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千古名篇<诗经·魏风·伐檀>之主题,传统的说法一直以为是伐木工人讽刺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的诗.迄今为止,此说仍有很大影响.近来又有人认为它是一首"慕恋的情歌".本文在对<伐檀>作者身份的确立、伐木工人造车及劳动之情景的考察、本诗词句的疏解、伐木场景及自然环境的描写对全诗作用的认识、诗歌层次结构与感情脉络的把握,以及周代社会手工业生产情况的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伐檀>是对自食其力不素餐之君子的赞歌.  相似文献   

3.
《诗经·伐檀》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但对它的主旨的研究却始终难成定论 ,近年来新的说法有情哥说、敬老歌说、激发劝戒说、勤劳致富说、劳动分工说等。争论的焦点在于对诗中“君子”、“不素餐”以及“尔”“彼”人称所指等有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都超越了其内在构架 ,进入了阐释的多元化困限 ,是急于突破传统研究模式的表现 ,但在没有更充足的证据之前 ,旧说不能因其老套而妄加否定。  相似文献   

4.
《诗经·魏风·伐檀》是一首著名的诗歌。无论在文字的训诂上还是在旨意的阐发上,古今专家学者均对它作过深入透辟的研究,得出了不容易移的结论。然而本人以为,《伐檀》各章的“变文”不单纯是出于声律的考虑,表情的需要,更主要的还是达意之要求。其旨意不是“刺”而是在于“美”,即对当时从事“显业”的轮人的羡慕。  相似文献   

5.
二千年来,对《诗经》中的许多篇章纷纷无定解。特别是《伐檀》一篇更是众说纷纭。事实上对此诗的解释大多偏离了其真正的主题,而此诗的基本主题是劳动者歌谣,它是一首赞美心中情人的爱情诗。并不是如汉代治经者及后代学者所说的怨刺诗,也没有什么社会批判倾向,仍然是《诗经》基本主题-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具体表现,是中国奴隶社会风土人情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6.
《诗经.伐檀》是一首表现西周轮人生活,表达对轮人无限仰慕与崇敬之情的诗歌。诗中首述轮人的劳作,次写轮人的丰厚待遇,最后对轮人的劳作与社会贡献予以充分的肯定。诗人的情感就渗透在这叙述和议论当中。诗歌只是对当时轮人生活实际情形的陈述和诗人主观感受的表达,并不存在所谓讽喻、寄托之类的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7.
《伐檀》的内容具有多种理解角度,从诗歌本身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可以将它看成是一首希望通过勤奋劳动改善自身生活状况,并肯定“君子”确有过人之处的诗歌。  相似文献   

8.
确定<伐檀>题旨有三个环节开篇"河水清"的比兴意义;篇中"胡"字的用法;篇尾"彼君子"是否反语.三个环节彼此连贯,缺一不可,以构成 <伐檀>题旨赞美失位在野的君子清廉贤明,躬耕自食,教化地方.反刺在位者尸位素餐,无功受禄.  相似文献   

9.
肖科 《语文知识》2000,(2):8-10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歌谣名为《诗经·伐檀》,多年稳居高中语文第五册,被莘莘学子吟诵不止。其韵脚不难发现,是“檀、干、涟、廛、貆、餐”。可是对于韵脚后皆加一“兮”字这一点,人们总有意或无意忽视了。考究一番会发  相似文献   

10.
《史记·外戚世家》云:"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司马贞《索隐》谓:"按:大任……《毛诗》云‘挚国任姓之中女也’。"张文虎、顾颉刚、赵生群等或认为此"毛诗"之"诗"乃"传"之伪,或认为"诗"下脱"传"字,当作"毛诗传"。而事实上以"毛诗"指称《毛传》《毛序》乃至《郑笺》等诠释《毛诗》的著作,是唐人称《毛诗》之惯例。这即是说,就唐人称"毛诗"用例言,此处《索隐》之"毛诗"一词不存在伪字或脱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诗经·魏风·伐檀》中的“特”字历来有多种解释 ,但都不太合理。从音训、方言、史料、气候和文意五方面综合研究 ,“特”字当指“獭” ,并泛指水产动物  相似文献   

12.
<伐檀>的内容具有多种理解角度,从诗歌本身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可以将它看成是一首希望通过勤奋劳动改善自身生活状况,并肯定"君子"确有过人之处的诗歌.  相似文献   

13.
根据物理学规律并结合西周制轮技术的历史背景,阐释《伐檀》中制造车轮过程与河面三种波浪形成的关系,并从河面波不同形态描述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推定《伐檀》的作者应为车轮制造者。根据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社会分工和造车业的重要性,说明车辆制造者是无需从事耕作和狩猎的“不素食”者。《伐檀》不是对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讽刺,而是对手工业者劳作和生活的赞美。  相似文献   

14.
《诗》之"六义",汉代以前多认为即"六体",《毛诗正义》提出"三体三用"说,风、雅、颂为体,赋、比、兴为用,较为理性、清醒地认识到了《诗》的特点,对后世的解《诗》方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毛诗正义》点校本的若干校勘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毛诗故训传》书名、作者以及篇卷等问题皆存在争议,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考辨对全面了解此书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毛诗·召南·甘棠》卒章"勿翦勿拜"一句中的"拜"字,汉以来学者的解释多有歧异,有拔除说,有弯曲说,有通"扒"说,有通"擘"说,有通"爬"说,至今无定论。从音韵、异文、修辞等方面看,郑玄笺云"拜之言拔也"确不可易,与诗意相契合。"拜"为"拔"的假借字。《广韵》引作"勿翦勿扒",疑引自三家《诗》,"扒"为"拔"之异文。  相似文献   

18.
19.
孔颖达《毛诗正义》的校勘工作和注释工作密切结合在一起,校语皆融于注疏文字中。长期以来,其校勘成就被其辉煌的注释成就所掩盖,人们对之未有足够的重视。《毛诗正义》中的校勘方法多样,校勘态度极其审慎,结论令人信服。孔氏理应在校勘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李学勤主编的《十三经注疏》(点校本)是对《十三经注疏》的第一次系统而全面的整理。由于规模宏大,内容艰深奥涩,整理的难度大,《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点校本)的标点存在很多问题:该断未断;应该属连却断开;引文的标点出现错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