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让学生做“想象实验”的教学尝试●山东博兴一中穆振永张培忠张继成本文所说“想象实验”,不是无本之木,不是取缔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也不是改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为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建立在一定基础实验之上的“想象”实验。不可小觑想象实验的重要性,须知爱因斯坦创...  相似文献   

2.
《华章》2007,(12)
本文所说"想象实验",不是取缔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也不是改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为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建立在一定基础实验之上的"想象"实验。不可小觑想象实验的重要性,须知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诸多实验都是在想象中完成的。再观今日之高考,某些实验考题,也只能由学生通过想象而完成。  相似文献   

3.
一、演示实验是有效的直观教学手段,可帮助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可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形成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例如在检验二价铁离子时,我没有按课本上的既定程序直接去做,而是先用硫氰化钾溶液和亚铁氰化钾溶液分别在白纸上写成无色的字,再用装有三氯化铁溶液的喷雾器喷雾,便显出红蓝大字,顿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时,再去完成其他教学任务,效果很好。通过改变演示方式和方法,可以使演示实验直观鲜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例如,氢气在空气…  相似文献   

4.
化学实验教学包括教师的课堂演示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两种形式。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和我校的具体反映。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实验教学模式也是按“问题——原理——结论——实验证明”的程序教学的。然而学生实验又是按照指定的步骤、要求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被动大于主动.实验材料,实验步骤是设计好的,实验时间是已定的,一切都是按老师的指令进行.学生在实验中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思考、  相似文献   

5.
物理教学离不开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既是学生完成一个单元学习的关键点,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切入点,学生通过完成演示实验的学习,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培养技巧,教师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案、学习态度和科学实践精神的培养,因而在教学中演示实验所处的地位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和微型化学实验铁架台“和”微型化学实验仪器“的性能及特点,研制出的配套M.L.仪器可完成中学所有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可做并进实验及展开化学课外活动。这套M.L.仪器也可用于大一的普化实验,该仪器的操作规范与现行中学教学大纲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7.
1前言小实验,通常是指取材方便、操作简易的实验。它的“小”是相对于精密的实验设备而言的,也是相对于繁琐的操作过程而言的。地理小实验是指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所开展的小实验,它可以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的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学生独立完成或相互合作完成的课堂实验,或是学生在家庭中独立完成的家庭实验。  相似文献   

8.
徐玲 《煤炭高等教育》2003,21(4):120-120
一、巧设实验 ,引发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的情感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奇妙的实验现象很容易吸引学生。如“烧不着的手绢”、“美丽的喷泉”、“晴雨花”、“魔棒点灯”等有趣的实验 ,既直接反映物质的性质又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样通常在帮助学生分析研究实验的过程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也使学生在惊喜、愉悦中获得知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上没有演示实验 ,或演示实验效果不佳怎么办呢 ?我们认为绝大多数课程是可以自己想办法设计实验 ,或改进实验的。如讲解“常见的盐”时 ,可以在教材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加做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相似文献   

9.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通过化学实验 ,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思维 ,促进手脑并用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结合自己的一些做法 ,谈谈体会。一、改进部分课堂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学生看得最多的就是演示实验 ,但部分实验由于受传统实验方法的束缚 ,常有现象不够明显的遗憾。例如高二新教材氢氧化亚铁的制取这个实验 ,按教材演示所得的氢氧化亚铁怎么也不是白色的絮状沉淀。针对这个问题 ,我叫同学们尽可能从多方面去找原因 ,经过分析 ,同学们罗列的原因有四五种 ,而较为集中的…  相似文献   

10.
付国荣 《考试周刊》2014,(40):143-14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农村中学受条件的限制,只能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如利用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多做"想象实验";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布置实验作业,培养理解能力,等等,以此培养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直接参与者 ,具有较大的实验能动性。深刻认识和体现这一思想 ,对有效地实施和落实化学实验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一、学生的实验能动性是其主体的具体体现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 ,这是无庸置疑的 ,但它与学生是学生实验的主体却既有区别又相联系。区别在于主体发挥作用的范围不同 ,前者是就整个实验教学而言的 ,后者只是就学生实验——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实践形式而言的。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 ,与教师是演示实验的主体并不矛盾。这是因为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的目的 ,并不是为了演示而演示 ,而为了帮助学生这个实验教…  相似文献   

12.
物理欲“开”学生“胃口” ,一定要调好它的“味”。而“味”如何调呢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做好物理实验是获取物理“本味” ,为学生开胃的重要方法。怎样搞好实验教学呢 ?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谈谈粗浅的看法。1 要重视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不仅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而且还对于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训练学生研究物理学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具有重要作用。演示实验要注意 :①简单方便。包括仪器结构简单 ,操作简单和由演示现象导出结论时解说或推理…  相似文献   

13.
王桂福 《山东教育》2002,(32):52-52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实验教学是化学启蒙阶段教学的基本特征。目前条件下,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每一个实验还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班级授课制度下,教师的课堂演示还不失为一种简约、高效的手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以此为指导,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应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一、尽可能多做演示实验化学教育的老前辈戴安邦教授指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是无论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的”。从对学生的调查中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最好的“兴奋剂”。一节课,只要有实验,往往学生情绪就…  相似文献   

14.
“我听了 ,忘记了 ;我看了 ,记住了 ;我做了 ,理解了” ,这是对实验与掌握知识关系的通俗概括。因此 ,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观察实验 ,操作 ,游戏等亲身实践体验 ,主动去探索新知识 ,获取新知识 ,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也是教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自己多做实验 ,而且要设法让学生多做实验。1 改变传统的演示实验模式 ,让学生参与实验传统的演示实验模式一般是 :老师讲讲做做 ,学生听听看看 ,效果往往不好 ,若在教师示范的同时学生也参与实验操作 …  相似文献   

15.
李栋林 《云南教育》2008,(11):30-32
实验既是化学教学手段,更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演示实验“完成任务”,分组实验“走过场”,出现了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学生在教室里“背实验”的现象。为此,在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做实验,更应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增强探究实验的乐趣,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宜采用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6.
物理教学中利用身边的物或事设“疑”,充分利用演示实验设“疑”,可以启发和调动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附属品”,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做实验时,只要按部就班地遵照课文中描述的实验步骤或是模仿教师的实验操作验证出已有的实验结论就算完成实验任务。他们既不会对实验现象提出质疑,也不敢对实验方案进行“异想天开”,以至于不少学生还养成了“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8.
李兆青 《甘肃教育》2001,(10):41-41
从不同角度来看,物理实验可有不同分类。按实验研究的领域,可分为力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基本粒子实验等。按实验目的,可分为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判断性实验等。按分析的层次可分为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按操作者不同,物理实验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两大类。一、教师演示实验1演示实验的作用。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经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操作,向学生提供生动、清楚的感性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或对研究问题提出一些假说,帮助形式物理概念,得到物理规律。同时教…  相似文献   

19.
“反常”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题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演示实验教学之前,虽经反复演示,力求一次成功,可是,无论教学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坛宿老,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反常”实验现象。学生分组实验时,无论课前怎样充分预习,也无论重点中学的学生整体素质有多好,也总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反常”实验现象发生,使实验未达到预期效果。如何对待这些“反常”现象呢?我们认为:“反常”现象的出现制造了认知冲突和失衡,为师生提供了挑战的机遇,抓住这种机遇,重新创造条件,认识未知,合理提出假设,再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使“反常”转变为正常,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索未知进而认识和发现…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概念和规律 ,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而且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手段 ,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积极创造的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目前化学实验的传统模式是 :先由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 ,演示关键操作 ,然后由学生动手按实验报告内容“照方抓药”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 ,作必要指导 ,下课前作小结 ,学生课下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模式的实验教学使学生丧失了主动性 ,放弃了在实验中探索、创造的宝贵机会 ,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为此 ,天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