和智慧如清泉缓缓流淌,沁人心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