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在,红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军事上,如“响尾蛇”导弹就是模仿响尾蛇红外定位的方式研制出来的。响尾蛇因尾部能发出“嘎啦嘎啦”的声音而得名。它的目的是为了引诱猎物,吓退敌害。它的“阴谋”不限于此,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响尾蛇利用它特有的红外技术,能准确判断方向,追袭具有一定体温的动物。在这个谜未解开之前,人们见到响尾蛇眼睛圆溜溜、亮晶晶,还以为它的视力特别好呢!其实,它的眼睛亮而无神,视力并不好。科学家将它的眼睛蒙住,在黑夜中,它照样能捕捉猎物,这说明它发现目标主要不是靠眼睛。为了解开这个谜,科学家曾经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定向能武器     
90年代的某一天,美空军某靶场,五枚“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尖啸着扑向几千米外的目标靶机,即将命中之际,只见一道白光闪过,俗有“空中杀手”之称的“响尾蛇”导弹顷刻爆成一团火球,坠下高空。原来,这种半路杀出的神秘武器正是由美军研制的新型探索性武器之一——机载二氧化碳激光发射器。 定向能武器作为一种正在研制和发展的武器系列,包括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三大类。其基本原理都是利用特定的能量转换装置,将电磁辐射或高速运动的粒子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具备高度能量密度的能量射束,并以光速或接近光速的速度射向目标,由于一般的目标均经受不起这种照射,因而一旦被命中,即被击穿击毁。  相似文献   

3.
1.红外线 响尾蛇的头部两侧,在鼻孔和眼睛之间有一个凹陷,位置相当于脸颊,因此叫做颊窝.响尾蛇的颊窝是一个感受红外线的器官,有人称之为“热探测器”或“热定位器”.颊窝内部有一层只有25μm的薄膜.这层薄膜将颊窝分隔成内、外两室.内室保持与环境相同的温度,外室则朝着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方向.因此,颊窝膜两面的温度是不同的.由此可用于感知.颊窝膜非常灵敏,能感知0.003℃的温差。当遇到小动物时,响尾蛇可以根据小动物所放出的热量来判断它的大小和距离.以便决定捕猎还是逃避.即使在黑夜里,响尾蛇也能自如,准确地捕捉猎物。  相似文献   

4.
人们用“死一样的沉寂”形容沙漠,然而那里却有很多生命依然在生活着。海湾地区的沙漠里蛇蝎遍布,它们一般藏在沙子底下、灌木丛中、岩石缝隙等避光阴暗的地方,一旦遇到猎物,便会发起攻击。例如在海湾战争中作战的美军,首先遇到的对手不是伊拉克的军人,而是沙漠中的毒蛇和蝎子。沙漠中的蛇类很多,如蝰蛇、眼镜蛇、蟒蛇等。它们一般以昆虫、青蛙、蟾蜍为食,也吃蜥蜴或鸟类。蟒蛇有时也会攻击小型哺乳动物,如小羚羊等。毒蛇中以蝰蛇居多,包括各种响尾蛇。这里的响尾蛇练就了一种在沙地上快速“游动”的独特方式:头与颈斜向屈伸,然后将身子提升…  相似文献   

5.
也许你没见过响尾蛇,但你一定听过“响尾蛇”导弹,它可是近三十年各类战场上立了大功的赫赫功臣,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令人感到恐惧。为什么会把响尾蛇和导弹联系在一块呢?这得从响尾蛇说起。在美洲、澳洲、非洲的某些地区里,  相似文献   

6.
王蕙利 《初中生》2008,(9):55-55
希拉毒蜥:希拉毒蜥是世界上仅存的两种濒临灭绝的毒蜥蜴的一种。它的下颌十分有力,长有可怕的毒牙。当它咬到猎物时,毒液会从伤口进入猎物体内,由体内的淋巴腺带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旦毒液到达心脏,毒素就会迅速进入猎物的血液。这种毒素攻击的不是血液而是血管壁。  相似文献   

7.
超视距雷达     
随着远程导弹特别是高速低空分轨道轰炸等新式武器的出现,迫切要求雷达能看得清地平线以下的猎物。这些年来,人们巧妙地利用外层空间的电离层能对短波电磁波  相似文献   

8.
据说,鳄鱼可以两年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它的腿很短,移动很慢,只能在河床上等待。假如猎物不出现,他就睡觉。但是一旦猎物靠近它,它就迅猛的出击,咬住猎物,将其吃掉。这就是"鳄鱼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文鑫 《母婴世界》2014,(2):104-106
它一种凶猛的鸟类,它们以食肉为主,有时也会吃一些腐肉。看,这只老鹰正盘踞在高高的树桩上俯视地面,四处搜寻猎物。老鹰的飞行速度很快,当它们在搜索猎物的时候,总是在空中缓慢地盘旋,一旦发现猎物,便俯;中而下,一眨眼的工夫就会抓住猎物,一顿晚餐就这样解决了。  相似文献   

10.
动物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完善结构,人类师法自然,将其应用于现代科技,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虫茧与导弹外包装不论风吹雨打,天寒地冻,虫茧内的虫蛹都安然无恙.受到虫茧的启示,我国的军事专家发明了导弹的茧式包装,即在导弹的外表涂上一层成膜涂料,把导弹与外界环境隔绝开来,这样就使得导弹的所有构件都处于干燥的环境中,有效地保证了导弹能长期保存而不发霉,不生锈,非金属构件不老化,电器设备性能良好.响尾蛇与导弹跟踪装置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响尾蛇,视力极弱,但爬行速度极快,运动极灵活,它靠的不是眼,而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说清楚,先从红外线谈起。红外线是指波长比光的波长要长,比微波波长要短的电磁波,即波长在0.75至1000微米(1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的电磁波。我们通常说的热射线中就包含有红外线成分。红外线按离开可见光区的远近分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远红外线和超远红外线。远红外线的波长是5.6至25微米。各种波长的红外线都可用于加热物质,用红外线加热物质的过程称红外线加热。我们把所用波长扩展到远红外区(一般波长达15微米到25微米)的红外线加热过程称远红外线加热。  相似文献   

12.
1、“响尾蛇”导弹就是模仿______红外定位的方式研制出来的。2、响尾蛇因____能发出“嘎啦嘎啦”的声音而得名。3、响尾蛇有个“热定位”系统,长在眼睛和鼻子中间的颊窝处,呈浅____形。4、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土壤中的铅含量少于百万分之____时对儿童是安全的。5、黄花、____或玉米、向日葵等植物,能从被污染的土壤中吸收有毒物质。6、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用植物清理被污染的土壤的“________”已使用了数年时间,用这种方法清理受污染的工业区,比移走受污染土壤要廉价得多。7、梅属蔷薇科,是一种____乔木。8、我国栽培梅的历史已有____多…  相似文献   

13.
因为响尾蛇尾巴的末端有几个角质环,环的里面是空的,空腔内又由角质膜隔成两个环状空泡,也就是两个空振器。当响尾蛇剧烈摇动自己的尾巴时,在空泡内形成了一股气流,随着气流一进一出地往返振动,就会发出一阵阵"嘎啦、嘎啦"的响声。有人认为,响尾蛇发出声响是为了引诱小动物过来,所以,这是它的一种捕食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1)昆虫、节肢动物以及某些软体动物的头上都长着长须,生物学上将其称为"触角"。科学家发现,昆虫的通信能力,与它们触角的形状、大小及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2)研究发现昆虫触角上感觉毛的长短与电磁波的波长有关,它们具有接收微弱红外线的能力。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昆虫的触角可能是一种微弱电磁波的接收天线,而昆虫触角上的感觉毛是能对红外线产生谐振的谐  相似文献   

15.
微波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一样都是电磁波,微波是指频率为 300MHz-300kMHz的电磁波,即波长在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来说,它们会吸收微波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太赫兹波 我们知道,1微米等于100万分之一米.太赫兹波是指波长在30微米到3000微米范围内的电磁波.它在长波段与毫米波重合,而在短波段与红外线重合.也就是说,它是波长介于红外线和毫米波之间的一种电磁波.  相似文献   

17.
有人对响尾蛇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用一个装着温水的气球缓慢靠近一条响尾蛇,当气球离它还有一段距离时,响尾蛇即向气球发动攻击;若使用装着冷水的气球,则它却毫无反应。通过这个实验可知,响尾蛇能够对温热的物体产生感觉,同时作出反应。经研究知,不少蛇类都有这种能接受温热变化的结构,叫做热测位器,也叫红外线感受器。现存蛇类蝮亚科的动物都具有这种特殊感受器.大多数蟒科的动物也具有。这种感受器不但可以感知长波红外线极微弱的变化,而且对温度变化也非常敏感,能测出0.02℃的温差,若接触水流则能测出0003℃的水温差,反应…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1微米等于100万分之一米。太赫兹波是指波长在30微米到3000微米范围内的电磁波。它在长波段与毫米波重合,而在短波段与红外线重合。也就是说,它是波长介于红外线和毫米波之间的一种电磁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昆虫、节肢动物以及某些软体动物的头上长着长须,生物学上将其称为"触角"。触角与电器上的天线十分相似,因此我们不妨把它称为"生物天线"。触角似"天线"科学家发现,昆虫的通信能力,与它们触角的形状、大小及构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昆虫触角上感觉毛的长短与电磁波的波长相比可知,它们对2~80微米的红外线特别敏感,具有接收微弱红外线的能力。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则昆虫的触角可能是一种微弱电磁波的接收  相似文献   

20.
鳄鱼在地球上已生活了两亿年左右,目前已有近30个品种。鳄鱼常潜伏在水底,一旦水面上出现猎物,便迅速潜游接近,然后浮上水面,突然咬住猎物,拖下水去美餐一顿。人们常以为鳄鱼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